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有钱的人大部分不买品,但在发达艺术品早已成熟,是富豪资产配置的重要方式
北京匡时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0月,是五大艺术品拍卖行之一。
2010年春拍,匡时1200余件拍品成交额达10.85亿元,较去年上涨55%,创历年单季最高成交纪录,在全国同行中位居第四名。
短短5年时间,匡时迅速崛起,成为行业内出类拔萃的拍卖公司。董事长董国强接受理财周报记者专访,讲述匡时的发展历程。
董国强+刘益谦=匡时
董国强,号“眠琴山房”,26岁便已是中国家协会会员,书法造诣颇高,获奖无数,还曾作为中国书法家代表,参加了中日邦交20周年时举办的中日代表书法家展。
“获奖后,我变成一步登天,摇身一变就成了书法家,接触到整个书法圈、艺术圈,认识了很多朋友,包括后来匡时的合伙人刘益谦。”
董国强1993年从海关辞职,在翰海拍卖公司义务帮好友秦公干活,2000年秦公去世,他就赋闲在家,有空就去看看各大拍卖会。
“那时去看拍卖,吴昌硕一副对联卖8000,我觉得很奇怪,因为我们学书法的对吴昌硕可谓是崇拜的五体投地,居然只卖8000,才值一顿饭的钱,吴昌硕是我那么崇拜的书法家啊!从那时候,我就开始自己买,或者刘益谦推荐。我喜欢齐白石,个人是以为主,我经常遇到好的齐白石就推荐刘益谦买。”
董国强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那时候自己也挺胆大的。“很多人觉得你是搞书法的,你懂,要我帮他们参考鉴定,我就凭自己的判断说,其实那时候根本不懂,也幸亏那会儿拍卖假的少。别人说你懂,你自己也认为自己懂,后来很多人在我的影响下,就进入了这个市场,成为大买家,像刘益谦。”
董国强同刘益谦关系很“铁”,他喊刘益谦“毛毛”,2005年要成立匡时,他也找上了刘益谦。“成立拍卖行注册资金要1000多万,这倒不难解决,但我缺少做企业的经验,需要一个合作伙伴,同时我和他之间是要相互认可的,我就找了刘益谦一起,他想了一天,说好。”
刘益谦也是艺术品收藏“大鳄”,在艺术品上的投资数目不菲。十几年前,中国刚有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时候,刘益谦就开始关注,1994年他以286万元买下陈逸飞的《山地风》,创中国当时油画拍卖的最高价。此后十余年,刘益谦也不止一次创下中国艺术品拍卖新高。
“匡时成立的时候,受到各方瞩目,大家对我们有个希望,董国强在行内大家都认识,人脉等各方面还不错,对我有预期,还有对刘益谦也有预期,他在市场名气很大。”
在拍卖行业里,拍卖公司的很重要,历史悠久的拍卖行很占优势。“所以匡时刚刚成立,还是一张白纸,按北京话说叫‘平地抠烙饼’。匡时拍卖的艺术品,主要来自过去这么多年我累积的人脉。匡时第一场拍卖是2006年4月份的春拍,当时拍了大概2亿多,这个成交量让很多人觉得匡时是一匹黑马。”
“虽然从信任程度来说,国内的拍卖公司和、佳士得是有差距的,但这也没办法,他们有300多年的历史,我们最早的拍卖公司也就15年多点儿,所以匡时成立之初,我就不想和苏富比和佳士得竞争,我先和国内的公司比,跟、翰海比。”
“匡时是新的,但匡时的核心团队都是具有多年从业经验的资深人员,在专业能力、从业经验、业内口碑来说不输于任何一家拍卖公司,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还有一个就是我个人的号召力,我的号召力在行业里肯定是数一数二的。”
专业的人才、广泛的客户资源以及雄厚的股东背景,为匡时的战略运营奠定了基础。目前,匡时已在、建立了办事处,并拟在天津开设办事处。同时,匡时的海外关系也在稳步拓展,2009年,匡时携手日本亲和拍卖株式会社,举行了联合拍卖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