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书画 吴冠中 收藏 专访 北京 上海
 
  主页 > 书画研究 >
 

新时期"红色经典"画作出炉 能否实现超越?

时间:2009-10-18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来源:广州日报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历时五年推出

    新时期“红色经典”画作出炉

    从名画《开国大典》到新作《新中国诞生》

  会师井冈———井冈山革命斗争(国画)     刘大为苗再新作

    生死印———1978·安徽凤阳(国画)张国琳等6人作

    共和国的将帅们(油画)陈坚作

    战胜非典(油画)赵振华(组画之二)

    国庆前夕,新视角、新手法的红色题材作品电影《建国大业》、电视剧《解放》为百姓热捧,在北京,中国美术界一项堪称解放后规模最大、规格颇高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展,也拉开帷幕。这是迄今为止,由国家出资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美术界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以下简称“创作工程”)自2004年启动以来,历时5年,耗资1亿,吸引了全国1000余位美术家积极参与。同时获得国家财政1亿元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支持主题性美术创作,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还属首次。“创作工程”以中国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反殖民主义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主题内容,被认为是,呈现了当前我国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最佳水平。

    靳尚谊、詹建俊、全山石、吴山明、刘国辉、梁明诚、宋惠民、曹春生、冯远、刘大为、杨力舟、王明明、龙瑞、许江、施大畏、陈坚、曾成钢、程丛林、陈宜明、杨飞云……入选者中可以见到许多当代最负盛名的画家名字。

    上世纪50、60年代,新中国美术工作者在极度的创作激情下,留下《地道战》、《百万雄师过大江》、《井冈会师》等红色经典,堪载新中国美术史册。如今,这项耗资过亿元的大型美术创作,究竟能否留下堪载史册的当代“红色经典”?当代画家在重大历史题材上,有怎样的超越?用1亿元的国家财政支出换得了百余件当代历史画,能否实现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双重增值?记者采访了相关入选画家以及“创作工程”艺术委员会委员。
 背景国家给钱,画家创作

    国庆期间的中国美术馆人流量激增,广州美术学院青年教师胡斌专门到北京观看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展”,展场内,撞到了许多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画家朋友。“要知道,这项工程在全国美术界的影响太大了,耗资1亿、历时5年,许多画家为了能入选绞尽脑汁创作,几乎可以用‘挤破头’来形容。”

    5年前,文化部、财政部开始启动“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一位最终入选的画家向记者回忆说,“创作工程”启动之初,就在全国各地画家中掀起了极大反响,几乎所有的知名画家,尤其是体制内画家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2年前,国家有关方面初步公布了115名(组)创作者,与他们签约,国家向签约创作者提供10万元至12万元的创作资助经费。

    最终成功入选“创作工程”的画家,可能会获得数十万的创作资助经费和收藏经费。据财政部教育科学与文化司副司长王家新说,国家以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支持主题性美术创作,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还属首次。

    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刘中军介绍说,“创作工程”的100多个选题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专家拟定,并经中央办公厅和中宣部批复同意后正式公布实施。涵盖了近百年来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所有重大历史事件,包括了反帝、反封建、反殖民主义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主题内容。属于一次国家投钱,由画家完成的“命题作文”。

    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戊戌变法、长征、南京大屠杀、横渡长江,一直到建设社会主义、粉碎“四人帮”、改革开放、邓小平南巡,乃至新世纪的抗击“非典”,160多年来,中国面临的所有历史节点都在展览中得到体现。“(参展作品)凝聚了众多艺术家数年的心血和努力,呈现了当前我国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最佳水平。”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

    “创作工程”的竞争可谓异常激烈。”广东画家潘嘉俊的油画《1924·黄埔军校》最终成功入选,但他回忆说,仅黄埔军校的题材,全国就有不下6位画家递交了创作意图,最终只有一幅成功入选。

