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字画,作为“伪”而不“劣”的字画,兼具继承、学习、观赏等多方面价值,目前因为备受生活情趣高雅的文人商贾追求,成为以“假”立足,在收藏拍卖界上占据重要位置的藏品。
在众人的传统观念里,造假的东西都不被人看好,甚至受到世人诟病。仿真字画作为某种程度上的“假”字画,也经历了一个从被拒绝到被宽容,再到现在被接纳的过程。仿真字画能够被接纳,缘于人们对仿真字画高质量地继承文化经典的认可,也缘于仿真字画在收藏拍卖场上表现的喜人价值。
仿真字画源远流长
“仿真字画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而是具有源远流长的仿真历史。”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黎展华,从来不否认仿真字画的存在价值。作为书画鉴定界的泰斗人物,黎展华的书画辨真能力炉火纯青,一眼扫过即辨真假。但是对仿真字画,他却认为:“有需求就有市场,我非常赞同陈丹青的观点。”
2008年6月5日,中国现代著名油画家陈丹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真迹就有伪作,有市场,则伪作便能牟利。”中国自古以来就格外推崇并标榜“伪作”,明清大师的题款经常自称此画仿宋人或元人,款文中多记以“临某某”、“摹某某”、“仿某某”等,例式如:明嘉靖乙巳夏五月,征明临黄鹤山樵山居图。(《吴越所见书画目》文征明《山居图立轴》)以此标明来源并提高书画身价。
众所周知,在现存的王羲之书法中,没有一件真迹。黎展华向记者解释:“千年的纸,八百年的绢。绘于纸和绢上的字画是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的,只有把它们仿制下来,那些经典的字画艺术才能得以传承。”唐朝的宫廷艺人遵御旨仿制王羲之的书法绝品,或备于宫中或分赏高官,当时是作为美学鉴赏之用。但也就是当时的无心插柳,才把王羲之卓绝的书法风格流传下来。
一般而言,字画的仿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同代竞仿,另外一种是代代学仿。在同代竞仿中,可能是一个老师的几个学生一起临摹老师的字画,好的就流传下来了。也可能是学生仿得逼真,然后由知名的老师签署自己的名字,成为下一代学习的范本,陆俨少、董其昌、吴昌硕等知名画家,都有这样的仿真字画。而代代学仿,基本上也是择优而仿。从这个角度上说,字画的仿真过程本身就包括了一个筛选过程。
所以,对于这样的仿真现象,黎展华表示:“大家不必大惊小怪,应该尊重这种现象,不能一刀切断字画的传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