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12-04-06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次 |
|
曾侯乙编钟堪称国宝,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编钟,也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一件瑰宝。1978年在湖北随县(现随州市)出土后立刻引起世界轰动。 音乐专家们惊奇地发现,看似笨重的编钟音色优美,音质纯正,基调与现代的C大调相同。更重要的是,编钟音域宽广,有五个八度,相当于5/6部钢琴的音域,丝毫不逊色于同样声称唱歌能跨越5个八度的乌克兰籍世界著名歌手维塔斯,可说是战国时期的“海豚音”。 再现曾侯乙生前的编钟原貌 中国音乐史学会会长王子初教授多年来一直研究编钟音乐,他认为,1978年出土的编钟,和曾侯乙生前所使用的编钟有两处不同。 “编钟最下面一层最中间的大钟俗称‘楚王镈’,是当年楚王赏赐给曾侯乙的,曾侯乙入葬时,为了放置这口‘楚王镈’,它右侧的所有大钟都往外挪了一个位置,这也导致最外面的一口大甬钟没有出现在我们今天看到的编钟上。中国音乐学院订制的这套编钟,让这口大甬钟再现并‘归位’。” 此次复原曾侯乙编钟的另外一个变动是悬挂编钟的第二根横梁的长度比原件加长了40多公分。在出土的编钟原件上,横梁最外侧挂着两个编钟,而其余所有的编钟都是挂在木框内侧的。“当年曾侯乙入葬时,编钟太长放不进去,工匠们把右边第二根横梁切短了一部分,导致这部分的编钟排列太紧,只好挪出了两个编钟放在外面。”王子初说,复原件将两个编钟挪回了它们本来的位置,横梁也加长了。 不过,按照王子初的研究,新制的最大甬钟要达到最标准的音色,重量必须达到20吨,但目前因为编钟横梁的限制,这个重量根本无法达到。 ■复制编钟需经国家批准 据介绍,要复制出和原件一模一样的编钟,要求非常严格,必须同原件尺寸、外形,甚至音色上完全一致,还得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准,而编钟的制作过程也非常繁琐。 负责此次复原曾侯乙编钟的武汉精密铸造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此前近30年里,他们一共复制出3套曾侯乙编钟。第一套制造于上世纪80年代初,现在存放在湖北省博物馆(微博),第二套是最完整的,目前收藏于台湾国父纪念堂,第三套则存放于陕西黄帝陵。 工作人员说,每复制一次,硅胶模就被湖北省博物馆收回保存,所以想多次复制也根本不可能。 复制好的编钟到底怎样才算合格?王子初介绍,除了外形不能有差异之外,编钟横梁上的纹饰、钟体的大小、音色等都是检验时专家们重点关注的内容。 记者昨天在验收现场看到,一位工作人员负责从正面和侧面敲打每一口钟,两位音乐专家负责录音,还有一位工作人员在每口大钟后面用仪器进行声音的记录。检验现场不能有任何的杂音,敲响一个声音后,电脑立刻显示出该音色的各种频谱信息,专家们将依据这些信息来验证编钟的发音是否标准,而音乐延长的时间也不能超过要求。 王子初认为,这套复原的曾侯乙编钟更能体现出古代设计者对编钟的设想。由于当时的铸造工艺和音乐水平,编钟的音色、音质现在看来并不是百分百标准,编钟上也存在着沙眼、翘角等瑕疵,而在现代人高超的铸造工艺下,除了改动的两处,复原的曾侯乙编钟与原件外形、重量一致,甚至一些细如头发丝的纹饰,也与原件一模一样。
(责任编辑:admin)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