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文博界流行的观点是:作为在历史长河中“昙花一现”的瓷器品种,目前已知的元青花极为稀少、珍贵,存世量不超过400件,其中,有200多件在国外,100余件在国内。
但现在到处都说有元青花大器卖,甚至出现直径超过1米的元青花大盘,让人难以相信。
元青花瓷销声匿迹几百年后,在民国初年被发现,五十年前才被公认。
上世纪50年代以来,由霍布森和波谱拉开元青花瓷研究序幕后,在国外陆续对照验证了200多件馆藏的元青花,在国内也有不少出土器物进入馆藏。 (例如 :1980年11月,江西九江高安发现一元代窖藏,共出土器物245件,其中瓷器239件,其中元青花瓷器有19件,计有高足杯10件,云龙纹盖罐1件,云龙纹荷叶盖罐2件,云龙纹带盖梅瓶3件,缠枝牡丹如意云肩纹梅瓶2件,蕉叶纹花觚1件。)
元代青花云龙纹兽耳盖罐,高安博物馆藏
元青花蕉叶纹觚,1980年11月江西九江高安元代窖藏出土,北京国家博物馆藏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民间兴起了元青花收藏热,许多人都说自己手上有元青花。
他说:“之前的700年一直没有,怎么700年后就突然冒出这么多?这很令人怀疑。尤其近些年来,元青花作伪相当严重,假的太多。
近年来民间陆续发现了大批“元青花”,其中经鉴定为“真品”的也不少,但这并不能成为元青花大量存在的有力佐证。
目前景德镇造假作假盛行,个别专家做出来的元青花虽然型达到了标准,但与真元青花“神似”就有天壤之别。
现代仿元青花
景德镇老窑口仿造,虽然也能达到型的效果,但真假元青花其胎质比重明显,真元青花既有厚重感,又有干燥漂浮感。
真元青花经过几百年的干燥氧化,其胎质特别干燥细腻,即使是新出土的,也显得老到干燥细腻。
但老窑仿的元青花总是沉甸甸的,瓷质特别生硬,即使能发现釉下的蓝点和冰挂现象也是比较凸显,呈点片状。
近代仿品元青花梅瓶
真元青花的釉下蓝点和冰挂现象为是显非显现象,明非明、暗非暗,不成规律,一般为细小深入胎骨的小点状。仿品元青花大多比较粗劣,许多仿品即便不是行家也能看出问题,这就造成很多人不相信民间元青花,甚至把它当笑话看。
元代青花瓷云龙纹荷叶盖罐,高安博物馆藏
什么是造假者最有“市场”的瓷器?当然是元青花。
自从“鬼谷子下山”拍出2.35亿元的天价后,元青花成为收藏爱好者和瓷器贩子注目的对象,各种类型的“元青花”在市场上层出不穷:有所谓的清三代、清末、民国仿元青花器物的,有前所未见的超大盘、直径超过1米的,甚至有收藏家竟然藏有整层库房的元青花,其中“鬼谷子”数件……
元青花器物少在中国使用,它是元代统治者为了与其他国家“联络感情”,在景德镇特别烧制的“礼物”,造型与中东的金银器相似,一般送到土耳其和伊拉克、伊朗等国的皇室。
因为蒙古族为游牧民族,“马背上的生活”适用金银器,认为瓷器易碎、不上档次,所以皇室不使用瓷器。但由于青花为外国进口料,价格高昂,所以部分小件青花普通品由国内的有钱人家使用,老百姓一般使用白釉瓷器。
元 卵白釉龙纹高足碗
一些收藏爱好者在市场上听人家说有康熙、民国仿元代青花,信以为真,以为也有收藏价值。
实际上,历代都认为元代并无青花,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英国学者经过许多考察和史料证实,才把“元青花”定义下来。
在此之前,并无如一些人所说的“清三代仿元青花”的东西。
在青花的概念里只有2种:元代青花和上世纪80年代的仿元青花。
上世纪80年代,景德镇挖掘到一些元青花瓷片,后来由景德镇陶瓷研究所进行研制仿造了大量的元青花,而且一般是仿外国宫廷器型的器物。
现代仿元青花,在樊家井做旧
目前市场上出现许多“超大件”元青花,甚至在某个私人博物馆同时出现几十件。从工艺水平历史考证,这在当时的工艺上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据了解,许多收藏爱好者只用了几千元甚至几百元就能轻易将这种大盘买回。
专家表示,之前曾引起轰动的“鬼谷子下山”成交价格高达2.35亿元,如果真的存在直径1米的元青花大盘,价格至少也要近10亿,并不是平民百姓可以在市场上用几百几千元能“捡漏”的。
大部分收藏爱好者认为只有不完美的、肮脏的瓷器才是真品。造假贩子抓住了这个心理,故意把瓷器造残,又被行内戏称为“自残”。
如“玉壶春瓶”,本来应该有一个比较长的瓶径,但造假者却把瓶颈截断,并将截口磨平,造成残品经过修饰处理的效果。
现代仿元青花打破后做旧,卖瓷片
这种赝品的成本不及数百元,如果器物完好,价格虽然可开到几万甚至十几万元,但买家会更加审慎,出手风险大;
如果器物不完好,价格就只能开到1万元左右,但买家会更加心中暗喜自己找到了“捡漏”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