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花树干着色、整理与点苔
主干下部可用赭染,为了表现春意,上部可用些草绿,枝条一般用草绿重一遍,花萼也可适当着些草绿,如果干的墨色过重,可在原来着色的地方上有意无意的罩些石绿(石绿系矿物质颜料,有遮盖性)。如果主干的墨色较平淡,也可等着色干后,用原来画大干的狼毫笔着墨根据干的结构皴擦一次,以增加大干的分量,使大干起“毛”。当然,如果大干画得很好,墨的干湿浓淡都很恰当,就不必最后用皴擦,也不用石绿遮盖。
着色完成之后,可把画悬挂起来,看看整个效果,再点苔点。下面着重讲一下点苔。

苔点在中国画里是一种很神秘的东西,对画面效果起很大作用。石涛曾对苔点有极精彩的论述。曾见八大山人画得松树,围着树干点了一圈苔点,初看时不解,但离远细看,越看越像松树,苔点都很自然地长在树上,一点没有多余的笔墨,这是有深厚的对物写生的基础的。实际上生活里有苔点这种东西。南方的什么树都长青苔,很好看,由于气候潮湿,一些老干上面斑斑驳驳的蒙上一层绿色,所以我上面所讲,树干可以罩些石绿,也是这个道理,可见色彩都是从生活中来的。

既然生活里有苔,就应在画面上把它表现出来。我自己的体会,点苔有两个作用,一个是“醒”,一个是造气氛。方才所谈的八大山人画的那种松树上的点子就是属于造气氛;“醒”的含义则更多一些。比如梅花画了一片,不突出了,可以用苔点醒一下,也就是说点子起了补救作用。再如某些部位的墨色过滞,可用苔点“散”一下;某些部位过于松散,则苔点又可帮助“聚”一下,在这里又起一种聚散的作用。

有个朋友曾问我,吴昌硕点苔离树干很远,是什么意思,本来,按照生活的真实,苔点是应该附在树干上的,但他却偏偏隔着树干一段距离点上一个点子。我回答他,这是起“散”的作用。这仅是苔点作用的一例,诸如此类的变化,还很多,必须通过艺术实践,逐渐体会。
梅花的点苔,不论起哪种作用,都应顺着枝干的走向用笔,不可与树干的气势相逆。用秃笔、中锋点苔为佳。
苔,一般用墨点,要有疏密的变化,也要有浓淡的变化。
也有用颜色点苔的,这要看画幅的需要,不能一概而论。

总之,点苔要慎重,不要轻看一个点子,这是很吃功夫的。常说,一个画家的成就怎么样,看几个点子就可以了,话虽有点刻薄,但细味起来,也无非说明了苔点是一个画家艺术修养的集中表现,不为过分。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