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茶具起始于宋,兴盛于明清,而流传至今。在明代中叶以后,逐渐形成了集造型、诗词、书法、绘画、篆刻、雕塑于一体的紫砂艺术。而到了明清两代,宜兴紫砂艺术突飞猛进地发展了起来。名手所作的紫砂壶不仅造型精美,色泽古朴,且光彩夺目,成为当时唾手可热的艺术佳品。
自打到了清代,紫砂艺术便进入了鼎盛时期。砂艺高手人才辈出,紫砂器皿也经过不断的推陈出新。从清初康熙开始,紫砂壶就引起了宫廷的高度重视,开始由宜兴制作紫砂壶胎,进呈后由宫廷造办处艺匠们画上珐琅彩烧制,制成珍贵的雕漆名壶。而到了乾隆晚期到嘉、道年间,宜兴紫砂又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紫砂茶具的式样逐渐繁多,所谓“方非一式,圆不一相”。在紫砂壶上雕刻花鸟、山水和各体书法,始自晚明而盛于清嘉庆以后,并逐渐成为紫砂工艺中所独具的艺术装饰。
到了咸丰、光绪末期,紫砂艺术的发展开始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在之后的20世纪初叶,由于中国资产阶级蓬勃兴起,商业的逐渐发展,宜兴紫砂自营的小作坊又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诞生了一些制壶名家,其中又以冯桂珍、俞国良、吴云根、裴石民、顾景舟、王寅春、程寿珍、朱可心、蒋蓉等人最为著名。
而同样作为茶具,为什么紫砂茶器能够脱颖而出呢?那就不得不提提饮茶的历史了,饮茶是由早期的煮茶改为沏茶,茶具分为茶器、茶杯、茶碗、茶盏等,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及制茶技术的改进,饮茶方式也随之演进,茶具也随之相应的发展变化。
紫砂壶,首先是为了实用而造,然后向实用和形式美的方向发展,形式也由大变小,由粗变细,由细变精,有提梁的,有端把的,有适合各种茶叶需要的容量、高矮、大小之分的等等。紫砂壶的造型艺术与发展,不仅体现了中国制陶业日新月异的面貌,而且显示着新一代陶艺师和制壶艺人那种丰硕的想象力,以及在艺术上勇于探索追求的新风尚。因此,紫砂壶并不是单纯是一件普通的实用器皿,而是内涵非常丰富的陶瓷艺术品。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