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瓷器比拟是个人,那么他的高低胖瘦,手脚的长短,头身大小就像瓷器的器型;穿什么样式的衣服用什么样式的饰品,就像器物上的各种纹饰和款式;衣服质料和饰品上的花纹色料就像纹饰彩料;皮肤就象釉面;身子骨肉硬朗与否就像瓷胎的硬与松。
但问题来了,古人做的每个器物的大小形状、胎釉的感观,现代人也有办法做到。画的山水、草木、花鸟、写的字款现代人也会画得与他们一样潇洒、流畅及自如。宋朝皇帝宋徽宗的瘦金体字和花鸟,现代人也能模仿得一模一样。有些鉴藏者,把器物的厚与薄,某一个小部位的高与低,肥与瘦,宽与窄,发色绝对如何?变成一个“不到位”或到位的“-点定真伪”的理论,通过这些我们只能去判断一件瓷器的时代风格,并不能草率地作为断代依据!
我们不能忽视一个问题:历史上一个器物能完整地留存到现在,能在现代人的手里出现,有它各种特有的遗藏环境,难免带上历史留在其身上的痕迹。 瓷器永远不会仿造到与历史遗存的某个器物一模一样,具有历史韵味。对于老瓷器与现代仿古的瓷器,我们可以通过几十倍甚至百倍显微镜、放大镜细微观察釉面,从釉中气泡腔里的状况,找出真、伪的“老人斑”、“皱痕”,去鉴定认识器物的真伪 。
首先,我们务必要弄懂老的瓷器是怎么老的,老瓷器的存在有几种形式?各自的特点如何?老的特征在哪里?
当器物是历史传世品,长久的空气氧化、及阳光的照射,器物的釉面会自然被润化。如是碗盘类圆器,或瓶罐类琢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少不了被用过。器物难免接受了水洗、抹布擦等脏物的污染,它的已破了的气泡会被沁进点点的脏污物,而这些脏污多数是有机物,有机物随着岁月而渐渐被细菌碳化变黑。因岁月长短的关系及气泡破孔的大小,或其他外来压力不同的原因,一部分气泡被沁进一点点,一部分气泡只有半个空间被充塞,另一部分气泡会全个被充满,形成了瓷釉中一个个有不同色块的气泡体。
用百倍显微镜观察传世品釉面气泡,气泡里有一些是被脏物充满形成一个圆凸的半圆小球体,有一些只有半个黑,有的气泡只有点状黑块,有的只在环边发现沁入物。气泡里沁污物有满圆的、半月形的、块状的、点状的、凸起的、平面的各种形状都有,如图171。
传世品瓷器,釉面气泡上的小气孔有先生成与后生成之分。孔也有大与小之分,外污物沁入也有先后。在同种环境下,古瓷器釉面里的受沁气泡,有深黑色的、浅灰色的、外污物沁入气泡愈久色愈浓厚,慢入的气泡色就淡了。
瓷器烧成后釉层里的气泡,破的比例较少,各个气泡穹顶上的玻璃状泡膜厚薄不均,有的厚些,有的薄些。气泡膜在长年累月被使用过程中,受外力的摩擦、磕碰,先后有一定数量的破泡出现;器物又经常受酸水或碱水的浸泡,气泡膜薄的地方,就会慢慢溶出一个不规则的小洞来,有些原来已固有的气泡小气孔也会被扩大。这些新溶出有小洞的气泡,也同样有先后产生之分。先产生的先被脏物沁入,历史越长,气泡里的积聚物越多,碳化愈彻底,气泡愈反映出黑色的浓厚;反之气泡里积物就较少较淡。
器物如果没有上了年岁,百年以上,气泡不能在短时间里沁进那么多脏物被细菌碳化。出土瓷器也如此,出土器物釉里气泡原来的状态同样与传世品一样,只不过气泡里沁进的外来物不单是有机脏物,还有无机复合矿物结晶(红泥杂土),多是赤黄色。如图172。
历代的遗存器都有此特点,用此特点去寻找真的传世品及出土器,真假就较易分开。但也有一小部分有特殊,当代器物在特殊环境下,几十年后气泡也会被充入脏物,在鉴定时应加以注意。比如每天在用的瓷枕头、或是天天要被手触及的器物,也有被污沁的气泡。这些被污沁气泡都集中在器物常被接触的某部位上。
历史遗存的瓷器,如果已被用过,那么它的釉里气泡必定有黑色的有机物先沁入其中。后来,又被外来事件再把它埋进土里,如埋土是黄泥、红泥是各种无机矿物质混合物,经过日日月月的雨水或其他外来水浸泡,水中溶解微量的无机矿物就会逐渐沁进有孔的气泡里。干了又湿,湿了又亁,年复一年,整个气泡的空间就会被赤黄色的无机矿结晶物充饱,如图173A;有些是因为外来亊件而被埋藏于山间,后来又起用,瓷釉面上那些有孔气泡(也即己破的气泡)先己经沁进赤黄色无机矿物,被启用期间又沁入灰黑色的有机物,如图173B;
