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书画 吴冠中 收藏 专访 北京 上海
 
  主页 > 历代名家 >
 

范子登“融古开新”国画大师——刘云鹤

时间:2023-01-12 10:14 来源:网络 作者:刘云鹤 点击:

范子登“融古开新”

把中国画推向现代化的先行者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于2017年9月17日至27日举办了《融古开新——香港写意画家范子登回顾展》。展出了范子登先生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中国画作品百余幅。并召开了“研讨会”。我国美术界著名史学家、评论家邵大箴、薛永年、刘骁纯、尚辉、孙克、杨晓阳、张晓凌、王镛、郎绍君、陶詠白等及在京的著名书画家,对范子登的艺术成就高度评价,一致嘉许他“融古开新”,是“把中国画推向现代化的先行者。”这是范子登先生逝世十一年后在北京举办的《回顾展》。主办方:江苏省宿迁市人民政府、范子登艺术研究院。

范子登(1926—2006),原名吾樵,字铸、子登,艺名婴,室名错堂。出生在江苏宿迁县城。自幼性喜书画,饱览家藏。十二岁画五尺大中堂《松下鸣琴图》,乡人誉为“神童”。十四岁从泰州孙瘦石游。二十一岁毕业于广州丽泽国画院,师从李凤公习宋元花鸟画。二十三岁寓居香港。二十四岁创办拥翠画院,以卖画、教学谋生。先后师从鄭石桥、徐文镜、赵鹤琴、卢鼎公诸名家。他天资聪颖,敦厚谦和,爽朗慷慨,有同乡項羽之豪气。他眼界宽 ,起点高,路子正。他学书法从“二王”入手, 继师怀素、苏轼、米芾,转学“二李”篆法。绘画初攻工笔,继而写意,人物、山水、花鸟全面涉猎。且兼修诗词金石学问。传统书画根基深厚。其师鄭石桥曾云:“范子笃实有异秉,他日必出人头地无疑。”他壮岁求变,广征博采,自抒胸臆,逐渐形成突破前贤“错笔”独特风格。晚年钟情于大写意泼墨泼彩山水、风竹、墨荷,追求心灵与笔墨的神会,独创“水墨二元交辉画法”,其画作臻于化境。

人物画从战国至汉魏六朝逐渐成熟而发展为中国画最早的一门画科。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唐阎立本、吴道子,宋李公鳞等,将人物画推向高峰。然自元明清以降,人物画逐渐式微。范子登早岁专攻阎立本、吴道子、李公鳞诸家,临摹过不少敦煌壁画和历代名迹,又受汉画像石刻影响。他注重人物的神韵和线条,他深知国画线条与书法用笔的密切关系,将书法用笔的功力应用到国画的线条中。他以篆籀、狂草的书法用笔入画,其线条浑厚沉雄、遒劲灵动,渗透金石气息。或工笔或写意或泼墨泼彩,所绘人物坐、立、静、动,各尽其态。寄寓着自身个性特征与对象的表情、神采,而臻于高超、逸美、穷极造化的境界。

范子登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勇于探索。1958年所绘巨幅《中华圣母像》(又名《无原罪圣母像》)获梵蒂冈罗马教皇宫廷博物馆收藏。他根据天主教教义,即圣母在哪个国家民族就穿那个国家民族的服装,故圣母穿的是中国古代服装。其衣襟用极富表现力的线条,勾勒傅彩,飘逸灵动,宛如“吴带当风”。神圣伟大的圣母两手放光,不受蛇的引诱,故在圣母的脚下踩着一条蛇。他揣摩圣母的面部表情、神态,正大、慈祥。令人肃然起敬!范子登使中国画走上国际画坛,为我中华民族争得荣誉。张大千在《画说》题文中不无感慨的写道:“一个人能将西画的长处溶化到中国画里来,看起来完全是国画的神韵,不留丝毫西画的外貌,这定要有绝顶聪明的天才,同非常勤苦的用功,终能有此成就。”这分明是对范子登的艺术成就的全面肯定。范子登为此曾说:“我是想让西方人知道 ,在世界艺术之林中,中国画在世界任何地方出现,都有她独特的艺术魅力。她是不可取代的,独树一帜的!”

