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08-12-02 14:56 来源:未知 作者:fab 点击:
次 |
|
在当今中国美术报刊林立的繁荣发展时代,中国美术界权威的《美术报》,从4开4版起步,到4开8版,一直发展到如今的4开40版,它以超常规的速度与规模神速壮大。它的每一步,都走得那么稳步与坚定。我有幸见证了《美术报》15年的茁壮成长历程。
我原本是学土木工程的,也做过财经报道记者。十几年前,缘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与当时4开4版的《美术报》打起了交道。那年头,新创刊的《美术报》出于扩大发行与要求重点美术大省提供稿源之需,聘请我担任《美术报》江苏工作站副站长,著名书画家蒋义海为站长。我与时任总编朱国才与副总编周瑞文开始交往,他们非常关心《美术报》在江苏的影响力问题,江苏一有重大活动他们就亲自参加,并不惜版面进行报道,一下拉近了与江苏书画界的距离,增进了与江苏书画界的友谊,许多江苏书画名家很乐意通过我将自己的文章和作品首发于《美术报》,江苏书画界开始确认了《美术报》在中国美术界传媒的权威地位。《美术报》腾飞发展的关键一步,是与南京某文化艺术公司的合作,当时用4个版面开辟“收藏鉴赏版”可谓创举,要知道那时可是颇具轰动效应的,在全国收藏界影响很大,。由于是我牵线搭桥的,我颇感自豪,因为我也为《美术报》发展出了一份绵薄之力。
与现任总编蔡景富的交往,是通过前年和去年的两次美术报社新闻报道与发行工作座谈会。蔡总编热情开朗,诚恳敬业,思维敏捷,富有前瞻性的话语常常与众不同,他善于采纳和倾听读者的合理化意见体现在办报思想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如美术报大幅度压缩画家广告版,增加视点、设计周刊、藏鉴周刊等就是明证,让《美术报》更具可读性。
我认为,《美术报》之所以能够快速成长,还与编辑记者的专业水平高分不开,他们大多数毕业于中国美院和其它艺术院校,或者是长期从事书画实践后来做编辑。有的编辑书画篆刻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准,在浙江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如朱国才书法、周瑞文油画、王平山水、唐永明油画、谢海花鸟、蔡树农篆刻等等,有的编辑书画理论著作一本又一本,如斯舜威、潘欣信等。其编辑实力就可想而知了。
在美术界,我是没有文凭的“门外汉”,但通过15年的阅读《美术报》和高等艺术院校研修,与《美术报》同成长。由于江苏正向美术强省的奋斗目标迈进,省文化厅、省文联、省美协、省国画院、省美术馆等单位每年的展览活动众多,特别需要宣传报道,有关部门领导基本上指定我作为省市美术单位的《美术报》新闻发言人,通常每期2-3篇的报道江苏美术活动甚至更多,访谈、消息、评论、收藏鉴赏文章样样写,有关领导开玩笑说要给朱同一个“江苏美术传媒贡献奖”。
我现在有个“职业”习惯,平时应邀到处采访,非常辛苦,但每周三晚必定坐在电脑前开始为《美术报》写稿发稿,有时至半夜,它俨然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其乐无穷。潘欣信、谢海、蔡树农、唐永明几乎每周都打交道,电话电邮等一线牵,俨然是同道老朋友。他们默默无闻地奉献着,通过他们的编辑使我的文章更具风采。
我要真诚地对美术报社历任领导和编辑记者们说,谢谢你们的辛勤劳动,给读者送来了美好的精神食粮。谢谢了!!
(责任编辑:admin)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