有一类,未曾使用的新瓷器被埋进土里。如果这些埋藏瓷器的土泥同样是赤黄土壤,那么,因被埋的瓷器久经时间,釉里面的破气泡都会沁入了无机矿物溶解液,而逐步形成赤黄色的结晶体充满其中。釉面上还有一些气泡后期才被腐蚀生出小气孔,前期无机物没法沁入,破泡时间较短,赤黄色无机矿物没有把破气泡充满。此类埋于赤黄壤土的未曾被使用的瓷器在显微观察下,气泡中就只有浅薄的赤黄色无机矿物了,如上图174。
无机泥土中有些物质是瓷釉被腐蚀分解的促进剂。但虽能促进釉的腐蚀分解,但它的作用极微小,没有长年累月是看不出有作用的。埋于黄、红土壤的器物,釉泡上原有的出气孔是很微小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此小孔口沿会被泥中的无机物质促进分解,腐蚀使气泡的小气孔变大。气泡穹壁较薄的地方,也会被红土壤中的无机物质促进分解,更昜使气泡穹顶壁破损生洞,让泥土中的无机矿物能在不同的时间段逐渐沁入。这些无机矿物沁入到破气泡里, 同样会促进玻璃质的气泡穹顶腐蚀分解,分解物和泥土的无机矿物渗合凝结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金黄色的穹形半球体圆小点,分布在器物各部位。在红壤土中,瓷器的釉面长期接触到红壤土时,穹面哑光,并无反光闪点。如图175。
这类在土里埋藏的历史遗存瓷器釉中的气泡,用百倍显微镜就能找到有少数气泡里面藏有黑色有机物质,也有不同时期后沁入气泡的赤黄色无机物矿物质。有整个气泡都是黑色的,也有整个是赤金黄色的。更有些气泡里,有机灰黒污物与赤黄色无机矿物黒红混杂其中,如图176。
这些气泡沁污特征,都是历史给予老瓷器身上的遗迹。
以上各种现象,历史古器物假若在相同的环境及日常使用条件下,器物走过的历史长短,被日常使用过的时间长短,而釉面及釉中气泡先后发生物理性的强弱变化成正比。但是,并不是绝对的!看烧制成器后的噐物釉貭的优劣,是否耐酸碱的腐蚀、及耐磨程度,釉貭的优与劣会左右釉面釉中气泡后期的物理形态变化。相对来说,器物年代越久时间愈长。或者处于咸性较强的环境中,器物釉面氧化较深釉中的气泡被分解腐蚀就越严重,釉里破泡比例就越多,气泡的完整性会越差,气泡边缘较模糊不清;年代越近,或在不是咸性环境里,破泡较少,气泡较完整,边缘也就较清晰。釉面氧化度较浅。
同种器物处于同种环境下,年代越远或经常受用,釉面变化愈大,沁进外来污物的气泡相对多些。整个瓷器釉面的破泡里,有机物丶无机矿物丶无机结晶物充塞其中,沁污物在里面形成各种物理形状。气泡从墨黑到灰白、从赤金红到淡黄,各种层次色调的气泡会在釉层里较多地出现;反之,年代近的或受用时间短的器物,破气泡相对较少,被外来污物沁入的气泡分布在器物釉面里也较少,零零星星。但,这都是个大概,并不是绝对!因历史遗留物所遗藏的环境复杂多变,故气泡沁污物也复杂多变,釉里沁污气泡数量占的比例也复杂多变。有一些名贵精品类瓷,诸如成化斗彩器,历代收藏者极为珍惜,只深藏而少露,故其有些器物釉里有沁污气泡定然会少些。
每一个老的瓷器釉层面都会有少数的破气泡,破的气泡里必沁藏有外来污物。不管是什么物质,能自然地慢慢沁入,或在被使用过程中被不自觉地人为把污物压迫进破泡里。 因为瓷釉里的气泡很微小,它的破洞更微小,外来物要从微小的孔洞外进去,是需长年累月的历史时间,才能把气泡里的空间堆满。有些器物在下土之前因为有开片,裂纹把完整的气泡撕破,接近它的外来物也会从细窄的裂纹间隙进入,使在裂纹下的气泡有一部分也会充入外来物受沾污,如图177。
