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近年,中国珠宝玉石协会主办中国“国石”评选活动,福州寿山石在历时两年多角逐“国石”的宝座中表现突出,广获有关专家、学者好评,终于,在2001年10月17日的第三轮“国石候选石”的评选中,被公推为首荐“国石”,报送国务院备案。
寿山石界有个较为特别的地方,好的寿山石一般不会拿到石市上来卖,自有“好石者”自动上门求购,而藏石者“好‘石’不怕巷子深”,轻易不愿示人。有心者远道而来,费一番口舌之后,总算好不容易“一睹芳容”了,却还远远谈不上交易成功的份上。藏石者高高开个天价,“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不买拉倒。如此奇货可居也常令顾客左右为难。
上好的寿山石动辄数万数十万,“石迷”们仍然孜孜不倦,巨资购进。原因大约有二:首先是寿山石资源奇缺,许多石种早已绝产,好石不要说拥有,有时甚至是难得一见,要在“石迷”群中有点“威信”,没有几枚压台的好石不行;二是具有投资价值,虽说石价起伏无序,但有些时候长值惊人,可谓“风险与利益共存”,有眼力,有头脑者,把握好寿山石的价格节奏,其收益有时是相当可观的。
玩石成癖,周末逛寿山石市场成了我这个铁杆“石迷”雷打不动的“规定动作”。好石虽佳,但价格高昂、投资巨大,我们只能另辟蹊径。好在目前,福州寿山石界的石农、石商文化水平低,对一些文化品味较高的寿山石多“视而不见”,常把奇趣灵石当作粗石贱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当可观的购石空间。因此,虽说石市上绝少见到好石(不如说是贵石),我仍乐此不疲,每周在石市上沙里淘金,寻觅自己一片艺术的天地。
长年逛市场,大约是精诚所至,有时便会奇石偶得,天长日久,我的收藏也开始可观起来。如此说太抽象了些,还是举几个例子:
“东瀛艺妓”巧天然
偶然在石市了发现了一对寿山石月尾紫的对章。第一次看到时只觉得花纹像是有点特别,就这么一眼扫过,没有太多的留意。在市场转了一圈后又经过这里,浏览一下正要走开,眼光有意无意地落到这对对章上,忽然眼前一亮,我看到了一对形神兼备的日本古代仕女的肖像。问了一下价格,报价不菲。虽说寿山石价格很难有准确的定数,但这石商的报价仍然明显高于市面价格。
我心里暗想,大约,他也看出点这石的“名堂”来了。嘴上仍然问:“为什么卖那么贵?”他说:“你看,这是一对企鹅。”顺他所指,我的确看到一对“企鹅”,但并不太像。心中暗喜,他如果看成企鹅就好办了。人在平面视觉上似乎有一种很强的定势,看到一种之后,常会沿着这种惯性,对其他“视而不见”。正像我看到日本仕女后,就一直只看到日本仕女而看不见企鹅,直到在他点拨下,才恍然大悟。于是我对他说:“你这企鹅并不太像,价格上应该便宜一些。”讨价还价一阵,最后终于买下,那种内心的欣喜非“石迷”难于体会。他卖的是企鹅,我买下的却是一对活生生的东瀛艺妓。也许,那位石商心中还暗自嗤笑我这位“徒有虚名”的傻冒“专家”挨了一回狠宰。
这对石头以神似取胜,上有一片黑色块,状如日本仕女高高挽起的发髻,青丝之下一片粉白,皓似少女侧面的倩影。特别是粉白的质感,不由令人联想到日本古代艺妓脸蛋上厚厚白白的粉底。接下来从肩部到腰身恰好是一片薄薄的紫红色,犹如一席紫色的纱裙,连那半透不透、薄如蝉翼的纱萝的质感也十分逼真。最有趣的是,连发髻上的发簪及发簪上的挂坠也若隐若现。这对对章无论从形体、质感、色彩等无不惟妙惟肖,这在天然奇石中已是相当少见的,更为重要的是,这对石章以神似取胜。玩自然纹理的天然奇石都有这么一个共识:形似易找,神似难求,形神兼具而以神取胜者千古难求。
