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空间,字典里的解释是“一切物质存在和运动所占的地方”。书法由笔墨在纸上挥毫运动而成,在下笔之前,纸上没有任何点划,意味着没有任何“物质”产生,而一旦书家落笔了,点划这种“物质”就产生了。随即也就出现了空间。
比如一个长长的横划就把纸分隔成了上下两截,这与原来没有一划时的纸面就绝然不同了,而字是点划的组合,不同的点划按照一定的方法组合成单个字的时候,纸上的空间感觉就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点划少的字,空间关系就简单,点划多的字,则空间关系复杂。
由多个字组成行,由多行组成篇,再加上印章就行成了完整的作品。行有行的空间,包括字与字之间的分割的关系,篇有篇的空间,包括行与行的之间分割的关系,段与段之间分割的关系,正文与落款分割的关系,印章与款字分割的关系。
任何书体,在空间关系的处理上都离不开上述的几个环节。相比较而言,行书、草书的行篇空间感觉远远强于篆、隶、楷三体。因此,有关行与篇的空间关系在行草作品中相当重要。在这里,需先要分析的是单个字的空间关系。
当一个字不与其他字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它就是独立的。当独立的单个字作用于我们视觉的时候,我们的眼睛就立即将它界分成内部和外部。内部指字外围点划以内的部分,外部指字外围点划以外的部分于是就出现了子内空间和字外空间。
字内于字外空间留白的多少,相互之间的对比度大小取决于多个因素,不同的书家,不同的书体均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比如篆书,留白比较匀称,草书留白对比度大。同是篆书,邓石如的篆书就比李斯篆书留白的对比度大。
但在众多因素中,横划的倾斜度对字内、字外空间的分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沙孟海先生曾经在分析魏碑时精辟地指出“斜划紧结,平划宽结”的结字原理。我们以为,这个原理实际上可以推广到其他的所有的书体。
斜划紧结指的是横划倾斜度大,字的内部空间点划就密集,留白少,字的外部空间点划疏朗,留白多。而平划宽结正好与之相反,字内空间多,则字外空间就少。
在一个字中,尽管有八个点划作为基本的点划,但最最基本的的点划当推横、竖、撇、捺四个点划。竖划一般情况下都会呈现正态,要变化的只是直写还是略带弧度的区别,但上下两个着力点仍然在一条直线上。
因此,当横划正或斜有变化时,对字起到保持平衡作用的首先是捺划。横划向右上的倾斜度大,捺划的斜度越大,长度也会越长。而横划向右上的倾斜度比较小时捺划的斜度就小,长度也就短。这里,魏碑能很好的体现。
其实,空间是书法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有着字内空间和字外空间之分,每个笔划的长短走向都会对书法空间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而“斜划”和“平划”就是影响空间分割的主要表现。
龚璛(元)的行书《教授帖》欣赏
释文:记事拜复钱翼之教授足下,客袁州龚璛敬封。璛记事拜复翼之教授足下。小婿子行来,重为手帖,深慰岑寂。近作见教,如对笑谈。序文甚欲云云,喧嚣倥偬,实无一毫佳思,容少间尝应命,非推调也。《荔枝谱》留与小孙习之。令郎笔仗如此,可谓撞过烟楼。碧潭回,拈纸奉复。拔暇未觅挂漏,且希昭恕,兹不具。璛再拜。
此帖中“钱翼之”为钱良佑。“子行”是吾衍的字。吾衍为太末(今浙江龙游)人,居杭州,精于篆学,是龚璛之婿。“令郎”指钱氏之子逵。《荔枝谱》为宋朝蔡襄撰。《教授帖》中称“留与小孙习之”,或是蔡氏手书墨迹,待考。此帖上款称钱氏为“教授”(即教谕),可知应书于元至大年间(1308-1311年)钱氏为吴县教谕时。当时龚璛年约40余岁,应为其中年之笔。
龚璛(1266—1331)一作肃,字子敬,号谷阳生,江苏高邮人,后徙居平江(今江苏吴县)。少为徐琬辟幕下,后充和靖、学道两书院山长。以浙江儒学副提举致仕。与戴表元、仇远等人交善。工诗文,擅书法,有晋唐人法度。有《存悔斋集》一卷,补遗一卷。小传详见《苏州府志》。传世书迹有《宣城诗并识卷》等。此帖书法运笔流畅自然,连贯潇洒,下笔强劲而有力度,可以看出龚璛很善于运用笔锋。书法表现古澹清和,不失晋人法度。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