    绝大部分画家投入“创作工程”后,就几乎中断了其他商业创作,5年时间磨砺一幅作品。

    即便如此,最后能成功入选的画家仍需要过五关斩六将。今年6月份和8月份,“创作工程”艺术委员会进行了不下两次终审,一些作品在最后关节被刷掉。广东画家此次共有4位画家入围,除了潘嘉俊的作品外,方瑞的《洋务运动·留美幼童》、张绍城的《淞沪抗战———十九路军》以及梁明诚的《1945·重庆》也最终入选,但2年前一同进入初选的另外两件作品,黎明的雕塑《邓小平在联大发言》、方土的《特区开发》,在最后关节未能通过。

  创作如何超越红色经典《开国大典》

    提及新中国美术史,大多数人会联想到上世纪50、60年代,新中国画家创作的一批历史画。历经岁月磨砺,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以及《地道战》、《百万雄师过大江》、《井冈会师》等历史画已经成为经典。时过境迁,面对一些相似题材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诠释,当代画家能否实现超越?

    中国美术馆的中心展厅,唐勇力的国画《新中国诞生》让不少人想起当年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同样是面对开国大典的题材,两代画家表现出了不同的才思。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向记者分析了这两件作品: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运用西洋油画透视效果,为反映领导人群像,画面等于删掉了天安门上的一根柱子,但又有非常浓烈的中国元素,吸收了敦煌、农民年画的特色,红红火火,展示出一个艺术家在新中国刚成立时的创作气度,因此成为经典。

    唐勇力的国画《新中国诞生》则试图超越油画《开国大典》。“画家用中国画中非常细腻的工笔画,将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上的领袖、开国元勋一字排开,夸大了人头像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比例,采用完全平视的效果,制造出一种类似于民间刺绣的绘画语言风格。”王镛说。

    “《开国大典》看似不可逾越的高峰,唐勇力的作品创造了独特的语言风格,比较成功。”《新中国诞生》这幅作品能否像《开国大典》一样成为红色经典?王镛认为,一幅美术作品必须经历一段岁月的沉淀后,才能具备成为经典的资格,不过,唐勇力的作品难能可贵地展示出新时代画家的新颖构思、个人风格。

    “此次创作的特殊意义在于,当代中国艺术家已经掌握了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样式。这批历史画,与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的历史画不同,与俄罗斯、前苏联的历史画也不同,当代画家是以多种艺术形式、风格来画历史画,这种不统一应该说是一种优点。”著名美术理论家水天中说。

    著名油画家詹建俊《狼牙山五壮士》成为“红色经典”代表之一,此次他再度参与“创作工程”,但创作风格已然迥异。《狼牙山五壮士》用的是革命写实主义的手法,而这次展览的作品《黄河大合唱》,则大胆采用了浪漫主义的笔法,以“三联绘画”的方式表现抗日战争中的民族苦难与抗争,在画面营造出一种“凝固的音乐”的印象:正中一幅为竖幅,象征性地刻画冼星海的形象,表达作曲家激越的心情和唤起民族奋起的呐喊。 
 突破当代画家的“新历史观”

    面对南昌起义、武昌起义到开国大典、开国元勋这样的历史题材,不少当代画家仍然选择了“群像并置”的创作手法。王镛认为,为了突破历史画中历史人物“排排坐”的思路,不少画家做出尝试。

    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教授胡伟在创作《胡适与新青年》时,也采用了“群像并置”的手法,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毛泽东、傅斯年等历史人物都出现在画面中。“我不回避‘群像并置’的手法,它反而还可能出彩。因为历史是一场风云际会,它是有进有出,有前有后,甚至有聚有散。把这些人画到历史事件当中去,把历史空间带到今天来,和当代人的思想交融。”

    最终的《胡适与新青年》,产生了强烈的风格突破。犹如一张老照片,画面中历史人物的面部非常写实,但是人物的服饰、身体四肢被模糊处理,画面的边缘出现一种虚化感觉,如同一张模糊在历史尘烟中的老照片。