他的山水画脱胎于“南宗”即水墨写意的文人画。他在教学之余潜心作画,有时通宵达旦。每逢休息日就驱车到郊外山区写生,风雨无阻,“搜尽奇峰打草稿”,吸收山林清新磅礴之气于胸中。他钟情于元末明初画家王蒙的山水画,结合胸中的真山真水真性情付诸笔墨。以用笔顿挫、墨色浓淡表现山峦重叠、林木茂盛、瀑溪奔流之质感动态。间点缀隐逸之士,在画意中体现诗情,达意畅神。他“取法乎上”“学古而不泥古”,融南、北宗于一炉,将北宗之“气”融入南宗之“韵”中。使之气韵生动,刚柔相济。

范子登先生在坚守传统技法的同时,不断地探索追寻,力求在一种意向性笔法中去追求一种超脱的艺术境界。融道家的虚静和佛禅感悟为一体,创造出“水墨二元交辉画法”,即:水中有墨,墨中有水,把水的地位提升到与笔墨同等重要的高度。早在1956年他绘制出一套《焦土》和《沉舰》组画,灵感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电影《西线无战事》,寄托爱国情怀。在这泼墨大写意画中 ,超脱传统技法,看不见点和线,只看到面。看不到下笔处,却又是一笔一笔“写”出来的。画面很满,但又留有“透气”空间。突破古人和前贤独创画法。无论在政治题材的画法表达上,和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至今无人超越。其作品有极强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这是范子登先生把中国画推向现代化的杰出贡献。

范子登的泼墨泼彩山水,元气淋漓。偶以石绿、朱红点染,冷暖相衬,如烟如霞。在大面积虚景衬托处,施以浓墨实线,勾勒主体,使之虚实相生,生机盎然。其风格或清新淡雅,或浑厚华滋,或气势磅礴,自创一格。张大千、刘海粟、谢稚柳等人的泼墨泼彩画,往往是从“流纹”角度加以“收拾”的。而范子登的泼墨泼彩画,是从“用笔”角度“写”出来的,别开生面。焕发出“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诚如香港美术评论家薛慧山评“范子登的画……有一股清新蓬勃之气,雄强健壮的力量扑人眉宇,心胸为之一快,精神为之振奋。”

他的花鸟画初从五代黄荃“双勾填彩”入手,工致雍容。继师徐熙“学穷造化”,深入观察花草在阴晴风雨中的情态,汲取“野逸”之气。后醉心白阳、青藤、石涛、八大诸家,变化为用,激情奔放,跌宕纵横,迭见创意。著名学者、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饶宗颐先生评“其神思之来,时如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笔力之运,复如河汉千里,一直一曲,其日进无疆。”

他每作花鸟草虫均情有所托,所谓“性品决定作品”。他画牡丹雍容淡雅,如大家闺秀而无媚俗之脂粉气。他画风竹气势酣畅,如闻风声琴韵。他画墨荷叶茎摇曳,水墨淋漓,动若惊涛骇浪,静似婷婷玉立。1992年3月,他在吉隆坡办画展开幕时,一只蜻蜓飞入展厅,停留在画幅一粉红色荷花瓣上,适逢采访记者眼明手快抢摄入相机镜头。在《星洲日报》上,以《庄周梦蝶,蜻蜓弄人》为题图文刊载,“到底是范子登画的莲花太美愚弄了蜻蜓,还是蜻蜓息在画上愚弄了观赏者?”一时传为佳话。其境其情,与历史上的黄荃,在蜀后主宫殿的偏殿壁上画六只鹤,而引来真鹤与之为伍的典故,何其相似!又与张僧繇在镇江兴国寺殿壁上画鹰、鹞,而吓得鸠、鸽不敢在殿梁上筑巢的典故,有异曲同工之妙。

