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征。大篆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和书体,包括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六国文字等。小篆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制的统一的汉字书写形式。大篆主要刻于青铜器、石簋、石鼓上,笔画雄强凝重,风格浑厚,字形变化丰富,层次不一。小篆主要由李斯整理,是一种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适合于隆重的场合(如记工刻石、兵虎符之类)。小篆字体略长而整齐笔画线条匀净、秀美。
邓石如
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篆刻创始人。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镠家八年,尽摹所藏秦汉以来金石善本。遂工四体书,尤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李志敏评价:"邓石如被誉为第一书家,隶楷多法六朝之碑。" 性廉介,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存世。世人对邓石如的书艺评价极高,称之"四体皆精,国朝第一",他的书法以篆隶最为出类拔萃,而篆书成就在于小篆。他的小篆以斯、冰为师,结体略长,却富有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大胆地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大大丰富了篆书的用笔,特别是晚年的篆书,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对篆书一艺的发展做出不朽贡献。
赵之谦
赵之谦,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与吴昌硕、厉良玉并称"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与任伯年、吴昌硕并称"清末三大画家"。李志敏评价:"赵之谦学北碑自成一体。"赵之谦从青年时代起,就刻苦致力于经学、文字训诂和金石考据之学,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尤精书画、篆刻。赵之谦善于向前人和同时代各派名家学习,又不囿前人,勇于创新。他是清代碑学理论的最有力实践者,其魏碑体书风的形成,使得碑派技法体系进一步趋向完善,从而成为有清一代第一位在正、行、篆、隶诸体上真正全面学碑的典范;在篆刻上,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广为取法,融会贯通,以"印外求印"的手段创造性地继承了邓石如以来"印从书出"的创作模式,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著有《六朝别字记》《悲庵居士文存》等,又有篆刻《二金蝶堂印存》。晚年如正书,如篆书,沉稳老辣,古朴茂实。笔法则在篆书与正书之间,中锋为主,兼用侧锋。行笔则寓圆于方,方圆结合。结体扁方,外紧内松,宽博自然。平整之中略取右倾之势,奇正相生。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