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画鉴定家、画家、书法家徐邦达先生于2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半尺大师”驾鹤西去,对于中国的文物鉴定事业来说是重大的损失,而其留下的宝贵财富对于艺术品投资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文/方栋巷
鉴定方法值得关注
徐邦达先生与谢稚柳、启功、刘久庵、杨仁恺并称古代书画鉴定界的“五老”,随着徐邦达先生的离去,五老尽归道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作为中国艺术史界“鉴定学派”的一代宗师,徐邦达将传统鉴定方法与现代考古学手段相结合,为书画鉴定建立了可传授的研究方法和学术理论。徐邦达在鉴定古书画时,以作品的用笔用墨放在首要位置。他通常把被鉴定的书画作品与已证实的真迹相比较,同时综合辅助依据,得出结论。体现了他鉴定时非常侧重“可资对比”的互补性。更为重要的是,他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书画鉴定和文物保护,为我国文博事业的发展和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徐邦达之所以能够在鉴定上有如此的成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拥有超乎常人的记忆力,特别是只要他看过书画,再次看到的时候,就能立刻回忆起来,这无疑是值得广大藏家学习的,要想能够准确鉴定书画的真假,就一定要从细节入手,与自己曾经看过的作品进行比较,这无疑是非常总要的。
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徐邦达的鉴定可谓“金字招牌”,对他鉴定意见的信赖超过很多民国甚至清代鉴定名家。然而,他对于鉴定的严肃态度也是公认的,特别是其“书生气”十足。他不会因人情所动,更不会因利益而屈笔伪题。在收藏界,常常将徐邦达称为“徐半尺”,意思是说他独具慧眼,鉴定书画时,常于画轴展开半尺之际,已辨出真伪,海内外奉他“华夏辨画第一人”。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徐邦达最宝贵的财富却是其对于鉴定工作的严谨,据北京匡时拍卖行董事长董国强介绍,徐邦达曾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为国家某单位购入一件“宋人书札”,数年后他经过研究认为是赝品,于是在其著述中记述了这次“走眼”的经历,以警后学。此等襟怀,绝非一般人所具备。对于参加来说,对于徐邦达题跋或者鉴定的拍品,无疑值得重点关注。
买卖之间凸显理念
2011年3月,《百年光华——徐邦达珍藏作品及艺术回顾展》在北京开幕,推出徐邦达先生多年来的收藏和创作生涯中的近百件作品,贯穿徐先生收藏与创作两大脉络。其中30余件藏品,上起北宋《万马图》,下至近现代大家齐白石、张大千等的精品。尤其是元赵孟頫《兰亭序》临本、清王时敏《仿各家册页十贴》、王原祁《山水》及渐江《山水轴》等古代书画最为精妙。而徐先生早期摹古作品及部分晚年的代表作,也让前来观看的书画爱好者近距离地领略了大家的真迹和创作轨迹。
2011匡时秋拍中,徐邦达先生旧藏作品就有6件。其中关槐的《书画合璧》成扇、戴熙的《岩阿积翠》、方薰的《各体书法自书诗册》3件均参加了“百年光华—徐邦达珍藏作品及艺术回顾展”。能够参加此次展览的作品,其在徐老心目中的分量略见一斑。其中戴熙《岩阿积翠》,成交价为23万元,而其在1997年北京翰海的拍卖会上的成交价只有17600元。
近年来,有人认为清初四王书画作品价格大幅上涨,著名鉴定大师徐邦达先生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徐老曾几次亲赴拍场,以高出底价数十万元甚至100万元的价格将王原祁的画作精品拍回。他的举动让人们重新认识了清初四王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矫正了近代人们对清初四王偏激的批判和一味的否定。2002年中贸圣佳春拍,古代书画专场上有一件王原祁《仿宋元山水册》10开,起拍价为180万元,经过12轮激烈竞拍,最终以253万元成交,被徐邦达先生收入囊中,这每页不到0.5平方尺的册页,单页价格就高达25.3万元,加上佣金,每平尺近55万元。更让人称奇的是2005年7月30日晚,仍是中贸圣佳春拍,古代书画专场上,经徐邦达先生收藏并六次题跋后的这本王原祁《仿宋元山水册》10开,再次登上拍场,最后以2200万元落槌,加上佣金成(微博)交价高达2420万元,仅时隔三年,价格翻了近10倍,其升值的速度十分惊人。
徐老临摹有望走强
徐邦达出身于书画收藏之家,受环境的熏陶,自幼喜爱诗词书画。18岁时他从苏州画家李醉石学画山水,同时又从赵叔儒学古书画鉴别,后又入书、画、鉴三者皆长的吴湖帆门下。所以,他在鉴定书法的同时,亦不忽视对文献记载的传记与流派的研究,而尤其重视书画作品的风格与形式。对风格形式的把握,除去视觉记忆之外,他主要是下苦功认真临摹。他说:“要临得像,非一点一画地看,细捉摸不可。临摹一遍,真比欣赏一百遍还要记得清楚,搞得明白。”从早年临画所题的款识看,徐邦达的各体书法均颇得古人神韵。
目前徐邦达作品拍卖的最高价均是在2011年创造的,其中徐邦达《临元张渥画楚辞九歌手卷》手卷,在2011年北京保利的拍卖会上,估价280万至380万元,成交价为977.5万元。张渥的《九歌图》传世有多卷,据题跋中称,张渥临李公麟九歌图“传至今日,常见三本,皆真笔也”。一卷曾为徐邦达先生收藏,后归入美洲克利夫来美术博物馆;余二卷一藏吉林省博物馆,一藏上海博物馆。此《九歌图》卷共十一段,每段一图。据赵叔孺先生题引首,此卷所画线条刚劲飘逸,人物形神刻画生动,用笔如犹如高古游丝,衣纹遒古,体现了元代人物画的白描风格。
在北京长风2011年的春拍中,徐邦达在1933年创作的《拟沈石田韩锦衣六段锦图》手卷,估价280万至350万元,成交价为529万元。全幅临沈石田《韩锦衣园林六景图》,浅绿设色,技法多样,工笔写意兼用,沉着酣肆,墨色清淡洗练。山村数处,竹树潇疏,环境幽美。人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舒缓而有节律,或静观、或垂钓、或弈棋、或焚香、或参禅、或赏月,文人雅事的清新闲趣扑面而来。简笔点缀的茅舍、小桥、老翁、渡舟,一派江南水乡清润秀妍景色,集中体现了徐邦达先生的卓越艺术才能。最为添彩的是卷首吴湖帆先生语,将沈石田原作《韩锦衣园林六景图》与自藏沈氏《西溪渔隐短卷》的相关情况、历代传鉴、各本优劣、地位评价一一尽述,分条缕析,振聋发聩,是此幅徐氏手卷的点睛之笔。
徐邦达40岁以后因埋头于书画鉴定工作,书画成了业余爱好。但因自书诗词和鉴画题跋的需要,徐邦达一直注重于行书的练习和创作,终于在六七十岁时,形成了清润秀雅、韵味独具的自家风格。在2011年北京匡时的秋拍中,徐邦达行书《庆春泽》镜心,估价18万至25万元,成交价达到了40.25万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