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专访 北京 吴冠中 黄金时代 上海 书画
 
  主页 > 书画研究 >
 

笔墨当随时代——谈中国画的写生与创作

时间:2025-02-12 09:27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点击:

笔墨当随时——谈中国画的写生与创作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其主要用毛笔、墨、水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题材主要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类,技法分为工笔和写意两种。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写生又叫写真,画家通过对形的把握以抓取其神采。好的作品必然是形神兼备的,这也是中国画在艺术上的追求目标。荆浩在《笔法记》中写到见太行山洪谷的山石树木,“因惊其异,遍而赏之”,于是“明日携笔复就写之”。刘道醇的《圣朝名画评》及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对写生也都有所提及。由此可知,中国画家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写生的传统。

五四运动后,以徐悲鸿、蒋兆和为代表的艺术家将西方的素描运用到中国画中,将西方美术的写实和创作观念与传统的中国绘画语言、绘画方式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改革、创新中国画的新路子,令传统中国画焕发了新的生机。齐白石、潘天寿、黄宾虹、徐悲鸿、李可染等既是写生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也是写生的高手。还有新金陵画派的傅抱石、钱松喦,长安画派的赵望云、石鲁等也都很重视写生,他们经过长时间的写生,不仅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开阔了视野,也在绘画创作实践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画坛开宗立派的代表人物。

齐白石画的虾、徐悲鸿画的马、黄胄画的驴名扬天下,他们所取得的成绩与其大量的写生密不可分。齐白石说过:“我绝不画我没见过的东西。”“我对鸡仔细观察和研究的时间比画鸡的时间多得多。”等等,从这些话语中可以窥见他对所描绘的物象不仅仅是了解,而且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他笔下的虾灵动活泼、栩栩如生、神韵充盈,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为画好虾所经过的一番艰苦训练。齐白石63岁时画虾已经很逼真了,但觉得还不够“活”,便常常在画案上摆一盆活虾,每日观察虾的形状和在水中游动的姿态。经过不断的思考感悟,他对虾的形象进行了大胆塑造——以淡墨画出虾头,虾身加上了重要的一点浓墨,表现出虾的重量和虾头前端的坚硬;虾眼改小圆点为两横笔;虾腿8对减为6对,再减为5对,简约、概括、唯美,达到了“似与不似之间”的境界。

范宽说:“师古人不如师造化。”指出以自然为师的重要性。石涛说:“搜尽奇峰打草稿。”黄宾虹说:“造化无穷,取之不尽。”“知师古人,不知师造化,终无以得山川之灵秀也。”强调的则是对造化的“游”与“悟”。中国画写生可以对景描绘,也可以根据记忆描绘。黄宾虹九上黄山,五上九华,四游岱岳,遍游雁荡、天台、青城、峨眉等名山,每到一处,勾画速写,归来后则画“记游”之作,可谓尽阅祖国大好河山,且“游迹所至”皆“收入画囊”。这些经历锻炼了他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其间,他收集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大大提升了艺术创造力,为其“衰年变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于92岁时创作《黄山汤口》。

潘天寿酷爱写生,也善于写生,《灵岩涧一角》《梅雨初晴》等作品是他1955年到雁荡山写生的成果。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将1948年左右已经形成的空勾巨石的风格特点与写生观察所得雁荡山山石野卉的特质相结合,形成了既富自然生机又个性突出的作品面貌。正如潘天寿所说,这些山石野卉天然荒率的姿致、清奇纯雅的意趣和高华绝俗的品质,只有通过游历和观察自然才能感受到。为了写生,他的足迹遍及雁荡山各处,既观深山绝壑,又赏山石野卉、乱草丛篁。雁荡山之行使他找到了自己的创作方式,即山水与花鸟的结合,随之他创作出一系列佳作,进一步奠定了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地位。

李可染在继承黄宾虹绘画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他曾说:“学绘画最重要的,要精读两本书,第一本是‘大自然’(包括社会),第二本是‘传统’(包括历史)。任何大学问家都要读这两本书,离开大自然和传统是不可能有任何创造的。”他还说:“写生是最重要的一环。写生是对生活的认识、认识和再认识。‘看’比‘不看’好,但‘看’比‘画’差得多,画是到客观事物的细微部分中走了一遍。”1954年,李可染迈出了试探性的一步,到大自然中进行中国画改革的探索,长达三个月的野外写生使他艺术收获丰厚。1956年,李可染再度带着问题去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地反复寻景写生,他关注时代,关注自然,历时八个月,行程数万公里,作画近两百幅。他把对景写生发展为对景创作,开中国山水画一代新风,彰显了中国画的表现力,深刻影响了当时的国画界。

写生是画家的必修课,它是造型训练和笔墨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画创作的基础。画家写生不仅是为创作汲取和积累大量素材的过程,还是师法自然、获取现场感受、捕捉生活意味、提升个人修为、开阔眼界、提高审美的过程。到自然中去写生,就是为了不重复自己,不重复别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笔墨当随时代。21世纪的画家应该在精研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坚持中国画创新和发展理念,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源于传统高于传统的审美观来探索中国画创作的新思路,坚持不间断地写生、深入生活以提高绘画技艺。作品是立身之本,艺术家要用佳作来赞美大好河山,赞美人与自然的和谐,赞美繁荣昌盛的伟大祖国。

2023年3月15日发表于《中国书画报》

作者简介

张淑敏,杭艺斋主人,1966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阳谷。酷爱书画收藏,擅长美术评论,曾先后在《收藏与投资》《中国书画报》《大众网》《联合网》发表美术评论文章百余篇。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责任编辑:zgshw)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清初画坛“四王”与“四僧”之比较 下一篇:国画“四难”,看看您卡在哪里
   
  特别推荐
国画“四难”,看看您卡在哪里
笔墨当随时代——谈中国画的写生与创作
清初画坛“四王”与“四僧”之比较
赵孟頫和董其昌书法最大的共性是啥?
草书的至高境界!
如何高效提升绘画水平
元四山水名家的山水画,为何千古不衰?
古代的隐士为何钟爱画山水?
古代画家设色溜,花鸟山水展风流——关于国画
怎样构思绘出一幅兼工带写的花鸟画
 
  本月热点
日本知名动漫家的人气排名
凌霜飘逸,历代名家笔下的菊
真实与真情:画家韩安民作品欣赏
百万名画拍卖后竟销毁! 被隐藏
“印象派”的世界 您懂么?
震撼到你了么?全国四大书画造假
中国天价写实油画,大开眼界!
写实美女油画
犁春居书画琐谈
中国画新潮和中西文化交融大背景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