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文化报
1961年,王朝闻先生开始组织全国美学界的学术骨干编写《美学概论》,历经20载,该书于1981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迄今为止仍在重印,甚至现在还被作为“中国文库”的一种由中国出版集团继续刊行。该书不仅是新中国成立后动员国家力量组织编写的第一部概论性质的美学教材,反映了当时国内美学研究的水准,具有多方面的学术意义。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教材编写活动在促进美学的学科建设、资料建设和研究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极大地推动了新时期以来的美学研究、教学、教材建设和美学普及工作。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检验,历史已经证明,《美学概论》之于中国当代美学的开创意义和奠基意义已不容置疑。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学的知识积累和建设都非常有限,不仅因为它是“舶来品”,由国外传入中国尚未充分发育,还因为它的学科意识并不强,甚至可以说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美学研究的基础可谓一穷二白:
一是重要学术活动少。除了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外,要属由黄药眠、朱光潜等先生倡导而成立的美学小组的讨论活动,但这样的活动只进行过3次,影响极为有限。此外,当时的美学研究还缺乏对中外美学史的系统梳理,对美的本质之外的美学理论的研究也很少,美学资料的建设工作基本上还没有展开。
二是美学研究队伍、美学研究机构力量薄弱,当时即使在国家最高科研机构的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学部哲学所,也没有专门的研究美学的机构。北京大学除了朱光潜、宗白华外,其余的教师大都是从其他专业转入美学教学的。
三是教学与教材落后,由于当时片面地强调学习苏联,请苏联专家授课,使用苏联的教材。但是,这些教材的理论性强、脱离文艺实践,与中国审美现象的脱节尤甚,学生也很难理解,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在这种状况下,需要总结以往美学研究(特别是美学大讨论)的成果,形成一些共识,进行美学知识的积累,并建立起一套比较清晰的美学知识谱系,以教科书的形式确定下来。这样,既有助于以此为基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也有助于进行美学的普及和提高工作,这不失为一条促进当时美学发展的捷径。当然,“文革”的爆发,彻底地中断了处于起步状态的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也使《美学概论》成为新时期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和起点,由此更凸现了其学术价值和意义。
第一,《美学概论》形成了对美、美学的比较系统的、自成一家的解释,代表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美学研究的学术水准。编写组经过多次研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论著,比较中西美学史对美的本质的解释,形成了研究美的本质的思路。这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作为探讨美的本质的哲学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对“生活本质”、“人的本质”的理解为指导,从实践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辩证的、相互作用的关系中认识美的客观性与主观性,以全面地掌握美的本质。基于此,编者一方面把美学的研究对象视为客观现实的美、审美意识和审美规律;另一方面又把美学的研究对象视为艺术哲学。正是在这两种观念的指导下,教材才大大地拓展了美学研究的范围。
第二,《美学概论》探索了从实践角度研究美学的各种可能,为后来实践论美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起点。在编写教材时,编写组明确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反复地学习诸如《〈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毛泽东的《实践论》等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著,还专门选编了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专题的论文选。经过对这些著作的多次研讨,编写组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之于美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并把实践观贯彻到对许多具体问题的研究之中。
第三,《美学概论》对美学教材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文革”后,美学教育和美学研究复苏,美学教材建设又被重新提到了议事日程,在王朝闻的主持下,及时地修改、出版了《美学概论》。当时,美学很受欢迎,但大学美学教学没有教材,《美学概论》填补了这一空白,也为当时的美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书,并成为推动当时的“美学热”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现在来看,作为教材,《美学概论》仍然有示范作用和参照意义,其经验也值得总结和发扬。
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成员们在美学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汇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美学资料包括马克思、恩格斯论美专题;中国美学思想史资料选编;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专题;现当代西方美学专题;苏联当代美学讨论专题等。这些资料很多都具有开创性和多方面的学术意义,为美学资料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可以说是其中的典范。中国虽具有丰富的美学思想,但大都很分散,以前没有人做过这样的工作,加上当时对美是什么、美学是什么理论都不是很清楚,所以选编工作困难重重。但这些学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借助北京大学美学教研室的力量,在宗白华的指导下,终于完成了任务。这些资料不仅有助于系统而全面地理解中国美学的发展,而且资料的甄别、鉴定、分类、取舍的标准,经验和失误,都为以后的中国美学史资料整理工作提供了参考,并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之后,虽然有多种中国美学史资料的选本,但大多参考了《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而且现在还被频繁征引,其影响是深远的。
《美学概论》的编写为中国培养了一支基础良好的美学研究与教学队伍。在王朝闻、朱光潜、宗白华等老一辈美学家的培养和熏陶下,参与编写活动的中青年学者不但贡献了力量,而且提高了自己的知识修养和美学研究水平,为他们以后的学术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学者主要来自于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学部哲学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等重要的美学研究机构。编写完教材之后,他们基本上又返回到这些机构,成为中国美学队伍的骨干。比如李泽厚在美学大讨论中崭露头角,成为公认的一派,教材组在讨论、确定美的定义时,吸收了他的许多看法,还让他承担了搜集与整理西方当代美学资料的工作,“文革”后,李泽厚成为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有重要影响的学者,在哲学、思想史和美学等多个学科都有建树。
从编写教材到现在,已经将近半个世纪了。从学科的发展状况看,现在的美学研究在美学原理、美学史、应用美学和美学资料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在研究机构的建制、专业研究队伍的培养、美学教育和美学教材建设等方面也都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些成绩与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美学家的努力密不可分,他们的辛勤耕耘既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当时美学研究中起点低、研究薄弱的状况,又为后来的美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编写《美学概论》是这些奠基性工作之一,也是中国当代美学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追溯这段学术史,研究美学教材编写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回顾过去,检视我们走过的道路,更重要的是重新认识现在的美学研究的成绩与局限,少走弯路,以取得更大的成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