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书画 吴冠中 伦勃朗 老酒,百岁老人,长寿 上海 收藏,书法,绘画
 
  主页 > 书画研究 >
 

凝视中国山水画

时间:2008-02-20 09:2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来源:《美术观察》
 
    翻开现代文明的史卷,字里行间多透着唯科学主义的傲慢和自负。一个被反复陈述的信条是:科学至高无上,有征服自然、改天换地的伟力,能带给人类无限的福祉和利益。
 
    随历史在地球上"科学地"展开,早先的一个个乌托邦构想似乎都已成为历历在目的现实。一时间,人类为之欢呼雀跃、兴奋鼓舞。可是,科学技术所促进的现代化不是一条单行线,破坏主义也大行其道。作为现代化的成果,与物利同样滚滚而来的还有环境污染、物种灭绝、生态破坏、人口爆炸、自然资源短缺和核战威胁,还有贫富差距加大、消费主义膨胀、精神疾症流行、暴力倾向加剧等等。人们突然感觉到,原先偌大的地球,如今日益走窄,自己身处的生存环境竟是一个空间日蹙、意义沦丧、疏远异己、冷寂消沉的世界。征服自然的双刃剑,如今寒光闪闪地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不禁使人倒抽一口冷气。何去何从,人类陷入空前的茫然和焦虑。
 
    科学旗号之下,一种逃跑主义正在成长。层出不穷的全球性问题以及《增长的极限》的提示,使人们想起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原来,世界除了守恒原则还有熵的原则。根据这个原则,地球的能量和资源是有限的,热会从一个较热的物体导向较冷的物体,以致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前景黯淡并终为土灰。科学家还正言相告,太阳刚刚度过它的中年,45亿年后将在爆炸中死亡。于是,有人已着手考虑领导人类进行"太空大逃亡"。让现代人骄傲的"宇航",已在组建逃跑主义的前卫军团。同步发展的信息技术,不仅在互联网上训练人类的逃逸速度和数字化生存,还被导向将来可作星际漫游的"无躯体智能"的探索。未雨绸缪中数美国人最务实,据说他们马上要去火星植草,好让那里生出含氧的空气来。
 
    本以为科学不会犯傻,况且兵家也说三十六计走为上。可最近看了电视连续剧《长征》,思想大受启发。惨烈的湘江之役用血的教训告诉我们:逃跑主义行不通!想想也是,那"数字化生存"或"无躯体智能"与灵魂出窍有何质别。
 
    革命战争需要根据地,人生何尝能背井离乡。其实,好生呵护人类根据地--地球家园,才是解决问题、摆脱困境的根本。毛主席说得好:"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近忧在即,我们不需要45亿年后的远虑,需要的是珍视生活此刻的每一天,在这每一天中善待自然,善待天地万物。筑居于山水并与山水共久长,乃是人类的宿命。
 
    "心远地自偏"。古人之言,见地至深。其实,所谓大地无限,那是人心豁达;而地球走窄,则是机心利欲太甚。但去机心利欲,天地自宽,生机自来。在当下,对未来,一份素心待物、结庐天地的"根据地"精神或家园精神,何等需要。
 
    这便是凝视中国山水画的理由。
 
    对不希望带着"头盔"浪迹一生或稀里糊涂地被"数字化"的人们来说,中国山水画以其空间意识和形式,提示了一种发蒙去蔽、安顿止泊的人生智慧。它所体现的世界观,是反对破坏主义和逃跑主义的家园世界观,是为几千年中华文明所维护所验证的生态世界观。
 
    在中国人的理解中,世界是生命一体化的世界。如庄子所言:"通天下一气耳", 生命的灵气使人与自然沟通融合。在"合一"的天人关系中,自然是内在于人的存在,人是内在于自然的存在。"一身之中,凡所思虑运动,无非是天。一身在天里行,如鱼在水里,满肚子里都是水。"(《朱子语类》)浸润在这种世界观中的中国人,不把自然看作无情的物质或陌生的荒野,以致粗暴地征伐、任意地掠夺和肆意地消耗。他们敬畏自然如同敬畏生命,以合作姿态分享造化的生资,以纯素之心倾听天籁的启示,把天地作为可观、可游、可居的广袤家园。
 
    这种世界观促进了山水画的发展,而山水画的发展则增进着这种世界观的自觉。热爱家园生活的中国人,创造性地把握了山水画这种"游园"方式,并以可观、可游、可居的生活体验和理想相要求。
 
