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历史悠久的中国画,以其独有的美学思想与风格体貌、自有的艺术规律与艺术特征,迥异于西方绘画。中国画以“家学”、“师承”为主要形式的传承体系,也颇具中国特色。综观中国绘画史,无论是开宗立派之大师,还是各流派中的大家、名家,无不得益于家学承继或名师授传。在不同的流派中,也多见亦父亦师、亦师亦友的结构关系。即是在高等美术教育不断发展的近现代,这种传统的艺术传承形式依然发挥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成为中国书画艺术继古开今的一道风景线。
吴伯滔、吴待秋、吴养木祖孙三代,始自清道光年间至二十一世纪初,历经一百五十余年,代代传承且均成大器。这样的画学世家,在中国画坛屈指可数。这次荣宝斋为吴氏三代出版专集,不仅给人们提供了观读这三代画家隽美艺术的机会,更为我们从这祖孙三代同门不同貌、同宗不同趣的传承轨迹中,领略中国画继承创新的生命力,令人欣慰。
二
吴伯滔(1840-1895)名滔,号铁夫,又号疏林,清道光二十年出生于浙江石门(现桐乡市崇福镇),清末著名山水画家。与吴昌硕、吴秋农合称“三吴”。
吴伯滔能诗、工书、善画,源于其早年崇“元四家”,慕“明四家”,学董其昌,习“清四王”,兼蓄并收,少年即现才华。山水花卉皆卓,不落凡径;作山水取径高古,笔墨苍秀沉郁,气韵清新简约,一洗时风枯槁娟媚甜俗之习。写花卉设色浓厚,老辣遒劲,与李复堂、张安伯齐名。晚年刻意参学奚铁生,自成面目。惜其风华正茂,却英年早逝,享年不足六十。著有《来鹭草堂随笔》。传世佳品多见长卷与册页。
三
吴待秋(1878-1949)浙江桐乡人,吴伯滔次子。晚年举家迁居苏州。名吴征,号疏林仲子,春晖外史,鹭鸶湾人,括苍亭长,抱绢居士(因得文后山旧藏汉三斗绢)。晚署老绢。近现代著名书画家。金石书画兼长,山水花卉俱能。晚年兼画人物,所作《赵之谦小像》,形神兼备。世人誉其为“沪上三吴一 冯”(吴待秋、吴湖帆、吴子深、冯超然)之首,又与赵叔孺、吴湖帆、冯超然并称“海上四家”。
吴待秋得其父吴伯滔亲授,幼承家学,早展才华。其父去世后由吴昌硕纳为门下。
家学深厚、阅历丰富、广结师友,加之勤奋笃学,淡泊自奉,待秋年届中年,即艺事精进,画名益重,成为当时中国尤其是江浙沪一带画坛的领军人物。
吴待秋生于清末,逝于解放前夕。他的书画艺术有着明显的继古开今的特点。其山水,承继了其父吴伯滔的崇古情愫。专学“四王”,精研王原祁一路。用笔凝重,端庄稳键,气骨坚毅。成为当时众多“四王”后学中的佼佼者。
吴待秋的书法,颇有造诣。自小遵父之嘱,遍临名家碑帖,尤钟情“二王”,远绍旁搜,自辟蹊径,形成骨正而秀美,坚挺而灵动的个人风格。无论是在其山水,花卉画中,无不可见其书道入画之踪迹。这或许也是他书画自立面目的一个重要元素。可惜其书法成就为画名所盖,尚未被人们引起足够的重视罢了。值得一提的是,吴待秋在潜心研习传统的长期实践中,练就了一副鉴赏书画的好眼力。他喜收藏,且乐于与人交换藏品。家中一时藏品甚丰,且宋、明藏品居多。为圈内人士称道。
吴待秋较之其父伯滔寿长16年。传世佳作较多。有《远山静远图》图录于《望云轩名画集》,《松泉读易图》图录于《吴待秋画稿》,《破钵盦图》,图录于《当代名人画海》。壬戎年作《浅绛山水》轴,藏南京十竹斋。现上海、南京、浙江、苏州等地博物馆均存藏品。鉴于吴待秋花卉作品面世量较少,特选择其各时期的作品,以飨读者。
四
