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杭州11月17日电 题:“一休哥”书法作品杭州展出 中日艺术家作品共呈“唐诗之路”
作者 谢盼盼 童笑雨
当记者看到日本动漫“一休哥”的原型、日本室町时代禅师一休宗纯用中国行书写下的两句诗时,有种打破“次元壁”的即视感。
展览现场,观众拿出手机进行拍摄。 王刚 摄
11月17日,“青山行不尽3:唐诗之路中日艺术家作品特展”开幕式在浙江杭州举行。现场展出70多位中日艺术家的200余件艺术作品,涵盖国画、书法、影像、装置等多种形式,借此呈现他们眼中的“唐诗之路”。
“唐诗之路”是从浙江绍兴会稽山经嵊州、新昌、余姚、奉化、宁海直至天台山的经典路线。《全唐诗》收录的2200余位诗人中,有400多人曾在此游历,并留下大量诗篇。
带有明显中国印记的“唐诗之路”,如何与日本艺术家“扯”上关系,甚至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
“这与千年间的中日文化交流有关。”作为本次展览的项目总策划,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管怀宾表示,中日两国借助唐诗开展文化交流并不稀奇。两国同属东亚汉字文化圈,无论地域风貌、语言逻辑还是社会建构、文化形态都有很多的相似性。
据悉,中国的初唐和盛唐时期,日本曾派大批遣唐使到中国全面学习唐文化,包括以唐诗为主体的中国文学。到如今,中国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都出现在日本的教材中。
日本高野山大学名誉教授、高野山清凉院住持静慈圆的书法作品《南园十三首·其十三》在此次展览中出现。该诗为唐代诗人李贺所作。展览现场播放的中日艺术家对话交流视频中,还出现了静慈圆书写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唐代传世名句的画面。
据悉,日本的俳句,继承了中国早期古诗的传统风格。
现场展出的日本室町时代禅师一休宗纯的书法作品《窗收梯叶众书滋,钵拾松花午爨香》,就是日本的俳句。他本人的诗作及书法都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展览现场。 王刚 摄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凯生认为,“唐诗之路”不仅是一条文化传播之路,还奠定了中日文化当中很多共同的原型、审美,甚至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都在追求“诗性”。
如此次展览中的“远上寒山”线上展示部分,将“唐诗之路”的历史记忆与数字技术结合,扫描二维码,即可在线上沉浸式体验山水之景与艺术之趣。
这种巧思,是独属于艺术家的浪漫。
日本当代艺术家保科豊巳也表示,在创作过程中,自己也注重诗意的呈现。如作品《雨之家》的创作契机,就来自日本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集》中的诗句。
在管怀宾看来,两国艺术家对“唐诗之路”的解读,是历经千年的文化回响,也是当下的文化共鸣。“他们共同续写着中日两国千年不尽的‘唐诗之路’。”(完)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