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广燕
大运河碧波千里,流淌千年,而中国水墨艺术亦是历史悠久,在浓淡虚实之间绘出万千气象。近日,由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员会、通州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万重山——中国水墨年鉴”展亮相新光大中心安美术馆,25位水墨艺术家带来架上绘画、影像、装置等精品力作60余件,在大运河之畔以水墨勾勒“万重山”。
此次展览共分为“万重山·卧游”“万重山·凭阑”两个板块,力图以多样的形式和多种媒材混合,共同探讨中国水墨艺术在当下的探索与方向。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邵大箴、薛永年、范迪安等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邀请的参展艺术家跨越“90后”到“30后”,在当代水墨画坛极具代表性。
步入一层展厅的“万重山·卧游”部分,一幅幅水墨山水呈现的不仅是自然景色,更是艺术家个性的风格与观念。84岁的丁观加擅长山水合一、水光天色的诗化描绘,他的《春江渔歌》以积墨、积色、泼墨等技法表现了水面波光的闪耀。王天德的《望庐上舟图》由两层画面叠加而成,底层在宣纸上以传统水墨的方式表现出山水画和书法的笔墨痕迹;表层是以香灼烧皮纸,构成另一层山水与书法的图像。王赫的《镜中景千里江山》则创造性地运用了电影中的“蒙太奇”技法,巧妙引入图像“拼接”,呈现出年轻人对中国艺术中“宇宙观”的理解。
而在二层展厅,“万重山·凭阑”进一步展示了当代水墨的新题材、新形式。彭薇以古代山水画的卷轴与册页为灵感,通过手绘装置《遥远的信件》表达传统文本与当代观念的统一。曾健勇让绘画突破平面限制,创造了介于雕塑与绘画之间形态的作品,打开了水墨在空间中展开的可能性。
“中国是水墨艺术的大国,水墨的传统需要持续的创新表达。”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赵力说,此次展览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水墨的一个“切面”,面对中国水墨发展之问,艺术家们用作品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我们也希望观众可以参与进来,在参观过程中给出自己的答案。”
此外,赵力表示,通州是京杭大运河北起点,展览中的许多作品,亦映照着大运河文化带所强调的人与自然的互生关系。“安美术馆位于一座现代商业综合体,我们将展览固定在这里展出,也是希望水墨传统文化能够面向当代、不断发展。”
新光大中心安美术馆位于副中心运河商务区,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首家当代美术馆。此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29日,展览期间还将举办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包括公共美育、学术讲座、主题论坛等。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