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很多人会疑问,写书法最终极的目标是啥?
书法,或者说更大一点,就是所有的艺术,其终极目标,无非有两个:
第一、抒发感情;
第二、不断提高为了表现感情的技巧和手段,包括必要的形式。
为什么这样说呢?比如诗歌,最原始的诗歌是可以配乐演唱的,亦如诗经、楚辞等,都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所以,诗歌不仅在文字上给人以情感上的熏陶,而且配合音乐和舞蹈,更给人画面感和整体上的情绪渲染。
但是,后来诗歌渐渐地与音乐脱离了,也就是说,诗歌不能再唱起来了,于是为了追求声音上的情感宣泄和渲染,诗歌有了音律,有了平仄,甚至有押韵。当然这些以前的文学形式,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比如诗经很多句子经过考证,都是押韵的。
但是他们并没有像后来近体诗,尤其是绝句、律诗和词对于平仄格律要求的那样严格。近体诗和词已经是用格律写作的顶峰了。
但是我们看,这样的形式,甚至是规定,限制了唐诗宋词的发展吗?没有。相反,无数文人才子在诗词歌赋上倾注心血,将无数动人的篇章和美好的感情凝聚在短短的几十字之内,读者吟诵之,见其所写,思其心情。
因此,我们看到诗歌是这样发展的,就可以想见,所谓艺术,无非是为了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而已。
而真正可以看出艺术家水平和高度的,就看他表达的感情是否复杂、独特,甚至特殊,思想是否深邃、具有洞察力,而其运用的艺术形式、技巧,能否更好的帮助艺术家,更顺畅、更没有障碍的表达他们所要表达的内容。
因此,内容和技巧的比拼和融合是两个重要方向。
而一个好的艺术作品,就是这两个方面达到了高度的融合和统一,既有技巧上的高妙,也有情感上的复杂、真挚,思想上的深邃。
所以,扯了这么多,我们回头过来说说书法,好的书法作品一定是这两个方面都做到极致,做到非常好。
而这些,不正是书法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吗?
如果我们拿着这这两条标准去审视任何一个在书法史上留名的经典书法作品,都会发现他们无一例外都是这样。
比如,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
很多人都能看到兰亭序和祭侄稿作者所体现的感情,但是这其中,艺术家在技巧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的探求被忽略掉了。
比如我们说,王羲之兰亭序表现的感情很欢乐,但是又很克制,表现在哪里呢?我认为就是兰亭序很多笔画尖锋入纸,露锋入纸,体现了兰亭序感情基调的不压抑,欢乐,但结构上比较紧凑,而且不松散,中宫紧收,就有克制的意味在,因为王羲之在后面,有“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的悲悯情绪产生。
在笔法和结构上的安排处理,再加之以文字上的表述,更体现了王羲之复杂、深邃的感情,他沉浸于现在宴会的欢乐之中,是快乐的,是舒畅的,但是这样的欢乐,不过一时之快,过眼云烟。所以感慨“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这样在技巧上和文字表述上,都为其情感的复杂真挚做了铺垫和表现,所以你说,这天下第一行书能不是实至名归的吗?
这难道不就是书法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吗?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