来源:(网络) 在不少人看来,中国收藏市场大到古代书画、玉石、器物,小到日常生活中的茶、酒,凡具稀缺性或升值潜力的物品,都已被游资“爆炒”过多轮,此时参与,大有泡沫破灭前接最后一棒的风险。但在圈里人看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定价机制正一步步走向正常化,小众收藏格局逐渐形成,市场不仅没泡沫,且现有些成交价格仍不能反映出艺术品的真实价值。
圈内多数人士认为,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艺术品市场价格将继续坚挺。数据统计,若某一年GDP增速8%,则这一年艺术品价格增幅将达到20%。
收藏产业链已张开
83家拍卖企业、499场拍卖会、总成交额194.58亿元、成交量同比增长88%……一连串的数据,勾勒出2010年北京艺术品拍卖市场盛况。也就是在这一串让行业为之振奋的数据出台同时,一场有关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的大讨论在业内急速升温。而所谓的泡沫,主要包括我国市场中的游资以及无孔不入的境外热钱。
相比股市、楼市动辄千亿的市值,艺术品收藏市场是一个小众群体,几百亿元的成交量已经是最好成绩了。因此游资流入的确会对这个群体产生影响,有人据此大胆推测,游资有可能已经成为支撑艺术品市场成交量的主要命脉。
虽然无法判断游资所占成交量的比例,但多年从事拍卖师工作的国家注册拍卖师季涛发现,如今出入高端拍卖会的人中有70%-80%是新面孔,这一现象从去年春拍开始,到秋拍时已尤为明显。这些陌生人出手阔绰,所向之处,众多上世纪90年代初靠“捡漏”起家的收藏家不得不“缴枪”。“收藏家们把全部藏品都拿出来,仍不能满足买家的需求,甚至有一些拍品此前有过流拍记录,但在近两届拍卖会上,却以高出卖家心理价位的价格成交。”对于当前市场资金流动现状,季涛表示。
不可否认,游资的存在有力地刺激了中国收藏市场由震荡走向“辉煌”,但更多的人认为,游资存在,使得整个收藏产业链处于亚健康状态。“以翡翠为例,近一年来价格增速过快,一只手镯轻易就卖出几百万元,且买的人中投资客多,圈内人少,整个市场受游资影响较大,呈现出不健康的态势,游资一走,市场乱套。”对此,北京大学珠宝玉器鉴定检测中心主任、教授王时麒表示。
游资撤了市场也繁荣
“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藏家,这么大的购买需求,这么高的购买力。”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凤海这样表示。更令他始料未及的是,2010年红火的拍卖市场品类齐全到让人震惊。原本拍卖公司仅仅是看好古代和近现代书画,可结果却是包括书画、手表、艺术陶瓷、名砚、鼻烟壶、茅台酒、钱币、古旧家具、古籍、古琴等在内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全线繁荣。
区别于游资阴谋论,在众多拍卖人士看来,市场此时的繁荣,经历了漫长的调整和等待,市场中的艺术精品又具有不可再生特性,因此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艺术品价格累增根本不需要假手外力。
“如果中国国民经济年增8%,那这一年艺术品价格的增幅就能达到20%。”从事多年艺术品研究和拍卖工作的保利拍卖首席拍卖师刘新惠总结出这一规律。中贸圣佳艺术品顾问赵榆则表示,艺术品是不可再生的,卖一件少一件,它有很深的文化内涵,甚至还有科技内涵。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国强表示,在这个市场中,没有一股力量可以“左右这个市场”,左右这个市场的是艺术品的内在价值。
“收藏家面临大洗牌”
刘新惠认为,中国艺术品价格市场“真正的高地没上去,行情是现在进行时”。“以中国书法精品为例,去年保利拍出了4亿多元,大多是经典存世作品。这些精品多少钱买其实都不贵,因为中国艺术品从来就不便宜,目前花钱还能买到,是当代收藏家的福气。”
而在季涛看来,艺术品拍卖市场陌生人的出现,似乎预示着一个全民收藏时代的终结,另一个更为高端、更趋于正常化和成熟化的艺术品收藏时代已经到来。
“极少部分高端人群收藏高端作品。普通的爱好者只能收藏相对低端的艺术品。外界很关注今天的艺术品市场,但只是10%的作品价格出现大幅上升,其他藏品每年仅增长百分之几,另有一些艺术品价位多少年都没有变过,处于收藏界金字塔的基座。
因此,我们不要因为几件成交过亿元的藏品,就说中国艺术品市场已经进入过亿时代。那仅仅是塔尖部分,比例很小。”对此,董国强表示。在他看来,未来十年,内地收藏家队伍将面临一个换血的过程。“过去很多年里一些人靠‘捡漏’成为古董收藏家,这本来就是历史的误会,这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今天的资本时代,想成为一名收藏家只有靠实力说话。”董国强表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