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08-06-06 00:00 来源:未知 作者:fab 点击:
次 |
|
清朝雍正、乾隆年间,扬州是一个极为繁华的商业都市,经济开放,文化发达。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艺术群体,敢于藐视权威,在艺术趣味上背离贵族化而倾向于世俗化,不满足于陈陈相袭的正统模式,追求标新立异的审美刺激。具体到书法上,他们反帖学而倾向于碑学,对中和美学的冲击和对狂怪丑乱的追求,最后都落实到技法上对古法的突破与无古无今的大胆创造。他们都在古典书法范畴里张扬创造的最大可能性和自我表现性,从而满足深层的情感需要。黄慎即是其中特立独行、风格强烈的一员。
据谢堃《书画所见录》载:“(黄慎)初至扬郡,仿萧晨、韩范辈工笔人物画,书法钟繇,以至模山范水,其道不行。于是闭门三年,变楷为行,变工为写。于是稍稍有倩托者。又三年,变书为大草,变人物为浓墨大写,于是道之三大行矣。盖扬俗轻佻,喜尚新奇,造门者不绝矣。瘿瓢由是买宅,娶大小妇。”这里说的是黄慎三下扬州卖书卖画发家的过程,反映了他为适应扬州“喜尚新奇”的风尚而再三变法的情况,同时也说明其绘画得亨大名,主要得力于他的书法。可以说,书法是黄慎驰骋扬名的突破口。
从留传下来的快法作品看,黄慎擅长楷书、草书。其楷书取法钟繇《宣示表》,又似,写过张旭《朗官石主记》,用笔沉着,结体方扁,很有特色,和明清初流行的楷书风格不同,极其魏晋风韵。但黄慎的楷书传世不多,最多的是草书。他的草书,师法“二王、怀素,得力于黄庭坚尤多。在草书极为衰落、包世臣大声疾呼“草法不传”的有清三百年中,黄慎算得上是继王铎、傅山之后写草的佼佼者了。
到明代为止代,草书沿着两条线索演变:一是以流畅的推移和线条内部丰富的使转为特征的晋唐草书;一是以涩笔求韧性和分量感、以打破书写的连续性构筑章法空川的黄庭坚一脉的草书。黄惧的草书兼而取之。
这里我们欣赏到的是故宫博物院所藏黄慎的草书五言律诗轴(见左图)。此作为纸本,纵166.9胆米,横84.6厘米,末款“宁化黄惧”,下钤“黄慎”、“瘦瓢山人”二印。乍一看,此作颇似祝允明的某些作品;但仔细分析,则义有明显的不同。首先,祝氏草书虽线条起止粗糙一,内部运动简单一,但并未逸出晋唐规范;黄氏此作以碑入草、线条艰涩顿挫,已然越山出晋唐草书藩篱。其次,黄氏此作行间空间很紧密,但与字内空间融合较好,比之祝氏只顾缩小行距以占领全部空间,而不顾空间情渊统一的做法似略胜一筹。这也许与黄慎兼为画家有关。因为,绘画不能仅仅注意到形体,还要注意到形体外的空间。有时在画家那里,形体外空间甚至比形体本身更受重视。在中国绘画史上,这种空间处理意识以八大山人为滥觞。显然,黄慎的草书受惠于他所处的时代。
再将此作和黄庭坚的草书做一比较。应该说,他们二人都重视草书形体内外的空间,但不同的是:黄庭坚更注重形体本身的空间构筑,而兼及形体外的空间分割。也就是说,黄庭坚仍是在传统的章法基础上做书法空间的构成突破,而黄慎对形体外的空间构成似乎更感兴趣。他将草书创作等同于绘画创作,进而打破了形体内外空间的分野,向浑然一体的“计白当黑”靠近。欣赏黄慎的草书作品,很容易使人想起他的绘画——特别是他落上草书长款的写意人物画,那真是一种少见的书与画的统一:画从书入,书从画出。正如清凉道人在《听雨轩笔记》中所言:“其书法纵横,酷似其画。”雷?亦在《蛟湖诗钞·序》中称道:“字如疏影横斜,苍藤盘结,然则谓山人,诗中有画也可,字中有画也可。”
这件草书诗轴,克服了怀素、王铎以来牵丝连绵太多的不足,着眼于大章法的处理,造就了先声夺人的整体气势。通观全篇,今草的体势中夹杂着狂草的笔势,用笔如锥画沙、折钗股,纵横捭阖,顿挫翻飞,遒劲古拙,苍茫大气。二百余字,洋洋洒洒,错错落落,时而数字连绵,如第六行“风雨别尤”;时而字字断开,如第二行“罄瓶防夜冻”;时而线条纵横展放,欹侧生姿,如第一行“草”字和第三行“竹”、“声”二字;时而敛笔顿挫,意态安详,如第二行“纹”、“草”二字和第四行:“恩”字。黄慎能将处理布局虚实和安排造景疏密的面法经验融入到书法的篇章中去,巧妙地处理运笔的疾涩、结体的疏密、行气的强弱、墨色的浓淡等矛盾,进而达到了“字中有画”的艺术效果。钱湄寿在题黄慎山水画时曰:“忽而疏,忽而密,空际烟云指尖出。忽而枯,忽而生,满林风雨皆秋声。笔一枝,墨一斗,兴酣笔跃墨亦走。笔有神,墨无痕,山重水复蛇龙奔。不以规矩非其病,不受束缚乃其性。”此段用来形容黄慎的书风,同样也是合适的。
当然,黄慎在草书上充分发挥自己创造才能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留下了一些遗憾。在他不同时期的草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似楷非楷的字体。如此件作品中第五行“来”字、第九行“石”字,像是出于刻意安排,其原意可能是想造就草书中的顿挫感,但结果适得其反——阻碍了草势的贯通。另外,行笔中频繁的提按和颤动给作品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它削弱了线条的质量,阻碍了血脉的畅通,有“笔过伤韵”之嫌。
总的来说,黄慎草书风格的形成,一方面来自对传统的继承,除了直接受益于“二王”、怀素和黄庭坚之外,还受到了一草书家如祝允明、王铎、傅山等人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其画风的影响。有研究表明:黄慎与其老师上官周的绘画风格来源于明代浙派潦草一路画风;进而,他的画风又左右了草书的风格取向。更重爱的一点是,地域优势和时代氛围赋予了黄慎艺术创造的土壤。而他目空一切的鲜明个性“诗书画 三绝”的全面修养和独立不倚的创造才能,才是黄慎成功的关键。他曾说:“吾师(上官周)绝技难以争名矣,志士自立成名,岂肯居人后哉!”这是何等气魄!
(责任编辑:admin)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