吴养木(1920—2009),生于浙江崇德县(今崇福镇),吴待秋长子,为吴氏第三代传人。幼年随父迁居苏州。是一位数十年醉心于精研传统而又自成一家的著名山水画家。年轻时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后转为专业画家。生前曾任苏州工艺美专(院)中国画教研室主任、名誉院长,苏州国画院院长,苏州吴门画派研究会会长,江苏省工艺美术书画研究会会长,江苏省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画是一门独特的笔墨艺术。吴养木深入传统,熟谙历代大家的笔墨技艺,师古而化,创造了自己特有的笔墨风格。他的线条应用,破格而不野,跌宕而韵致,爽而糯,坚而柔。他的皴染极富变化,虚实相间,干湿浓淡相宜而见墨韵。他画山,无论是江南坡山,雁荡奇山,三峡峻险之山,用笔用墨用色随物象、意象而变,极具质感。他画泼墨山水,善用凌厉之笔提神,常让观者驻足赞叹。
“得势达情”是吴养木山水画的鲜明特点,他众多的山水画,立意高远,布局独特。有的气势磅礴,浩瀚壮观;有的丛遂曲折,忽而开朗。画中点苔之聚散,线条之参差,均为势而用。
吴养木衰年变法,孜孜以求“第三种画”。立意专注以意境、格调与情趣。布局章法取之奇,大怪而不怪;运笔用墨取于简,笔墨尽意不加染。视觉原理上摒弃陈规旧习,敢于反其道而行之。改写物境为意境,在似与不似之间辟新径。历经二十余年的苦心求索,终成正果。赏读他的“第三种画”,深为画面透出的吴韵悠悠之情而神怡,心灵为之震撼。仿佛让人看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画园开了一朵超时代的绚丽之花。他常感慨变新之苦,之难。往往在感叹人们读不懂他的画时,一笑了之。
吴养木的花卉、书法另有建树。他的花卉,善用山水笔法入画,老到隽实,写意抒情,用色鲜亮,用墨润厚。尤其是他的简笔花卉,别领风骚。他偶作走兽翎毛,寥寥数笔,传神调皮,意趣盎然。他常说写意花卉得站着画,笔纸宜呈相搏之势,化渗浓淡均可不顾,画才有分量。花卉写意还必间以轻拂之意,泼墨花鸟也须间以锐利之笔。这是他的经验之谈。吴养木的书法,劲挺秀美,别具一格。他的行草凌厉奔放,气势不凡,有的险中求稳,端庄挺拔;有的则曲迂大方,轻歌曼舞,有洒脱之风。无论是如椽大字,还是蝇头题款,处处透出青春的气息。
吴养木主编的多部著作,体现着他深厚的学养见识。他主编的《中国古代画家辞典》和《中国古代书法家辞典》,集收藏、鉴赏、资料于一体,填补了中国书画篆刻辞书之空白。辞书除了对历代书画家生平,事迹的陈述,更有精当的艺评。他主编的《山水画传统技法解析》一书,更是他精研传统之结晶。出于对后学的关心,他结合自己的实践与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了《中国画基础技巧》,阐述了中国山水、花鸟画技法的画理画法,简洁、通俗地概括了《中国画宜忌概要三十则》。
五
在吴氏三代中,吴伯滔享年55岁;吴待秋享年71岁;吴养木享年89岁。这三代人犹如一场接力赛,既代代相传,一脉相承;又同宗异趣,各展才情。展现了一幅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的绚丽长卷。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令人瞩目的图景。
吴养木先生于2009年3月仙逝,走完了他丰富而又光彩的艺术人生。如今,他的学生、后人以及他的“崇拜者”正以他的人品、画艺为榜样,在书画艺术的天地里奋发进取,继往开来。今年是他老先生逝世一周年。出版这一画集,以寄托我们对他们的怀念,表达我们对吴氏三代绘画艺术大家的敬仰!(陈根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