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09-05-07 21:56 来源:未知 作者:fab 点击:
次 |
|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拉动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更重要的是,中国还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在不断的战略赶超之后,中国式崛起并非一个遥远的征程。然而,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崛起并不是一个经济概念,而是一个包括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概念。时下的经济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成就中国经济大国、政治大国的地位,然而在“软实力”方面,我们和最发达的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特别在现代性文化的构建、国际性文化的输出等方面还是弱项。为不断提高自身国际形象,中国在全球化的顺流而下的过程中也需要逆流而上,变“中国全球化”为“全球中国化”。
中国式崛起的过程是全方位的,是内涵丰富的。“中国式崛起”意味着,到21世纪中叶中国的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即到2020年GDP比2000年翻两番,也就是GDP可以达到32万亿元人民币的规模;“中国式崛起”意味着,中国要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榜样大国,中国要成为以人为本,并积极谋求各国平等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动力大国;“中国式崛起”也意味着中国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要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文明大国,中国在深刻的参与到全球化的过程之中的同时,也要积极主动的塑造一种将东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融合为一体、适应及引领全球未来的新型文明。
上个世纪后半期,由于维克(Giovanni Battista Vico,1668-1744)与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von Herder,1744-1803)的历史哲学逐渐受到西方思想界的重视,多元化文明观开始流行。所谓多元化文明观即是认为每一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各民族的文化并非出于一源,尤其不能以欧洲文化为衡量其它文化的普遍准则。中国的现代化集中在社会的变化与社会观念的变化两大方面。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与信息化社会并行,封闭性社会到开放性社会,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一元社会到多元社会的变迁;与此相适应的社会观念也由农耕文明的价值观不断脱胎出现代文明的价值观。聚焦在文化的器物、制度和观念这三大层面的变迁上,各种并存的矛盾不断塑造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和观念。因此,在今天老牌强国都因资本主义的必然逻辑而遭受空前打击的环境下,中国的独特发展模式与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国际场合引起了相当的期许,恰恰是文化“走出去”的绝好时机。
中华文明的辉煌历史与其世界范围内的积极意义是举世承认的,而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变离开了旧有的轨辙,并不可避免的受到了西方的影响。因此,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接受、学习西方文明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然而中华文明向来是以自身成长为基础的文明,所以中国的现代化不等同于西化;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迷茫过,摇摆过,但并没有失去自我,断绝传统。因此中国有自身的涵养,同时也有西学的滋养,将来可以繁育出跨东西方、消弭文明冲突的新文明。
百年来,由于我们经济基础的薄弱,我们对本民族现存的以及正在衍生的文明存在怀疑。长期以来,中国从政治思想到学科的基本构建都是从西方引进的,这进一步推进了这种不自信、不独立的文化心理特征。这一切使得西方文化产品进来是顺流而下,而我们的文化产品要走出去则是逆水行舟。而进入新时期之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在某种意义上导致对“文治”的重视有限,直到2001年起我国才正式着手开始建设文化产业,因此在很长的时间内,我们的文化产业带有自发性,不仅丧失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也造成了目前我们的文化产品在国际上缺少竞争力。
在这种文化产业后发的不利情况下,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如何走出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呢?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文化不是化石,化石可以凭借其古老而价值不衰;而文化,要适合时代发展才有生命力,要有现代化传播手段才有影响力。因此,我们可以把这条扩大中国艺术传播幅度和增强中国艺术影响力作为提高“软实力”的捷径——以全球的人文精神,以超越中国民族性,以人类未来发展大思考夺取艺术主流的主控权,以现代科学技术文明为载体传播中国时代形象和中国文明。
美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是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促使抽象主义艺术定义了当代艺术,从而取代欧洲,成为西方艺术大本营,并进一步影响了全世界半个多世纪的文化发展方向。由于当时国际社会的冷战气氛,为了对抗苏联强大的文宣作用,美国在世界各地开展了大手笔的 “文化战争”。从1950年到1979年,美国用巨额资金在全球宣扬和打造“美国文化”和“美国艺术”。首先不惜重金把抽象表现主义,然后把波普,行为,极简,观念,装置,影像等确立为国际当代艺术的主流,从此世界艺术的中心从巴黎转移至纽约。然后在1964年,美国人劳申伯格夺得威尼斯双年展大奖,这是“美国艺术”在欧洲确立、并赢得国际地位的划时代事件。四年后,“当态度成为形式之时”展览在瑞士伯尔尼举办,全面展示了“美国式”大地、波普、装置艺术,这个展览被视为是“当代艺术”的开端。由此,因此尽管艺术表面上没有地域性,但实际上艺术的地域影响力、文化渗透力则是巨大的。
时下,我国的当代艺术发展方兴未艾,并且近年来随着国力的提高,艺术作品不断受到国际关注,整个产业也在不断成熟中。为成为一个“艺术大国”、“文化大国”,我国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有目共睹。而且随着爱好者和收藏者的素质不断提高,我国的艺术土壤日益肥沃。但是“艺术亮点”还需要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工作者和他们创造出来的优秀艺术品,以及行业内其他行当从业者的素质提高。尽管我国的当代艺术也是在西方定义的艺术大环境下发生发展的,走出自身的“中国经验”,表达自身的艺术体会是中国的当代艺术真正走出“后殖民”阴影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中国的艺术家不仅要有“继往”的修养,更要有“开来”的决心;不仅要有本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给养,也要有放眼全球文化精髓的心胸;不仅要有个性情趣的表达,也要有对未来全人类发展的思考和人文关怀。
(责任编辑:admin)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