有的寿山石肖形纹石虽像,但一般石质较粗,甚至粗劣,常有材料不理想,如太小,或取形位置构图不佳等。难得的是这对对章的天然纹理形象绝佳,材虽不很大,却也不会小,是方章,够可以,质地也相当不错。如此齐全者能得一枚已是万般困难,没想到是天生一对绝配,实在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买回后,与朋友奇石共赏时,他们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这对石章本已堪称“千古绝对”,如果被日本历史博物馆有关人士知道,肯定出个天价,他们绝对不会忍心让他们的同胞姐妹(“日本艺妓”)流落他乡,再怎样也得隆重“接回”故国家乡,或珍藏于馆中“深闺”,或展示于高雅的文化殿堂。或许,这里边还可以考证出一点什么中日文化友好往来的史实,那么,其文化价值就更加不可估量了。
字画结合雕奇“鹰”
不知什么时候,在市场上买了一块花坑,没有太多的结晶体,材料也不大,按市场的普遍观点看,这只是一枚粗廉的寿山石,当时只因这枚石上的纹理不错,见到时觉得有点趣味,心里隐隐约约觉得好像可以雕点什么,但一时却不知能雕成什么。已经走过了,想想又回头随口问个价,开价较低廉,顺便还个价,也就成交了,算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购回被“冷落”在柜里一段。一回闲时拿出来把玩,觉得这枚石上的纹理有点像一只雄踞山巅的巨鹰。特别是身子,恰好花坑石上的一些斑状纹理很像巨鹰身上的羽毛,如果不是“头”部不太像,便可以说是有点惟妙惟肖了。一小阵小欣喜之后又有些失望,天然的纹理很难十全十美,终于又把这枚石头放下。所兴当时没有动刀,否则所刻自然就是另一种样子了。如果没能有“画龙点睛”之功,则这枚石头只是廉价的粗石,自然被晾在一边,几乎被忘却。一次整理柜子时,又从角落里“发现”了这枚似乎有点什么东西的石头,握在手中,突然,灵感来了,我把篆书的“鹰”字依照这片纹理的形状顺势刻出,依石就纹,使“字”与石之体“形”石之纹理相结合,并把笔划巧妙地安排在图形上有所欠缺的地方,用艺术来弥补天然的不足。
灵感既来,便趁热打铁,我即刻拿起刻刀,小心地在“鹰”头的前方一刀刻出如钩的“鹰嘴”,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刀,一只虎视眈眈、形神完备的雄鹰跃然石上。随后,我把篆书的笔划拉长,并依势顺着羽毛的方向刻出,“字”与“图”相互取长补短,字的笔划弥补了图形上的不足,象形的图形背景使得拉得较长的笔划不会显得单薄,同时又很恰当地衬托出篆字的趣味出来。几刀一气呵成,拿在手上一看,觉得构图左轻右重,想了想,又在左下角刻上一枚小小的姓氏圆章。这样,不上两分钟,一件十分独特的寿山石雕刻作品便如此“轻而易举”地诞生了。事后回想,这件作品还真有些特别,小小一个作品却能“五脏俱全”,除图文并茂外,还书画篆齐全,而且,字画印在这件作品中不仅结合得十分自然妥贴、天衣无缝,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生动有趣、神采飞扬,品味高雅,富有艺术魅力。
