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第一画师
佛画之祖曹不兴

导语:曹不兴,黄武年间是极负盛名的画家,他一生的绘画成就,最终是以我国最早知名的佛教画家来定位的,并以此巩固了“佛画之祖”的画史地位。这也是所谓“天下盛传曹也”的原因。
曹不兴,吴兴人也。孙权使画屏风,误落笔点素,因成蝇状,权疑其真,以手弹之。吴赤乌中,不兴之青溪,见赤龙出水上,写献孙皓,皓送秘府。至宋朝陆探微见画,叹其妙,因取不兴龙置水上,应时蓄水成雾,累日霶霈。
——《历代名画记》
壹
六朝四大家之一
曹不兴亦名弗兴,三国时吴国吴兴人,因善画,成为吴中“八绝”之一。所谓八绝,是指当时书、画、算、相、棋、占梦、星象、候风气等领域的八名高手,其中善书的黄象、善星象的刘敦、善算的赵达等,都是历史上的知名人物。 善画被列为“八绝”,正说明画已经成为了但是较重要的文化标志之一。它不但受到上层文化圈的特殊重视而且已渐渐成为独立的门类影响社会文化。
三国时,康僧会等人携印度佛像范本远游至吴,曹摹写不已。曹不兴学会佛像后,或绘卷轴以供礼拜,或图寺壁以助庄严,所作大佛像有的高达5丈,气魄恢宏,庄严妙相,仰之弥高,令人肃然。

虽未有其画作传世,但其开创的中国佛像绘画在后来的发展中可见一斑。后人把他与顾恺之、 陆探微、张僧繇合称为“六朝四大家”。(敲黑板划重点,不要弄混哦!我以前有写过的,“曹衣出水” 这一佛教造像风格不是曹不兴所创,这种衣服褶纹多用细笔紧束,似衣披薄纱,又如刚从水中冒出之感的绘画和造像风格乃后来南北朝时北齐著名画家曹仲达所创,也称“曹家样”。)
曹不兴画作今已不存, 据资料记载, 他画得最多的还是佛教人物画, 也善于画马和虎, 而尤其以画龙擅长。《尚书故实》记载,陈朝画家兼理论家谢赫曾经称见到曹不兴画的龙头,有一次他悄悄走进藏有曹不兴画的秘室中,看到曹不兴画的一只龙头,栩栩若生,以为自己看到的是一只真龙头。谢赫叹服不已,曰:“观其风骨,名岂虚成!”并在《画品》中将曹列为第一品第二人。
总之曹不兴是将形制规范、笔法简略、题材同一的“古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改造的画家。他的笔法精细,肖形技巧高超,他善于创造各种生动逼真的形象。而谢赫也是一位“点刷妍精,意在切似”的画家,他的赞赏正表明他推崇曹不兴那精细的笔法与生动的写真技巧。

贰
为何“天下盛传曹也”
佛像画随着佛教的传播而进入我国,它自魏晋之后逐渐盛行,且至唐不衰。其间,但凡知名的人物画家,大多都不同程度地参与过佛像画的创作。史料记载,我国最早涉及佛像绘事而又有影响的知名画家,是三国时期东吴的曹不兴,后世画史并记其有“佛画之祖”的称谓。
正宗的佛像画源头来自于印度僧人,而中国画家的佛像画却盛传于曹不兴,这种时代效果是怎样产生的呢?
曹魏时期,佛像画尚未大兴,绘画上所沿袭的是汉代的传统,人物故事与圣贤神仙等是绘画的主题内容。
而这类以宣传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历史画图释,其作用应与佛教像教的功能大致一样,尤其是具有“劝善惩恶”的教化作用。其含义与佛教所宣扬的“行善”、“轮回”、“报应”等思想有极为相似。它们在绘画作用上的共同之处,无疑是画家施展原有技艺的根本。

加之,从印度传来的佛像画是受到希腊艺术影响极深的绘画体系,画法有明显的凸凹感和光影效果。然而,由于当时世界绘画发展尚处在早期阶段,其特征均以线条为造型基础,此又与我国绘画的初始相类似,故相互借鉴的条件是存在的。
而对于曹不兴的绘画能力,《历代名画记》说:“连五十尺绢画一像,心敏手运,须臾立成,头、面、手、足、胸、臆、肩、背亡遗尺度,此其难也,曹不兴能之”。这种绘画能力的表现,充分反映了一位画家以画名冠绝于时的主要特点。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适逢西域佛像画的传入,被曹不兴融合摹写。而只有这样,佛像才能被国人普遍接受。更重要的一点是, 曹不兴当时印有“吴时八绝”之誉,正因其特殊身份的权威性,有他参与佛像画才能被以后的画家所盛传。

结语:
据《贞观公私画史》记载,隋朝时宫内还藏有曹不兴所画的官本《龙头样》四卷、《青豀侧
坐赤龙盘龙图》二卷、《南海监牧进十种马图》一卷、《夷子蛮兽样》一卷,这些是比较可靠的曹不兴画迹。《历代名画记》 中也有著录,但均传至唐代后便佚失。
宋代米芾《画史》中称家藏曹不兴《如意轮》一轴,《宣和画谱》中仅著录了《兵符图》一件作品,而元人汤垕已将其疑为“唐末宋初人所为”。此图传至明代韩存良手中已破碎,其后无复再见曹氏作品著录于画史。
注: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所列,“卫协师于曹不兴,顾恺之、张墨、苟勖师于卫协,史道硕、王微师于苟勖,陆探微师于顾恺之。”因曹不兴作品已失传,故配顾恺之之作,也能从中窥得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