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篇-13#
亲爱的小伙伴们,感谢您一路支持、跟随“走遍世界博物馆”从文明古国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腊、墨西哥、伊朗、中国一直走到欧洲系列的俄罗斯以及亚洲系列的土耳其等。现在,2021年重头戏——“瓷器篇”正在进行中……速度围观啦!
(褐釉鸡冠壶,辽)
前面说到:中国瓷器的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唐代,而第二个高峰则是在宋代。这期间虽然战乱不绝,小国频立,但在瓷业上有所建树的国家(朝代)却不多,主要的有辽、金、夏。从已知的辽、金、夏所遗存的瓷器来看,相比于宋以及后世的元、明、清来说数量上要少得多。尽管数量少,但它们却非常具有代表性。今天,咱们就通过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的辽代瓷器来见识一下辽瓷的风格。
(本文图片由M·辰拍摄,版权所有)
(白釉黑地剔划牡丹纹尊,辽)
辽国简史
公元10世纪开始,中国逐渐形成了新的格局。
公元916年,契丹迭刺部首领耶律阿保机(辽太祖)立国,国号契丹。946年,契丹兵南下灭后晋。947年,正式改国号为“辽”(983—1066年间曾重称“契丹”)。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史称“北宋”。
其时,与北宋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有东北的辽、西北的西夏、西南的吐蕃与大理。辽、宋、西夏之间曾发生过多次战争,但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了和平局面。13世纪,蒙古族兴起后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对峙的局面,实现了大统一。
辽,先后与五代、北宋并立,历时210年。1125年,辽为金所灭。
辽,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所建立。
(白釉暗花皮囊壶,辽)
辽国瓷业
陶瓷在辽国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没有陶瓷业之前,契丹人日常生活所使用的器皿都是游牧民族习用的木制器皿、皮囊和粗陋的泥质陶器。建立陶瓷业后,虽然所烧造的瓷器和釉陶器并未完全取代之前所使用的器皿,但它却成为契丹人的主要生活用具。
辽设窑烧造瓷器大约始于辽太宗朝,烧制瓷器的造型既有契丹形式,又有中原形式。这是因为辽实际上是以契丹人为主要统治阶级的多民族地方政权,而农业区居民和部分手工业工匠又主要是汉人和汉化很深的渤海人的缘故。这种社会、经济状况决定了辽烧制的瓷器造型既有契丹特色又有汉民族风格。
属于契丹形式的陶瓷制品有鸡冠壶(皮囊壶)、鸡腿瓶、凤首壶、长颈盖壶、穿带扁壶、海棠花式长盘、长颈瓶等,此类器物大多是绿釉、黄釉和三彩釉陶器。(本篇主要介绍契丹形式瓷器,中原形式暂略)
(绿釉鸡冠壶,辽)
鸡冠壶,源于游牧民族的皮囊。辽鸡冠壶有单孔、双孔、环梁、横梁等款式。鸡冠壶器身有扁有圆,也有仿皮囊缝合的针脚纹以及贴饰的皮条及带扣纹等装饰。在断代上多以壶身保留皮囊祖型程度的多少来推定时间的早晚。
(绿釉凤首瓶,辽)
凤首瓶,器形有如伸颈敛翼站立的凤鸟,顶部为花式杯口,形似凤冠;杯口下为环节状长颈;长颈上端塑有凤鸟的嘴、眼、眉、耳等;瓶身宽肩瘦足,底足外展。此器型当来自西亚,曾见于高昌壁画。
白釉花口壶,辽。
黄釉长颈瓶,辽。
(三彩釉印花游鱼海棠式长盘,辽)
海棠式长盘,又名八曲长盘。器作八曲海棠花冠式,平底浅身,宽平边,盘底有落花游鱼。其釉色莹澈,为辽三彩器之精品。
辽三彩是在唐、宋三彩工艺的基础上烧制而成的多彩低温釉陶。釉色以黄、绿、白为主基调,装饰手法以印花、刻花、划花、浮雕为主。纹饰以花卉纹为主,也有蝴蝶、鱼、仙鹤等动物纹与水波纹、勾云纹等,图案布局严谨,富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与时代特征。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