这大概仍只好用“有缘”来解释。试想,第一,当时如果没顺便问价,便早已与这枚十分平凡的石头失之交臂;第二,问了价,石农如果开价太离谱(这在寿山石市场上是常有的事),我也不可能再还价;第三,即使还了价,石农不应价,或再讨个价,我也不会再次还价,这宗买卖也仍没能成交,因为我当时根本没想到这枚石头能刻成什么,仍没看出其有什么特别的、非买不可的所在,实在是无心购买,顺便还个低价而已。没想到“无心插柳”,这“柳”却还真煞有介事地自然“成荫”了。石头是买回来了,但这仍只是这件作品“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第四,花坑由于其纹理斑斓,大多玩自然形。这枚花坑如果也不再动刀,则至今仍是一枚十分普通的石头,没有丝毫令人怦然心动的“魅力”;第五,如果这块石头按照一般常规,刻成一件手玩的小雕件,仍然是十分普通的小雕件;第六,再假设已有了构思,要刻成“鹰”字,但设计时却又有千万种方式,而最为绝佳的只有一种,千万分之一的可能却成为可能,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第七,即使连雕刻的方式也选定正确,还仍然有可能功亏一篑,雕刻功夫不济,一刀闪失,便是“石破天惊”。你看一环套一环,只要其中有那么一环小小的失误,结果便完全两样,这枚《鹰》便不再存在,谁也不会想到,能有这么一种存在的可能。以此类推,也许,每天正有许多“平凡”的石头,就摆在我们的眼皮底下,却没能等到“幸运”的降临,而我们大家对此全然不知,还在忙忙碌碌,四处寻觅“佳石”。
那么刚好,这枚石头就落在我的手上,那么刚好,我又恰好有这样的思路,刚好我又擅写篆字,对篆字的结构较为熟悉,又由于谙熟刻篆,既能顾及篆书的书法味及金石味,又能熟练地依字顺形,把字形与图形有机以结合到一起。而且刻时结构严谨美观,笔划大方泼辣而又沉着厚实,达到一种超水平的发挥,成为一件不可多得的上佳之作。
形似的纹石也有,但我更注重品位,求神似,中国古代以来便讲究神似不求太似。藏家手中偶有肖形奇石,却多品位不高,惟求形似而已。
“四季”尽在一石中
一回,在市场上偶然花10元买了一枚十分普通的芙蓉方章章坯,起先只是看其纹理有点花样,也没想到要做什么,反正价格十分低廉,也就顺手买下。在柜子角落里放了一两年,一天稍有空闲,偶然心血来潮,想刻点什么,质地较好的石头不愿轻易动刀,在柜子一角里顺手一抓,拿出这枚廉价的方章。
石章只有乳白与枣红两色,正面有一片红色有点像树冠,我在这“树冠”下刻上两刀,勾出树干的轮廓,于是,一幅乡村景色便呈现在我的眼前。石章的另一面看来有点像荷叶,于是我依色取巧,刻成薄意的荷花。
正在琢磨下一步刻什么时,女儿跑过来凑热闹。她拿起石头看上一眼便一语惊人,她说:“你可把四面刻成春、夏、秋、冬四季嘛。”我仔细一看,这不,红树是秋天的景色,荷花是夏天有景色,剩余的两面一面花纹流动,颇有春花烂漫的韵致,似乎不必动刀就已“春心荡漾”、神气十足了,另一面有不少雪白的颜色,正是皑皑冬雪的景象。这一石四面恰好刻成一年四季,恍若天成。这么普通的一枚章坯,有了这个发现,马上变成是可遇而不可求、独一无二的绝世珍品。众所周知,方章在寿山石一族中本就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四季共存一石,得奇;而“四季”恰好在一枚方章的四个侧面上,而且“安排”得构图巧妙,实在是千古难遇的上上神品。女儿一语道破天机,一眼定乾坤,而我这自诩“火眼金睛”的看石“行家”,如今却实实在在地在女儿面前当了一回“睁眼瞎子”。
有了这么一个特殊的课题,这枚刻了一半的石章被暂时束之高阁,我不敢轻易动刀,心想还是先放一放,待完全成熟之后再下刀不迟,反正构思已有,雕刻也“初具规模”,千万不可急于求成,以至酿成“千古之恨”。
虽说这枚奇石还未刻石,充其量只是个半成品,有个“香蕉老外”“趁人之危”,在我手头有些紧时,出了相当高的价位,想从我手中买下这枚“一石四季”章,我当然舍不得卖掉,原因只有一个,卖掉了想再买回来就很难了,你说我够痴不够痴。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