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鱼,船,桥,水牛,春天的村女,夏日的孩童……新峰作画,直取水乡风土,水盈盈,毛茸茸,端的是绿意葱茏,一派生机。新峰写人,多为天真少年,文静淑女,笃定老者,绝不写匆忙的人。或童趣盎然,或拙朴宁静,或丰盈幽雅,或简淡俊朗,皆是江南韵致,和谐情状。
读新峰的画,我们记忆中的关于江南的佳句被一一唤醒——“江南可采莲,荷叶何田田”,“莲动下渔舟”,“斜风细雨不须归”,“欸乃一声山水绿”……而最能概括新峰画作的是苏州评弹中的经典名句:“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面对画作,我们参与的不只是视觉,还有嗅觉,还有听觉,还有触觉。那熟悉的莲心,甚至还调动了我的味觉——是那种隐隐的清甜。
这不正是上帝恩赐的生活原状么!天地间这许多质朴丰沛的生命,对于我们疲惫的神经和粗糙的情感,是一种无比美妙的滋养呢!
新峰深谙中国画的笔墨意趣,其作品却有别于传统。作品取像单纯,力避静止,摆脱了用大片虚白突出形象的常用程序,显出视野的开阔和生活积累的丰厚。有时,线的作用被故意弱化了,却能“妙在靓色,用笔新细,殆不见墨迹染成”,从而强化了形象的色彩和质感,意绪的传达也更加到位。从结构章法看,新峰作品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纳了西画的一些手法,采用了多种线性和几何的分割与组合,显示出在取像、构镜、写情方面对传统的继承和超越,颇具现代感,雅俗共赏,形成了自家的特点。
我是新峰同乡,尝以数百万字描写江南水乡少年生活,所以新峰的画于我是格外的亲切,常能酣畅生发,心领神会。常听说某种艺术是空间艺术,某种艺术是时间艺术。面对新峰的作品,我对于这样的论断竟然产生怀疑了。在我的心目中,这些画作分明是芳菲着的,清凉着的,鲜活着的,动听着的,演义着的。那采莲的少女唱着水淋淋的山歌,那慵懒的白猫打着甜蜜的呼噜,而那两个对奕的男孩在几分钟前还打过一架哩……
我想,艺术大概不是发生在空间和时间,而是发生在更高的维度的——发生与精神寻觅的过程。人借助了时空去接近艺术,但时空同时会阻碍这种接近,所以人还得借助另外一种力量,方能有“神来之笔”,以臻成功。这个“神”难于阐释,有点玄,但它一定产生于人文的省悟,还有对美的忘我的追寻。人是在所追求的对象上意识到自己的,你追求什么,你的本质就是什么。人与人不同,所以有了不同美质的画。所以我们可以在新峰的作品中理解新峰的人文理想和审美趋向。
自然之美,风情之美,人情之美,理趣之美……新峰笔下生花着江南之美。更可贵的,新峰还执着地寻索着生活的本质深情地咏唱着生命的赞歌。美其实是人对世界、对生命的一种态度。画作既然是画家对生活和人生的发现,我们便可能在新峰的作品前发现新峰对世界、对人生的领悟和挚爱。于是,我们也成了发现者。
这样的发现是一种文化的享受,一种精神的滋养,一种心灵的提升。
是的,新峰的作品能使我们“养心若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