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09-05-06 21:56 来源:未知 作者:fab 点击:
次 |
|
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邓小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尤其是他主政的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化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人民的歌颂以及艺术家的表现,基于最朴素的情感而成为一个时期以来美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如果说诞生于1977年由李宝林等创作的中国画《叶副主席、邓副主席在军委扩大会议上》,以及之后的中国画《邓副主席在军舰上》(周顺恺,1978年),还带有“文革”后期创作的某些印迹的话,那么,1979年的李秀实的油画《疾风》(70 cm×134cm)则让人们耳目一新,成为“文革”之后最初表现邓小平形象的代表性作品。这在30年的历史发展中,表现领袖形象的美术创作作品与此前相比,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91年,在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70周年而举办的全国美展上,刘大为的《晚风》别开生面,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其原因是,他没有用以往的方式去表现邓小平丰功伟绩中的具体事迹,而是表现他赋闲之后的普通生活,将领袖从神坛上拉向了靠近基层民众的现实生活之中。但是,人们于此中仍然可以看到这位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尤其是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时代贡献。从“红光亮”、“高大全”,到平民化、生活化,反映了时代和艺术的变化,而图像的传达能够形神兼备地表现领袖的风采,正是刘大为在艺术上努力的成果。在他看来,这是“工笔人物画技法的一种新的表现手法,因为工笔国画创作领袖形象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的课题。所以这幅画在内容和技法上也算是进行了新的尝试”。
为了这幅画,刘大为曾经两次找邓小平的女儿邓林征求意见。当时他曾设想过几种方案,例如:画战争年代太行山时期穿军装的邓小平,当年的环境和服装都很入画,但他考虑到表现那个时期的小平不能完全刻画出他不朽的功勋和改革开放总工程师的伟大形象。在与邓林的交谈中,他了解到小平在操劳一天的饭后总是到院子里散步休息,邓林还告诉他说:“有几棵很漂亮的大树,有几把藤椅,累了后总坐下来看看报纸,喝点茶。”这是这幅画的构思来源。在具体表现上,刘大为认为用工笔来创作更深刻更精到,环境的处理更写实且又富于装饰味,用大树、藤椅等道具来衬托能更好地突出小平同志的形象。而在语言上则吸收了古典油画、素描的手法,克服了传统中国画较“平”的不足,使形象更加丰满、深刻。因此,这幅画获得了建党70周年全国美展的银牌奖和关山月中国画创作银奖。此后,这件作品成为近年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次数最多的作品。
《晚风》之后,邓小平题材的美术作品在各类全国性的展览中不断出现,特别是到了2004年,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有几个相关的“全国美术作品展”将这一题材的创作推向了一个高峰。可是,人们印象深刻的还是《晚风》。在表现事迹和表现崇高这两类领袖题材的美术创作中,当下所遇到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人们心目中的领袖形象日益平民化,艺术创作就更是如此,领袖形象如何动人和感人,如何在朴实的亲情感中唤醒人们对于领袖应有的尊崇,《晚风》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责任编辑:admin)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