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北京 吴冠中 上海 专访 书画 黄金时代
 
  主页 > 书画研究 >
 

苦瓜和尚“一画论”,到底说的什么?

时间:2025-03-18 11:20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点击:

清代初期,艺术领域复古主义风气盛行。在绘画方面,。石涛在《画语录》中尖锐地批判了这股复古主义思潮,他主张“借古以开今”,强调“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在清初画坛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石涛对绘画美学的贡献,突出表现在他的“一画论”上。

过去的画论著作往往局限于笔墨技法的探讨,而石涛的“一画论”将笔墨技法与绘画原理结合起来,从哲学的高度阐发了中国画的审美本质,从而开中国绘画美学的新生面。

石涛 对菊图

故宫博物院藏

石涛指出: “山川人物之修错,鸟兽草木之性情,池榭楼台矩度,未能深入其理、曲尽其态,终未得一画之洪规也” 。

意思是说,我们未能表现出天地自然、山川人物的神趣秀态,是由于未能把握住“一画”的本质的关系。

那么,中国画中的“一画”的本质是什么呢?石涛认为,在中国画中,“一画”最基本的意义是指一根根造型底线,画家赖这根造型底线而为万物传神写照 。

石涛 横塘曳履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绘画是艺术,离开笔墨线条,就无法塑造天地间万物的形象,而“一画”这根造型底线是绘画中最基本的东西,看起来仿佛简单,但它能把天地间的万物收进画面。如何画一幅画,从起笔到搁笔,都离不开这根造型底线。因此,熟练地掌握这根造型底线,是人们一下手作画就会碰到的基本功。

但是,石涛认为,中国画的“一画”不仅包含着笔墨技法的意义,而且还包含着更深的哲学意义,亦即它又是一根通贯宇宙——艺术的生命力运动底线

就自然界而言, “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 正是这“一画”,凿破了宇宙的混沌,化生了包括人在内的万物。

石涛 采菊图

故宫博物院藏

正是这“一画”的运动,在宇宙中鸣奏出一曲曲生生不息的生命交响乐。就绘画而言,“一画者,字画先有之根本”,画家挥毫作画必先于“一画”。正是这“一画”,界破了空白,在画面上留下了一条生气灌注于中的线条。正是这线条表现了人的情感的回旋起伏,表现了大自然生命力运动的节奏韵律,显示了天地之间的“万象”、“众有”生命力运动之美。

可以这样说,石涛对中国画“一画”之为通贯宇宙——艺术生命力运动底线的阐发,是《画语录》的精粹所在。

应该着重指出,石涛是不赞成那种将中国画的“一画”仅仅理解为一根造型底

线的观点的。

他感触颇深地说: “且山川之大,广土千里,结云万重,罗峰列嶂,以一管窥之,即飞仙恐不能周旋也;以一画测之,即可参天地之化育也” 。

这里所谓的“一管”即一笔,亦即造型底线。

石涛 狂壑晴岚图轴

纸本设色 164.9×55.9cm

南京市博物馆藏

在石涛看来,如果将“一画”仅仅理解为一根造型底线,那么画家面对苍茫的宇宙,浩瀚的大自然,纷繁的万象,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复制出千山万水的雄姿、万水千山的秀态。

反之,若能把握住“一画”乃造型底线与生命力运动线统一的法则,那么,画家就有可能将宇宙天地的生机活力,山山水水的灵气和人物的精神风貌表现在画面上。这就是“一管窥之”和“一画测之”的天壤之别

总之,在石涛看来,中国画的“一画”,在本质上是自然(天)与艺术(人)的统一。但是,石涛认为,在中国画的创作中,“一画”事实上还包含着主观(心)与客观(物)统一的意义。

石涛 金陵山水图册1

在中国画画家看来,山川自然并非死的存在,而是像宇宙天地一样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画家要想创作出成功的山水画,关在书斋里“闭门造车”显然是不成的,只有亲身去观赏山川的风致秀态,“搜尽奇峰打草稿”,方能感受到山川自然美之所在。但是,画家凭借手中掌握的感性材料即动笔摹写山川之形貌,也未必能创作出成功的山水画。

那么,怎样才能创作出美的山水画呢?石涛的观点是: “夫画者,从于心者也。” 画家如要创作出美的山水画,必须在感官直接感知的基础上,极大地发挥“心”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极大地调动审美诸种心理因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用石涛的话说也就是: “写画,凡未落笔,先以神会” ,以至于达到审美主客体浑然合一的境界。只有这时,一幅能表现山水自然之美,并能表达出画家对山川自然之美情感体验的美的山水画才会诞生。

这个过程,石涛将其归纳为:“吾写此纸时,心入春江水。江花随我开,江水随我起”

石涛 金陵山水图册2

在石涛看来,中国画的“一画”在本质上是自然与艺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应该说,石涛的这一认识是极其深刻的,是一位称得上真正懂得中国画本的美学家

纵观中国美学史,由于各种思潮的影响,曾经产生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美学名著。如果说,儒家美学开丽花结硕果于汉代的《乐记》,在阐述美和艺术的社会功用上做出了重大贡献,禅宗美学开丽花结硕果于宋代的《沧浪诗话》,在阐述审美的心理特征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那么,老庄和《周易》美学开丽花结硕果于清初的《画语录》,在阐述美和艺术的本质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内容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楷书结构的 10 个黄金法则 下一篇:当代第一大书法家成忠臣仙书的五大特点
   
  特别推荐
当代第一大书法家成忠臣仙书的五大特点
苦瓜和尚“一画论”,到底说的什么?
楷书结构的 10 个黄金法则
卢中南的书法技艺,让你叹为观止,绝对不容错
研究钱沣颜楷探求书法至高境界
写作品最易出错的30个繁体字
楷书写的呆板?不妨学学“张黑女”
以经典美术作品引领时代创作
中国画收藏小知识
书法有秘诀吗?
 
  本月热点
日本知名动漫家的人气排名
凌霜飘逸,历代名家笔下的菊
真实与真情:画家韩安民作品欣赏
百万名画拍卖后竟销毁! 被隐藏
“印象派”的世界 您懂么?
震撼到你了么?全国四大书画造假
中国天价写实油画,大开眼界!
写实美女油画
犁春居书画琐谈
中国画新潮和中西文化交融大背景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