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鉴定#
明代的婴戏纹既丰富又富有特色,不但较全面地反映了明代儿童生活的情景,而且画面普遍生动活波,充满着童真的情趣和吉祥的意蕴。
常见的婴戏图案有戏莲图、蹴鞠图、放风筝图、捉迷藏图、斗蛐蛐图、玩花灯图、习武图、对弈图等。
明宣德以前为所谓“庭园婴戏”,画面描绘的是孩童们在庭院内的活动写实,如捉迷藏、放鞭炮、骑木马等,绘画工整,画风疏朗;
宣德后,多表现为郊外婴戏,人物画得比较抽象,近乎简笔画风格,这一时期的孩童矮胖,头大,前脑尤大,圆圆的脸,额上几根流海,几个孩子一起玩,又머“群婴戏”,形象折射出了社会的安定。
嘉靖、万历时期的婴戏纹均比较具象,孩童们长袍大褂,显得头重脚轻,头特大,后脑凸出,较多用的图案是“加官进爵”。线条的勾勒还较为工整,童子头部五官清晰,衣饰清楚,身体结构基本符合比例关系,嬉戏的对象和场景也较为明确。
明代晚期社会现实动荡,矛盾尖锐,封建政权江河日下,这些社会现实折射在此时的瓷画婴戏人物上,孩童们瘦骨嶙嶙,脚奇长,后脑特大,形体十分抽象,看起来奇形怪状,全是户外婴戏图。
民间的婴戏纹更为简化和抽象,有时儿童的脸部五官和身体细节及场景都被省略,儿童的脸部轮廓被夸大。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