    朴素的家园生活,未必尽善尽美,其间充满劳作的紧张和困顿,也难免遭遇百般的失意。人们需要休息安顿的歇处,以去身心疲乏;需要在闲心散游中,领受解粘去缚的自由感。当年,宗炳将所游历的山川描绘于壁,说:"老病俱至,名山恐难遍游,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这一席话,掷地有声,是中国山水画精神的最初自觉。
 
    "歇处"如何为好?"卧游"何以致远?郭熙在《林泉高致》中以"三远"作答,意味深长、影响深远。中国山水画所尚"三远",不是西画所热衷的静态几何空间,而是以大观小、环顾周览、景随步移、应目会心的生活化空间。"游人"活泼灵动、蓬松潇洒的心境,表现为一幅幅俯仰开合、超越拘束的远大景象。"身所盘桓,目所绸缪"或"俯仰自得、游心太玄",既是"远"的视觉画境,更是超然去远的心觉体验。"三远"之中,古人尤重"平远",以为"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渺渺"。解其意旨,当在淡化山水的自然形构而显其灵气,以与人的精气神相通相接。追求这种境界的山水画,赋予中国家园生活以深刻的"远意",使生活中人能凭之"远游",自觅温馨恬淡、宁静空灵的"歇处",免得"沉于物,溺于德"。
 
    中国人对山水画的热衷,不妨解为对"远游"的热衷。不过,切不要以为这是"好高骛远",或是一旦遇到困难惹出麻烦,就不忍重负不负责任地"一走了之"。中国人不是浮士德。其所尚之"远游",非涉向彼岸世界的灵魂升华,也非飞向太空世界的宇宙殖民。"远游"不是决绝生活家园、背井离乡,只是徜徉往返的"游园"。耽于禅悦的王维,会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孙悟空一筋斗十万八千里,却总说"俺老孙去去就回"。行止而归、歇歇便罢的 "游园",反映了中国人务实而辨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在山水画上,中国人这种既往则返、不弃家园的人生姿态,通过不同于西画的空间意识表现出来。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对此有精辟的见解。在《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美学散步》)中,他写道:
 
    西洋画在一个近立方形的框里幻出一个锥形的透视空间,由近至远,层层推出,以至于目极难穷的远天,令人心往不返,驰情入幻,浮士德的追求无尽,何以异此?
 
    中国画则喜欢在一竖立方形的直幅里,令人抬头先见远山。然后由远至近,逐渐返于画家或观者所流连盘桓的水边林下。《易经》上说:"无往不复,天地际也。"中国人看山水不是心往不返,目几极无穷,而是"返身而诚","万物皆备于我"。
 
    寄蕴于中国山水画的家园精神,其终归落实于人生,落实于人生的关怀--既让生活中有一个实在,也让生活中有一点空灵,总之让人在世界这个广袤家园中活得心安理得、惬意自在。生命一体化的世界观,赋予中国人以出入生活、出入自然的变通智慧。世界因人的这种出入活动,由晦暗疏远变得澄明亲近,成为可观、可游、可居的家园。素心待物、结庐天地的家园精神,使人们总能在自然和生活之中领略存在的生活意义和美妙的生命快乐。
 
    凝视中国山水画,固然不能直接制止穷奢极欲、掠夺自然、毁弃地球的行为,但只要人们还希望生活在自己的家园,那么,这种凝视便会从心间生出力量来。它拒绝对待天人关系的破坏主义和逃跑主义。
 
    于是,凝视中国山水画,便有一份超出审美静观的现实意义。
 
                                                                                                                                                  文/吕品田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艺术界的“裸体门” 毛泽东批示用裸体模特 下一篇:回顾中国当代艺术的源头
   
  特别推荐
这种字不露锋芒,也十分耐看!
练钢笔字有什么技巧?
中锋取势,侧锋取妍,书法会用锋,作品才高明
八大画派花鸟画PK
谈中国画的“气”
20个中国画欣赏的高频术语
中国画的真谛: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书法要写出味道,才叫好书法!
行书如何写,抓住主笔,剩下的就好办了
书法,靠什么打动人心?
 
  本月热点
日本知名动漫家的人气排名
凌霜飘逸,历代名家笔下的菊
真实与真情:画家韩安民作品欣赏
百万名画拍卖后竟销毁! 被隐藏
“印象派”的世界 您懂么?
中国天价写实油画,大开眼界!
写实美女油画
震撼到你了么?全国四大书画造假
中国画新潮和中西文化交融大背景
犁春居书画琐谈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