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釉面的开片,作为古老瓷器的一个特征,当然有新瓷并做旧的瓷器也可以具有开片的特征,而且也做得惟妙惟肖,但只要是特征,甚至是古老的一种特征,都是可以去细致观察,以求得在众多的认识中去熟悉,解得辨识的方法。
瓷器开片怎样产生,有多少的可能:
1、烧制完成在冷却时控制不好,出窑就发生的
2、由于材料和烧制的原因,在漫长的时间过程中,或制坯应力释放,釉面不能承受开片;
3、或烧成的胎与釉的膨胀收缩比例不同,使得釉面开片;
4、胎体和釉面同是开片;
胎质略显疏松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胎质的烧结的程度表现出胎的瓷化坚硬度,假如未达到良好的烧结温度,胎的瓷化未必完美,那么相应的青料在釉中的色度也会不是具备相应的反应呢?比如某种青料的颜色显得发黑,如明早期很多青花瓷器就显出这样的效果。那么同样,当出现温度高时,青花又会是怎样的效果呢?比如青花有种描述“烧飞了”,是否是高温的表现,还是“烧飞了”同样是欠烧呢?那么下面这件青料显得“飞”了的馆藏“雍正仿宣德天球瓶”也有开片,又该怎样理解?
又会不会是与釉的厚薄有关呢?假如是温度高、釉薄,这样烧出来会不会更不容易开片呢?
比对原版的宣德青花
烧窑的窑温和时间的变化
不同时间取出的照子情况也不一样,按时间早晚从左至右排列,青花发色也逐渐透亮起来:
故宫这件被世人颂赞的压手杯也有开片
开片只是特征其中之一,对于青花,青料的表现自然就是重点,不同表现效果之间存在明显不同的,自然就是不同品种、不同含量的钴料,对于同一时代可能存在的发色差异性,与不同时代不同青花钴料的差异就成为观察中需要时时在意的了。
如何解读出青料的差异,以怎样的特征来判断是不同的青料?这是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