    “历史画的一个较高标准是,要求画家能反映时代的新历史观。”广州美术学院教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胡斌认为,以往年代的历史画对战争往往有一种诗意描绘的倾向,比如经常描绘领袖奔赴战场的情景,是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的描绘手法。“这次历史画创作中,对于近百年的民族苦难、战争的残酷和血腥,不少画家都更切近历史真相,是一个突破。”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等人合作的油画《1937.12.南京》表现南京大屠杀,画面描绘了一个万人坑,乌云蔽日、惨烈的屠杀现场,震撼力非常强。作为整个展览中尺寸最大的一幅作品,“南京大屠杀”成为给观众留下印象最深的作品之一,在102幅历史画中,它所象征的民族屈辱,在展览中得到充分强调。

    张国琳等画家创作的《生死印》,被评委们认为是展览中的优秀作品。画面反映1978年安徽凤阳农民率先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率先分田分地的历史场面。画家完全革除了以往反映农民“高大全”形象的画法,将农民们置身于一个有点晦暗的大背景中,背负着文革创伤的农民们在一种复杂的情绪下,按下鲜红的手印,满脸是忐忑、茫然情绪。“这就是画家历史观的进步,不再是以前那种盖棺论定式的乐观主义表达,而是重回历史现场,真真切切。”王镛说。

    “如果组织100位史学家用文字来表现这100个历史事件,他们怎么写?他们写得出来吗?这牵扯到多少问题,对一些历史问题要重新盖棺定论,艺术是具象又抽象的,是形象的用眼睛去看的东西,你可以感受到一、也可以感受到二。”胡伟说。

  价值一笔具升值潜力的国家财富?

    国家为何投入上亿资金,启动这样的“创作工程”?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用1亿元的国家财政支出换得了百余件代表中国当代美术创作最强阵容绘制的精品,从资产的角度来讲,为国家留下一笔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些财富绝对是保值的,从长远来看,甚至具有较高的升值空间。

    据了解,本次创作工程入选作品将由中国美术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收藏费用根据作品材料、尺幅大小和劳动强度以及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初步定为30万和50万两个档次。

    这些国家花巨资扶持的作品,究竟能否成为新的“红色经典”?王镛认为,一幅成功的历史画,必须首先拥有正确的历史观,同时,艺术手法上必须有创新。“这102幅作品,是中国著名艺术理论家们选出来的,但究竟能否成为经典,最终仍要看观众的口碑、时间的考验。”

    今年7月,胡斌在广州策划了“公众历史频道”,邀请广州、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25位(组)当代艺术家,运用绘画,从民间立场表达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看法。胡斌认为,“公众历史频道”多少可以成为“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一种补充。

    “创作工程”的102幅画中,有一幅反映文革历史,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郑艺《历史的审判》,描摹了法庭上审判“四人帮”的场景。而“公众历史频道”中,徐唯辛的《历史中国众生相:1966—1976》以巨大的尺寸、黑白肖像图绘的方式描绘了文革时期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各种文化背景下的人物形象,并附载他们的主要经历和人生故事,来“为一个时代立像,为民族的苦难立像、为人性立像”。

    “能代表中国这个时代画家思想的历史画创作一定是多元的,应包含国家、个体记忆和反思几个层面,这些层面,都可能产生出经典作品。”胡斌说。 (撰文:记者/李培)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如何欣赏一幅中国画? 下一篇:诗化的东方趣味 林墉:《百年广州》很难得!
   
  特别推荐
书法5大坎儿,你能迈过几道呢?
山水画中“松树”的人文寓意
这幅作品,标志着“抱石皴”山水样式的正式确
中国画是什么?
中国画是“写意”不是“随意”
中国画的韵味
想画好国画,先搞清这几条
蒲华绘画的笔墨分析
中国画简要解读,花鸟画中“画面层次”的表现
静心感受米芾的用笔
 
  本月热点
日本知名动漫家的人气排名
凌霜飘逸,历代名家笔下的菊
真实与真情:画家韩安民作品欣赏
百万名画拍卖后竟销毁! 被隐藏
“印象派”的世界 您懂么?
震撼到你了么?全国四大书画造假
中国天价写实油画,大开眼界!
写实美女油画
犁春居书画琐谈
中国画新潮和中西文化交融大背景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