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赵佶的“瘦金体”一直无人超越?放大30倍后再看看
从古至今,人们对艺术的热情只增不减,放眼望去,追求艺术的人几乎数不胜数。说起艺术中的一大类——书法,中国历代以来为它而陶醉的人也不在少数。现代讲究用处更多的硬笔书法,而古代全以毛笔写录,用过毛笔的人都知道控制力度是一件需要多年功底的事,更不用说一些拿起笔却手抖如筛的人了。细数中国古代的书法大家,不外便是王羲之,王献之,柳公权,颜真卿等人,可还有这么一个人,创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书法字体,并且广为流传。
作为一代君王,付心朝政社稷是所有人对他的期望,而宋朝的皇帝赵佶,以对书法的热情创下了惊世之传——瘦金体。一经流传,这种字体就得到了许多书法家和书生练字的一大优选。收放自如的笔锋,行云流水的笔画,再加上尤为传神的韵味,使得瘦金体在穿梭于历史长河只是仍能熠熠生光。为何赵佶的“瘦金体”一直无人超越?放大30倍后再看看。赵佶的一生虽也辉煌,但他创下的至今无人超越的瘦金体,才更是他在当代人心中重占一席之地的分量所在。
赵佶其实并不算得一位完全尽心尽力为百姓谋福祉好君王,他的时间多用于书法之上,甚至曾为此废寝忘食,拖垮了身体也在所不惜。这也就是为什么瘦金体如此特殊并且深入人心的原因。或许会有人提及王羲之颜真卿等人,但在史学家和书法家的文字下,他们在书法界的地位竟也比不上赵佶,只因赵佶的瘦金体打破了原有的书法格局,为中国的书法风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仅仅靠着“创新”是不足以让瘦金体在书法界占有如此地位的,于是便有后人去研究瘦金体让人一见便不能忘怀的原因。后来有一次,有人在偶然中将一个字放大了三十倍,再去看时,令人大吃一惊,同时也发现了瘦金体无人超越的原因。身为一个不仅仅会舞文弄墨的男人,身有些许武艺的赵佶也会时常舞刀弄枪来强身健体,这就让他的字在纸上绽出不仅薄厚均匀而且格外有力。将每一个字放大看之后,可以很清晰地看见,赵佶的每一笔仿佛都是活的,如同匕首一样直直插向人心却又在极点那一刻飞快回转,给人以惊惧之后又让人稍稍喘息,欲罢不能。这便是瘦金体的美所在。
瘦金体的每一笔都很细,但又刚劲有力,如果没有多年手劲功底,近乎是不可能练成的,由此可见书法家们对瘦金体的看重。平常写字如果用到又细又长的笔画,那么这个字写出来一定会是拖拉得令人反感,但瘦金体将这种不和谐与韵味交融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惊为天工的画卷,也难怪后人争相临摹,欲罢不能了。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