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1月19日电 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一带一路”美术教育国际研讨会日前在西北师范大学举办,会议采取线上方式召开。来自美国、韩国、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十国38所海内外高校、研究院、美术馆、美术协会的近五十位专家与会,深入分析当前美术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讨面向未来的美术教育模式、路径和前景。
此次会议由“主旨报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美术教育现状”、“美术教育的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美术教育的校际互动与合作”、“‘一带一路’美术教育的创新模式”、“‘一带一路’美术教育的融合探索”等单元组成。
敦煌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赵声良教授的报告题目为《日本学者对丝绸之路与敦煌艺术的研究简况》,他全面梳理了日本学者在20世纪以来在敦煌学研究领域的研究状况,并对当前中日敦煌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方法及其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终身教授、麻省理工学院视觉艺术研究员Billy Lee认为艺术教学应该以实践为中心,在艺术实践中,培养学生要在手工描绘与电脑技术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不能忽略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同时,他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像一个新的语言体系,要把新的语言教给下一代学生,让他们去面对属于他们时代的新问题。
针对当下高等艺术院校学生培养现状,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向民教授提出四个关键词:一是守正——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让中华文化与精神薪火相传,创作出真正有思想、有灵魂的艺术作品,守正是一个重要的标尺;二是创新——在培养年轻艺术家时要营造一种生机勃勃的创新氛围,鼓励探索,包容失败,创新就是在不断地批评与否定中形成自己的独特力量;三是开放——艺术创作要有开放的格局和宽阔的视野,打破门户之见,破除我执,学会欣赏;四是融合——实现同一艺术门类不同流派的融合、不同艺术门类的融合、艺术与科学技术的融合,艺术教育要重视交叉学科课程培养,满足更多层次的人才需求。
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屈健教授指出,丝绸之路绵延数千年,当代艺术家应该透过丝路探究古代文明与当下显示的交织,形成丝路沿线互补、包容的多元文化样态。此外。他结合近年来的国内“一带一路”为主题的美术创作,呼吁探索出一条项目制、创新型、国际化的,以艺术的方式发掘和呈现精神内涵的多元化艺术人才培养新路径。
据悉,此次活动也是西北师范大学12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第三届《“一带一路”百校结好艺术展》分项活动之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