马来西亚艺术学院院长钟正山评论范子登的画:“保持东方文化高雅文人的气质。“香港著名学者徐文镜在《范子登画集•序》中说:“或呼龙眠、道子、天池、八大起而问之,而不欢喜赞叹者,则吾欲无语矣!”在香港,在欧美,在东南亚一带,美术评论界称范子登为“全能画家”“中国写意画大师”“中国画抽象派大师”,实不为过誉。

1953年范子登27岁时,经叶公超之妹叶崇范的介绍,台北的故宫博物院用五两黄金购藏他的一幅墨竹。1963年在东南亚一带办画展,引起轰动,画作抢购一空。评论界认为范子登是继“徐悲鸿而后,唯一最受欢迎的人。”中国画坛名闻遐迩的大师张大千,对小于他27岁的范子登十分赏识。有趣的是,张大千初看范子登的画,其用笔、设色、布局,当是60岁人的功力。为此曾与友人打赌而输了一桌酒席,传为画坛佳话。1959年秋,张大千经友人引介,在香港范子登居所“渔樵别墅”,二人相见恨晚。张大千对范子登的笔墨用水的画法非常感兴趣,他主动提出与范子登合作一幅画《蟹趣图》。他们二人各画一只螃蟹,活灵活现,无分伯仲。由范子登写意背景,淡彩朦胧。张大千题款,款曰“九月团脐十月尖,此时正是蟹肥时。己亥秋,爰、子登戏为之。”该画是张大千与范子登合作的“珠联璧合”的珍品,是他们“猩猩相惜”的友谊见证。范子登夫人范程麒嘉女士一直珍藏首次向笔者披露(见附图)。1959年12月2日香港《华侨日报》发表署名“白头周郎”文章,报道了张大千与范子登会面合作作画之雅事 。张大千曾去日本国办画展时,接受《朝日新闻》主编的采访。对他之后的中国画坛何人接班?他道出了三个人:蒋兆和、周士新、范子登。蒋兆和的成就为中国画坛所熟知。周士新后定居加拿大,情况不明 ,且销声匿迹。唯范子登脱颖而出 ,全面发展,且造诣益深。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范子登经徐文镜发现惊为竒才。在一次雅集上,范子登当场十分钟画成一幅风竹,其枝叶飞舞、飒爽气势引起艺坛震撼。更难得的是,于右任、钱穆、溥儒诸前辈名家均器重范子登。张大千评价范子登是“艺坛慧星”“后来居上,当代实罕有人与之抗手。”马来西亚槟城《光明日报》1991年4月8日署名张英杰评介范子登,以“大千去后谁堪继,看取先生笔一枝”作结。范子登在海外画坛影响之大 ,于此可见一斑。他曾获欧洲高等学院协会颁授的高等美术荣誉博士衔。曾任香港国际艺术家联合会会长。定居北京以后,又担任北京大学李可染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期,范子登先生偕夫人范程麒嘉女士回江苏宿迁老家探亲。我始与他结忘年交,他曾命我篆刻“传承国风”及姓名等印章。随着彼此交往益深,情在师友之间,且互为知己。我对其身世、经历、艺术成就、思想境界,多所了解。他曾在北京的寓所为我作画,与我长谈他的“艺术观”。

他认为,书画作品是艺术家的文化修养、生活体验和人生感知的体现。画家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独立笔墨面目。他是以道家清虚自然、佛家禅悦空有之境,创“水墨二元交辉画法”。其心得笔法的特点是:横拉、侧抹、逆锋。学画要经历入法、出法、创法、无法四个阶段,循序渐进,不可急功近利。画家要有磊落的品格,高深的修养,渊博的学识,深沉的体验,精到的见解。融会贯通,心灵与笔墨相合,物我两忘。同时,勿忘大我,大我,即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要发扬光大。小我,必私心局限于自己的风格和气度。变,万变不离其宗。宗,就是民族特色。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传承民族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尊严。画家要打稳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水到渠成”。画家的果子待成熟后再让人品尝……类似这样的观点、画论, 散见于他的诗文、题画、跋语及与友人闲谈之中。言简意赅,语重心长。

