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10-12-25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次 |
|
来源:(网路) “吴冠中的画中心思想是什么?”一个三年级小女孩的提问使在场的讲解员哑口无言,来自《钱江晚报》的这则新闻从小学生的角度提出了很多大众审美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吴冠中先生的抽象画对小学生来讲确实难懂,但对于承担讲解重任的专业人员自身来说有没有看懂也是个疑问。脱离了大众普遍审美习惯的抽象艺术,应该如何被解读?画到底需不需要有“中心思想”?看不懂抽象画是因为画作本身不具备“中心思想”还是大众知识储备的缺失?语文课本中僵化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成了小孩子们欣赏绘画作品时的主要品评手段,反观孩子们面对女性裸体画时的绕道而行和家长们的如临大敌,我们在高呼“素质教育”的同时有没有真正把审美教育落到实处?
“画需不需要有中心思想?”如果对这个命题进行逻辑演绎与分解的话,那么涵盖了写实与写意、画家与画作、图像与主题、画作与时代四个层面逻辑关系。
传统超稳定结构的绘画系统,需要“思想”给力
“中心思想”概念源于文学作品,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贯穿全文的核心,是提纲挈领的道理,是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细节来阐明的中心议题。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中心思想”是文学作品具有共性的东西,指向观念性、具有主题叙事的功能。于是,“中心思想”有一个代名词——“主题”。返观中国传统绘画思想史,“主题”似乎是弱化的,取而代之的是虚化的“道”,“含道应物”,把绘画作为某种思想观念的传达、阐释,以及对宇宙自然、人生的理解体悟。而这种体悟,融汇在极度抽象的、超感官的笔墨符号语言之中。“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能称为“主题”吗?也许有人会说“道”就是主题,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个主题也太泛化了,中国所有传统绘画共享了一个主题。这说明,我们容易混淆“主题”与“思想”的界线,而得出“主题”是具体的,“思想”是抽象的简单结论。
于是我们找到了解开这一命题的关键:如何理解主题(中心思想)!具体式的主题观代表了写实性绘画与写意性绘画的观念分野,“重大历史题材绘画”即是如此,具体式的主题观使绘画具备了“文学作品”宏大的叙事功能,“重大历史题材绘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创作方式的“主题先行”,先定主题,再创作作品,文学性与绘画性的高度融合,通俗一点说就是“绘画的文学化”。而写意性绘画是“反主题”的,强调的是“心性”、“意态”与偶然性。
这就涉及到第二层关系,画家与画作。不同的画家身份必然决定了绘画性质的不同,“画如其人”式的传统艺术核心评价标准说明了这个道理,表面上看“写实主义”和“写意主义”本身是绘画性质的不同,其背后是操纵画笔的人的不同身份带来的,先有文人,才有文人画。不管是建构的绘画,还是解构的绘画,都来源于心灵观念。简单也好、复杂也好,重复也好、创造也好,画家的心灵与心智始终是画作的一个逻辑起点。
几千年来的中国绘画正是在这种恒定的“道”的范畴体系中惯性重复着,形成了“具有超稳定结构的绘画系统”。从当代的层面来看,传统绘画图像模式的反复重复带来了绘画思想的单薄,弱化主题也使得许多传统画家处于惰性的重复之中,技大于艺,热衷于玩转绘画技巧,而忽视了绘画的思想深度,带来了高度的“同质化”现象。显而易见,没有思想的绘画是苍白的。
“由中而西”与“由西而中”:
黄宾虹与吴冠中相反的中西调和之路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绘画。“写实主义”和“写意主义”不可调和的时代已然过去,“文人画”也伴随着中国式文人的消失而远去。艺术是用来寻找思想的存在模式与阐释模式,不论是黄宾虹的“内美”,还是吴冠中的“风筝不断线”、“笔墨等于零”,都是以极具思想性的绘画语言而称道。
比较黄宾虹先生与吴冠中先生的绘画路径,他们恰巧走了两条相反的道路:黄宾虹驻基于国学,由中而西。1948年黄宾虹《与苏乾英书》中说:“画无中西之分,有笔有墨,纯任自然,由形似进于神似,即西法之印象抽象。”一方面深研东周古文字与国学体系,以诗文、书画、考古、金石、编撰、教育的全方位素质而终其一生;另一方面放眼世界,关注西学美术潮流,在其“浓密厚重”、极富现代性的绘画图像中,我们看到了油画式的浪漫技法、抽象的线条构成,意图实现“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的理想,故而断言:“我的画,50年后会有一个被世人所赏识的大好局面。”这种局面,象征着黄宾虹超前的现代性预见,也意味着画坛主流中心思想的落伍。极中与极西的“两极跨度”显示出黄宾虹的绘画视域与时代高度。
而吴冠中先生驻基于“西学”,由西而中。他于2004年在北京大学演讲中说道:“实际上,中国画对西方画的防线,已经给冲得七零八落了,已经防不住了。现在只有冲上去,只有迎面碰撞,不是退让、不是拉开距离,而是越来越近。碰撞、交融以后,不是说就没有中国画的特点了,还是会有我们的特点,特点是消灭不了的。互相越吸收才越丰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中西必须是一种互相碰撞,互相吸收,吸收之后再保持我们的特点,这是一条至关重要的路。”无论是吴冠中先生早年国立艺专油画专业的学习,之后赴法留学的经历,还是后来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国画现代化,“水陆兼程”式的探索,其思想基点与核心是西方的美术观念,诸如形式美问题。所以,如果考量吴冠中先生的绘画路径,“油画→写生→水墨→生活”构成了他绘画的关键词,其中“写生”是核心,不仅是其绘画创作的源泉,而且是其思想的生动注脚。袁运甫先生曾说:“吴冠中开创了学院‘写生’的局面,他提倡画作要中西结合,到生活里去,不应该跟风。”大量与长期的“写生”功夫推助了吴冠中独特画风的地理学意味的生成,也使其作品充满了朴素的生活趣味与自然之气。苏立文先生有一句评吴冠中的话非常到位:“他轻松自由地与自然和谐共存。”目前正在浙江美术馆展出的350件吴冠中作品,无一重复,每件作品都是一个个本土家园的足印,是一个个清新、明朗的自然。吴冠中先生绘画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是自然,是生活,是农村,是江南,是祖国大好河山。
“由中而西”与“由西而中”代表着黄宾虹与吴冠中的思想深度与绘画深度。绘画路径的不同带来了绘画风格的差异,然而有一点是肯定的,画家思想与画作思想一定是正比例关系,有深一度的思想才有深一度的绘画。最近网络热词“给力”,表示给劲、带劲的意思。每一位画家或许都应该问一下:“我为每一件画作给力了吗?”
(责任编辑:admin)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