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哥窑由于种种原因,给人的定论是“紫口铁足,攒珠聚沫,金丝铁线”三大特征。另有一类胎色黑,开大片,单色线纹的或被误为官、哥不分,或被认为龙泉仿官。
具有金丝铁线特征的哥窑多地博物馆中皆有,但从未见于墓葬出土,因此此类哥窑被称为传世哥窑。单色线纹的在龙泉窑址有出土,因此被称为龙泉哥窑。
传世哥窑曾被认为就是南宋时期建于杭州郊坛下的官窑产品,而龙泉哥窑是仿哥窑,时间上要晚一些。以上这些说法见诸于大量的阐述哥窑的文章中,其实其中多有不符合历史真相之处,由此也给收藏者带来了困惑,甚至于误入迷津。
要还原历史真相首先要看看古人是怎么说的,我们不要去看抄来抄去的文章,先找到源头。文献资料中最早提及哥窑的是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孔齐所著《至正直记》:“乙末冬在杭州时,市哥哥窑者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辨也。”这段话讲的是在元代时有人买了一个哥窑的焚香用鼎,由于看上去很新,虽然釉面莹润和以前的旧物类似,但总是有点疑心,因为哥窑和古官窑很像,难以辨别。
到明代,有个陆深,字子渊,上海人,弘治十八年进士,卒于嘉靖二十三年(1545年)。他写了一本《春风堂随笔》:
“哥窑,浅白断纹,号百圾碎。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处州人,主龙泉之琉田窑,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
文中讲了哥窑的出处以及制造者,同时指出龙泉和哥窑的区别。这段文献中指出:
1、哥窑创于南宋,有一位叫章生一的人所创。
2、哥窑色淡,浅白断纹,号百圾碎。
3、章生一的弟弟章生二所制类似南宋官窑,纯粹如美玉。
4、哥窑产地龙泉琉田窑。
这里所说到的章生二所烧造的应该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龙泉窑,现存最漂亮的当数四川遂宁出土的的龙泉青瓷荷叶罐:
这批出土器实证了章生二所烧造的龙泉窑绝对是纯粹美如玉。平心而论遂宁出土的这批龙泉瓷可以说得上国内收藏的古瓷中的绝品。不管汝窑、官窑、元青花名头如何之大,真的鉴赏起来这批龙泉应该首屈一指。
再接下来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高濂的《遵生八笺》又有别论:“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二窑烧造种种未易,悉举例可见,所谓官者,烧于宋修内司中,为官家造也,窑在杭之凤凰山下……哥窑烧于私家,取土俱在此地。官窑质之隐纹如蟹爪,哥窑质之隐纹如鱼子,但汁料不如官料佳耳……”。
这段文献中指出:
1、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
写上面一段的陆深卒于1545年,高廉的《遵生八笺》写于1591年,前后相差46年。这并不是很短的一段时间,按常理陆深的讲法要正确一些。
2、修内司官窑是真正的官窑,而哥窑是民间私窑,但是所取土在同一地。
如果取土在同一地,那么哥窑的窑址应该也在附近。这样就和前面所说的哥窑产地在龙泉就有了矛盾。
3、官、哥的表象差别:官窑开片为隐纹,像蟹爪般的曲折形状。哥窑开片也是隐纹,但像鱼子。而且哥窑釉质比不上官窑。
这句话中有许多疑难之处,首先一个就是隐纹,这个隐纹如何理解。一般来说可以理解为隐隐约约有开片纹。也可以理解为这种开片纹不管是蟹爪还是鱼子都是不明显的,在釉下隐约能见到。
按日本人的研究,修内司官窑约建于南宋绍兴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142年,那么到明代的陆深和高廉时已经过了近四百年。也就是说陆深和高廉所看到的南宋官、哥窑瓷器最老的已经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在经过了三四百年以后,官、哥窑的开片都只是隐纹,那就只能说明最初刚生产出来的官、哥窑瓷器不一定有开片纹。这就驳斥了一种说法:哥窑是烧造出来就采用一定的办法比如泼水突然降温形成开片的。
我强调这一点主要是想搞清楚官窑也好,哥窑也好,尤其是哥窑,它的开片线究竟是先天生产出来的,还是后天釉胎不同步收缩而慢慢产生的。搞清这个问题对鉴定到代的官、哥窑很有用处。
比如下面这件是日本船木家藏:
这件瓷器按日本人的记载是南宋官窑,而且是郊坛下窑口的产品,因为可以明确的看出它为黑色胎体,这是很典型的紫口铁足。看它上面的开片线,毫无疑问绝不是先天所有,而是后天产生,这个盏很好的注释了什么是隐纹,而且属于蟹爪纹。蟹爪纹就是开片线直且有突然转折,就像螃蟹的八个爪,一般都呈120度转折。
以这件器物再来联想哥窑,我们就可以想象出哥窑的胎体表现一定和这个盏非常接近。因为明代高廉认为哥窑取土与官窑同地。
哥窑的纹既然也是隐纹,那么隐隐约约的情形就应该和这件差不多,差别只在于哥窑是鱼子纹。这里就引出了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样的纹路叫作鱼子纹。百科中解释鱼子纹为“瓷器中纹路开片,形成许多细眼者。”瓷器开片中还有一个名称叫“百汲碎”,也被用来指称哥窑开片。但是鱼子纹和百汲碎纹一直没有很好的定论。下面有个盘子,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用来讨论倒还不错:
如果要说百汲碎或鱼子纹,那么这个盘子上的纹路很像。但是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哥窑器中如此纹路的却不多。下面是故宫收藏的几个哥窑器:
这几个碗要说鱼子纹实在是很勉强,其中有两件倒是金丝铁线。那么故宫的这几件说是南宋哥窑,它的依据在哪里?我不觉得会有明确的从南宋传承下来的铁证,基本上也是前朝、当世的一些鉴赏家所定。所以以这些器具去确定南宋哥窑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再看看台北故宫的藏品:
依我看台北故宫的藏品要优于北京故宫,但是很难说有那几件真的是到代的南宋哥窑,其中有不少叫我看也就是明代仿。要是这些在一般人手里,大概枪毙的多。
在中国的官方研究中也不是不清楚有问题,所以有一个说法就是这些器物都与古记载有别,只能将它们定为传世哥窑。
日本人也说他们有一件,请看:
这件是清宫旧藏,背后有乾隆刻诗:“挣钉犹是宋窑遗,冰裂纹存釉水滋,一例凤凰山下土,不经陶练孰珍之?”
如果这件确实是宋代哥窑,那么有一点必须确认,那就是宋代哥窑和北宋汝窑一样是支丁烧。看了这么多关于鱼子纹还是没有定论,所以我觉得只能放弃,还不如老老实实的根据这几件总结归纳出一些规律。
第一条有支钉。
第二条釉水肥厚。
第三条开片纹粗、颜色深,图案随意。
日本的研究者大体上也是这些意见。
上海博物馆藏:
大英博物馆藏: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