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美丑、物有优劣,字有高下。那么判断书法水平高低,有没有一个标准?汉代以后,汉字书写除了实用外,好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欣赏。有欣赏就有评判,有评判就得有标准。到了南朝时期,书法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给出了一个标准:“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意思是好书法要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形”指的是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而“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韵。此论一出,成为历代书评与书法欣赏的基本法则。
梁武帝萧衍的《古今书人优劣评》,对三国至梁期间三十二位善书者的书法逐一给予简评,如评钟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又评“羊欣书如婢作夫人,不堪位置,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梁武帝的书评侧重的就是神韵。
到了唐代,张怀瓘在《书议》中,按十几位书法家在真、行、章和草等书体的成就,直接排了座次。如真书:逸少第一 、元常第二、 世将第三 、子敬第四、士季第五 、文静第六、茂弘第七。张怀瓘在《书断》里,又把书法作品分为神品(25人)、妙品(98人)和能品(107人)。排座次也好,分三品也好,依据应该也是形、神两个方面,且以神韵为主。
米芾所说的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自己是刷字。这种评论偏重的是每个人的用笔特点。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赞南碑与魏碑有十美: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越,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也只是对某种书体的赞美。
现在举办的各种书法大赛,不知道评委们执行的啥标准,很好奇。现在民间有两个标准,一是要好看,二是要耐看,深以为然。但此标准虽通俗易懂,但语焉不详。
书法作品是要看的。“形”是看出来的,“神”也是看出来的。项穆的《书法雅言》里说:“大要开卷之初,犹高人君子之远来,遥而望之,标格威仪,清秀端伟,飘飖(yáo)若神仙,魁梧如尊贵矣。及其入门,近而察之,气体充和,容止雍穆,厚德若虚愚,威重如山岳矣。迨其在席,器宇恢乎有容,辞气溢然倾听。挫之不怒,惕之不惊,诱之不移,陵之不屈,道气德辉,蔼然服众,令人鄙吝自消矣。又如佳人之艳丽含情,若美玉之润彩夺目,玩之而愈可爱,见之而不忍离,此即真手真眼,意气相投也。”项穆之看由远至近,由近及里,由形及神,看得全,看得深,看得透。
好看是悦目,是第一印象,偏重字形,好看了才会用心去体会神韵。看书法作品如同看人,先看其概貌、章法,看点画之间是否有呼应连贯,字与字之间是否平整均衡,欹正相生,大小变化、参差错落,行与行之间是否上下承接,疏密得宜;再看字的结体是否整齐平正,长短合度,疏密均衡;看线条质量、看笔法。最后看格调是否高雅,感受有没有节奏感,节奏感怎么样,美不美 。
什么是耐看?悦心!看着舒服,能引起心灵的共鸣,并且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今天看着好,明年看仍然好,当代人看着好,后代人也看着好,而且越看越好看。
什么样的书法才耐看?在功力相当的情况下,自述性笔迹更耐看。因为融入书者的思想和情感,是书者心迹的流露。抄写的文字,笔迹中往往缺少情感。“三大行书”的美妙,除了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的综合素养、时代精神外,都与他们心里有话要说,而且把情感融入笔端有密切关系。
有文化内涵的书法也很耐看。有些书者并没有进行艰苦的技法练习,但由于文化底蕴深厚,写出的字自有一番味道。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宋代书法,当代的陈寅恪、胡适、鲁迅等大家的字耐看,也是沾了文化底蕴的光。
『楚王山书画院 』搜集整理
内容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