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斗彩瓷器有那些特点?广州耀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专家表示;斗彩瓷创烧于明宣德年间,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结合的一种瓷器装饰品种。“斗彩”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清中期的《南窑笔记》:“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在明代彩瓷中,以成化斗彩成就最为辉煌。明中期后斗彩瓷工艺日渐式微,逐渐衰落,直到清代康熙时期又获得了新生。清代斗彩工艺一改成化斗彩的“叶无反侧,四季单衣”的风格,绘画更为精细,图案性也较强。康、雍、乾的官窑有不少精品斗彩瓷产出,其中以雍正斗彩成就最为突出。当时瓷器的烧制颇受政府重视,不但有年希尧、唐英等一批得力的督陶官倾力监督,雍正皇帝本人更是经常亲自过问,最终促成了我国斗彩工艺史上的第二个高峰。
清朝斗彩瓷器的产量要大于明朝成化时期。康熙、雍正、乾隆官窑也有不少精品堪与成化斗彩媲美,而且出现了较大的器型。总的来看,清朝盛世的斗彩瓷器大多数绘画精工,改变了成彩 "叶无反侧"、"四季单衣" 的弱点,图案性更强,但也失去了成彩清秀飘逸的风采。康、雍、乾官窑都有一些仿成化斗彩产品,特别是雍正时期己能有把握地仿烧出成化斗彩,但这些仿品大都署本朝年款或不落款,只有少数寄托成化款。对这些器物要从胎、釉、彩绘等儿个方面仔细辨别。另外雍正时期还烧成了粉彩斗彩,使斗彩瓷器更加华贵。乾隆以后,斗彩仍在生产,图案内容多为花草,且多团花,延续了清朝盛世时期的风格,但笔法日渐草率。
清代,朗士宁等人将西洋画技法带到中国,自康熙朝始,内务府及养心殿造办处将其大量融入陶瓷工艺,以油画技法为基础的珐琅彩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发晶釉面,则以西洋硬笔画技法为基础,精到细腻的笔法,糅合彩瓷工艺特有的渲染效果,辅以粉彩的写意,呈现出疏密有致、刚柔相济之状。而珐琅所独有的色彩凝练更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效。
三种不同风格的工艺,反差强烈却又浑然一体、风格迥异却能相互提携,争奇斗艳中构成一幅情趣盎然的生动画面,故名:逗彩。
清代斗彩以雍正朝最有成就,在纹饰布局,色彩配合和填彩工艺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突出成就具体表现在:一、仿制明代成化斗彩的成功,所仿成化斗彩罐、鸡缸杯、马蹄杯等几乎可以乱真;二、突破了过去单纯的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的传统工艺,将粉彩与釉下青花结合在一起,使斗彩变得更加秀丽诱人。雍正斗彩的图案设计与粉彩相似,基本上以花鸟为主。所绘斗彩,先以淡描青花勾出纹饰轮廓线,再填以各色细润的彩料,施彩薄而浅淡,真彩准确,很少溢出青花轮廓。红色油润,绿色似水般莹亮明彻,布局简洁幽雅。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