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帖的效果是在持续不断的,一心一意坚持临帖中渐渐获得的。
有人说,临帖要临得像才行。也有人说,临帖要神形兼备,缺一不可。还有人说,临帖要临其笔意,笔法,临得像不像并不是临帖的目的。
我看临帖既要以学习古人笔意,笔法为主,学习历代书法大师们的用笔风格,临帖也要尽力临得像。字形体势要像,点画特征要像,运笔的笔势与节奏也要从容自然,如同古代大师那样运笔挥毫。
这样的临帖要求高不高?说高,确实是一般性临帖难以达到的高度。临帖要深临,精临,长期反复临写,临出心得体会,临出笔法感觉,学到古人笔意笔法的精髓和用笔风格,那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也绝不是三年五载,浅尝辄止就能实现的。
说不高,作为真正的书法爱好者,要想从古代书法大师和经典碑帖中学到精华,就必须有较高的目标追求和较强烈的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把学习古人笔意,笔法和用笔风格作为终身学习的目标,长期坚持。
吴昌硕先生43岁时得好友《石鼓文》拓片,开始花十二分力气,终日临习。几年后,他仍觉得自已无一笔是处。他临写石鼓文,对自己笔力要求十分高,65岁时,握管仍不敢放松一步,如临大敌。历经40多年"一日有一日之境界"的临写《石鼓文》,他用笔已经炉火纯青,写起字来跌宕起伏,字字精品。最后不再拘泥于石鼓文原版,成为虚实相生,扑茂雄强的吴昌硕独有的石鼓文面貌,书法技艺登峰造极,无人再能出其右。这是近现代通过长期坚持临帖成一代书法名家的佳话。
从吴昌硕终身学习石鼓文,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师的故事,我们可以悟出这样的道理,只有坚持不懈临帖,不满足于一般性的学习,而是长期心摹手追,深入其中,追其本源,日积月累,探究雄强笔力之法,塑造虚实相生的境界,终于在古稀之年成为饮酒乘兴写春秋的石鼓文大家。
借鉴这样的学书经验,我们应该把临帖的目标定的高一些,在具体临帖时,要把收获的时间放的远一点。
要允许自已有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以上的积累与磨炼期,而不能只望临帖三年五载就能写得神形兼备了。
著名书法大师沈尹默先生,也是四十多岁时开始广临魏晋唐名碑名师法帖,博采众长,最终形成了自已的书法风格被人称道。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