自从香港定居北京之后,他逐渐融入美术界之中 ,以他厚道谦和低调的人品、长者风范、精湛高雅的艺术作品,获得了首都美术界人士的赞许和拥戴。其作品日益为国内艺术界、收藏界所珍重。并应邀参加了业内的一些重要活动。诸如:

2001年1月1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头条发表了三位名人的新春祝辞:范子登、荣高棠、柴泽民。同年5月 ,应国家文化部社文司之邀,参加在江苏省江都市举办的“中国画如何与世界接轨”研讨会。同年山东省博物馆展出其水墨山水画50幅。

2003年元旦,国家文化部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和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举办《世纪风骨——中国当代艺术五十家》大型展览。入展其中30位著名国画家中,范子登名列前茅。

2004年中国神州六号飞船携巨幅绘画《神龙腾飞》进入太空,范子登是应邀署名画家之一。

2005年范子登的作品应邀参加《法国巴黎展》,法中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授予他“中欧文化特使”称号,并收藏其大写意山水画《晨霜》。

2006年3月27日,范子登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当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美术观察》杂志2006年第11期“本期名家”专栏刊登《借古开今,唯变所适——诸家评范子登》《范子登画语录》。2008年,香港举办了《范子登水墨画“融古开新”回顾展》。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董事长王平委托总裁周广乾先生,在北京为范子登举办一系列具有相当规模的书画展播、展览、研讨会等活动,并出版大型画册。范子登家乡江苏省宿迁市人民政府、范子登艺术研究院,于2017年在北京国家画院美术馆主办了范子登的《回顾展》。宿迁市政府委托市文联主席仲向阳赴京与会。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范子登先生刚进入“不惑之年”,其简历介绍即载入《香港年鉴(1965—1966)》。香港梅花书屋由张大千弟子林建同1971年编著的《当代中国画人名录》(1854—1971)书中,把范子登和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等大陆为数不多的国画名家并列。足以看出范子登在中国画坛上的影响和地位。范子登晚年定居北京后,首都美术界对他在中国画中所作出的划时代的开拓创新贡献,予以高度评价和嘉许。范子登作为“融古开新”把中国画推向现代化先行者,当之无愧永载中国美术史册而熠熠生辉!

西泠印社中人刘云鹤

癸卯元旦于江苏宿迁宿城隆园别墅

附图:

张大千与范子登合画的《蟹趣图》(1959年12月2日香港《华侨日报》刊登。该画照片由范子登夫人范程麒嘉女士提供)。

山水(范老赠云鹤收藏)

牡丹(范老赠云鹤收藏)

风竹(范老赠云鹤收藏)

《莲花清韵》(范老赠云鹤收藏)题画释文:

渊明爱菊,敦颐爱莲,东坡则爱竹。高人各有所寄:菊立幽谷,有隐逸之致;敦颐爱莲,莲有不牵不倚之志;竹则有虚心直德,皆君子之志也。云鹤乡兄过京相聚留念。壬午金秋范婴子登即席。

(作者简介:刘云鹤,西泠印社社员,江苏省原县级宿迁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县级《宿迁市志》总纂,副编审。)



内容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书贵自然 风规自远 ——徐无闻 下一篇:张大千珍赏的水墨花卉册,令人玩味无尽
   
  特别推荐
张大千珍赏的水墨花卉册,令人玩味无尽
范子登“融古开新”国画大师——刘云鹤
书贵自然 风规自远 ——徐无闻
康有为的“麻绳体”书法
郭沫若、齐白石与康生,哪一位的书法更胜一筹
齐白石书法别开生面、自成一家,打造出独有
“四绝”全才文征明绘画作品
石鲁:黄土高原未尽才
黄宾虹晚期的写景山水
吴昌硕74岁篆书《心经》欣赏
 
  本月热点
【盛京人物】王梦赓:复笔乾隆
他因为楷书曾被人称为“字圣”,
大河乐章|王世利笔墨下的黄河魂
中国著名公共雕塑大师——吕军
晚清名臣左宗棠罕见照片及书法秀
宋美龄的国画造诣及其山水画作欣
风流清逸 萧疏奔放——吉林省博
史玉
吴石仙画集 欣赏
吴徵(待秋)中国画作品选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