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安3月12日电 (记者 张一辰)记者12日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获悉,该队自2017年3月至2021年12月对丰京遗址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进行了连续5个年度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近2300平方米,发现西周时期陶窑18座、灰坑126个、墓葬29座、水井3座和灶3座,出土陶拍、陶垫、圆形陶器、纺轮、石刀、蚌刀等与制陶相关的小件器物400余件。
丰京遗址为西周都城遗址之一,遗址分布在沣河西岸的客省庄、马王村、张家坡村、曹寨村、新旺村、大原村和冯村等自然村,现存总面积约8.62平方公里。2012年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在大原村西南考古勘探时发现集中分布的29座陶窑,是一处典型的制陶作坊遗址。
该遗址发掘以手工业考古操作链研究理念为指导,采用精细化发掘方式,同时开展多学科合作研究,以期了解该遗址的年代与性质,重建手工业生产过程,探讨其在丰镐都城聚落中的意义。
图为出土的陶拍、陶垫和陶丸。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供图
据了解,遗址发现的陶窑有竖式升焰窑和横式半倒焰窑两种类型。但每种类型陶窑不是集中分布,而是有多种组合方式,其中竖式升焰窑和横式半倒焰窑共用同一操作坑的现象属首次发现。
在灰坑堆积中较为普遍地发现了青灰色陶坯、大量可能和夹砂陶掺合料的加工有关的小石子以及与制陶有关的陶拍、陶垫、圆形陶器、纺轮、石刀、蚌刀、陶丸等遗物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大量草木灰、红烧土块、红褐夹砂陶鬲陶片、变形陶器。另外还发现可能是倾倒烧陶垃圾和废品的垃圾坑。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副研究员付仲杨介绍,根据地层关系和出土器物类型学分析,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的年代为西周晚期偏早阶段。从遗址各单位出土的陶片陶系统计、可辨器型数量、陶坯器类和烧流陶器的器类数量看,遗址专门烧制夹砂褐陶疙瘩鬲。从发掘情况看,两种类型的陶窑均烧制夹砂褐陶疙瘩鬲。从出土夹砂褐陶疙瘩鬲口径测量数据来看,其器形有大有小。这些都说明遗址产品单一、专业化程度非常高。它也应是目前丰镐遗址内发现的最大一处制陶遗址。
付仲杨介绍,这种夹砂褐陶疙瘩鬲在丰镐遗址西周中晚期常见,而在周原遗址和洛邑遗址则少见。这表明产品消费还主要在丰镐遗址范围内。另外,在遗址东南还有丰镐遗址内最大的制骨作坊遗址——冯村北制骨作坊遗址,两者形成丰镐遗址的“手工业园区”。
通过五年来的考古发掘,基本了解了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的分布范围、年代、性质和聚落布局等,不仅为考古人员研究西周制陶工艺流程、烧陶技术提供了重要资料,而且有助于深入研究遗址手工业生产的组织与管理、社会形态、功能分区乃至丰镐遗址聚落布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