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中国人,咱们对毛笔这个东西应该不会陌生了吧?可是关于写毛笔字的执笔方法,历来却众说纷纭,并无定论。而我们现在最常用的是五指执笔法,学校教的也是这种。
但是如果看到古人是如何执笔的,你肯定会非常意外。因为这古代的执笔方法和现代的有很大区别。虽然我们无法亲眼所见,但还是能够通过古代的绘画,去了解古人是如何执笔的。

《北齐校书图》

放大细节,我们可以看到清晰的执笔图。这种方式和现今的毛笔执笔方法差异很大,要说像什么,总觉得像是抽烟的时候夹着烟卷。

《送子天王图》

这幅画是唐朝吴道子所绘,看细节清晰自然,真实还原了当时书写时的方式。这种执笔方法有一个很专业的名字:二指单钩式执笔法。这种方法看上去和我们现在那签字笔也很像啊!

《 十八学士图》

这是很有名的一幅画,名为《 十八学士图》,作于宋代,但原作者已无从知晓是谁。而这种执笔方法被称为:三指单钩式执笔法。

《 蓍英盛会图》

《 蓍英盛会图》作于明代,也是很好的参考资料。这种执笔方法被称为:三指双钩式执笔法。

《乾隆皇帝朝服像》

这幅画是清代郎世宁所绘的,在细节上较之前几幅画更为逼真,可信度更高。而这种执笔方法被称为:三指单钩式执笔法。
笔的本意是在书写,只要把字写的好,拿着顺手就行,什么执笔方式都可以,太拘泥于形式反而会忽略真正重要的东西。就比如,古人很不喜欢左撇子,左手有左手的工作,该怎么就怎么样。
但是,左撇子却不一定就不好,在古代也出了很多名家比如:“尚左生”郭元祐、画家杨伯埙,都是左撇子。这个道理就像一个瘦子比一个胖子更会用筷子,但是不见得这个瘦子更懂得吃,吃得更多。这筷子本就是为了吃东西而存在的,只要能够达到目的,如何去使用真的重要吗?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