新瓷器没有气泡被沁污的问题。新瓷釉面上虽也有己破的气泡,一些也有开片纹,也被日常用了,因历史不长,釉里气泡一时进不了那么多的脏物。假如被作假埋入土里了,也因时间不长,有机物质、无机矿物质短时间没法沁入,无法在新瓷器釉面的破气泡里卧藏着。有机物如能沁入气泡里也没法在短时间内被细菌碳化。因为原有破泡小孔极为微小,里面还蓄有气体反阻,水带着溶解的有机物质或矿物质在短时期内难以充实气泡腔。
如果用特殊的造假方法,用腐蚀瓷面的化学药品加泥土,把器物包裹后,放进烤箱加热,使之釉面人为地产生土沁假象,冒充出土老器。这种做假的方法,也没有办法使釉中的气泡腔沁满有机物、无机矿物。只是把釉面破坏。如果人为地把釉面部分气泡的玻璃貭穹顶破开一个小孔,强制性地把山泥沁进气泡里,这是很难做到的!原有破气泡上的小气孔也会被砂土堵塞住了,必然气泡里沁不进外来污物。
老瓷、新瓷的鉴别,就应该从器物的“皮肤”——釉面开始,只要发现器物的釉中气泡有沁入物,灰黑的或是黄红的沁入物,形状应有部分饱满,有色气泡形成一个圆鼓的灰黑或赤黄半圆球体,并且,还有一些气泡里沁入物零零星星,还未充饱满整个气泡腔,有色气泡色阶深浅层次变化多样,有些瓷器又有沁色的牛毛纹,这就是老器。反之,没有此现象的瓷器,应是新瓷作伪器。
大部分伪古瓷多数是用破坏釉面使新瓷变“老”的方法。器物釉面破坏,又弄得脏又黑。这种瓷器逃不出显微镜下的微观观察鉴定。但是,也有极少的一小部分老器物,釉面气泡及牛毛纹没有老的特征,这应加以仔细鉴断。
一、库存品,传世品。这种器物只有在北京故宫僻静的库房里才存在。因为没启用,原封不动,至今还在故宫瓷器仓库里存藏着,几百年从没有被人用过摸过,也没有泥土和脏水浸泡过,器物如新。釉中气泡干净晶亮、釉面光润。民间也有这类情况的器物,量极少极少。
二、窖藏品。有些窖藏器刚好是存藏在窖里某一个角落,没受到倒塌的泥土压着,藏东西的地窖地势又高,环境也干燥,少有雨水、脏水浸渗到器物,或浸泡时间短暂。器物又是新瓷器藏进去,这种条件下的藏瓷,釉面与釉里气泡是干净亮丽的,釉面会很润泽光滑,气泡里也干净晶亮。
三、陪葬品。陪葬品也有此种情况,古代高官、富豪,他们有钱有人力,墓穴的建筑坚固又防水。如果墓的地势高,不积水,不漏水,也不塌方。在墓穴里某一个干净的位置上的瓷器,不会接触到泥水、脏污物,此种器物釉层气泡也不会被外来物沁入,故此种出土器也很润滑亮丽,气泡里面干净,查遍整个器物釉面,被污染的气泡没有存在。
四、另类藏品。这类藏品是处在大器件里的小器件。日常生活中人们喜欢把闲置着的器物大件套小件放着,减少占地方。传世品、窖藏品、陪葬品都有此类情况。小件受到大件保护,泥土和水有可能未淹上。这种小件器如果是新器被藏,釉里气泡是不会被沁入污物的。
以上这四种特殊环境里的藏品,在所有的文物市场上的流通量极少。此类器物的鉴定只能靠观察它的釉面是否润泽、肥腻,纹饰、器型、胎土、彩料、书款是否符合那个年代的特征,去判定真品与赝品。没经验的藏家最好避免接受。
有个别出土器,虽然在它身上找不到被沁污的气泡,但是它的釉面有牛毛纹,有些牛毛纹已经被沁色,洗擦干净后,用百倍显微镜观察是浅黄色或是浅灰色,也有少数是深黄深灰,布擦水洗都不褪色,釉面也润泽,加上其他特征也可以佐证是历史遗留的老器物。此多是小器物,有的比较名贵。老瓷器上面牛毛纹被沁进的色彩是洗刷不掉的。
老器物身上的牛毛纹不单有老划纹,还有更大量的新划纹,特别是出土器。
刚出土的瓷器上面粘满了泥沙,洗刷不小心过度用力时,有部分器物会被留下了横的竖的多划平行纹,还有弧形纹等各种走势的划纹。特别是器物的足底处,藏泥多又贴紧。洗净时足底釉面会被泥砂擦出更多的牛毛纹。洗刷小心时可避免器物上产生的牛毛纹。 老瓷器上新的牛毛纹和老的牛毛纹会掺杂相交在一起。器物经过用浓度低的洗洁精水把泥灰快速地刷洗干净后,用清水冲干净,晾干,用百倍的显微镜就能分辨出老的牛毛纹和作伪上去的新的牛毛纹:
新的牛毛纹,它的条纹槽里发光刺亮。还有一些新的牛毛纹在放大镜里,也能看到被沁入的泥土颜色。但这些牛毛纹纹槽某一段上有被硬泥遮盖,是做假土沁时留下的状况。伪器为了骗人家相信其是出土老瓷,把泥土加上化学药封在新瓷上,在六、七百摄氏度左右的烘箱烘烤,让新瓷釉面沁入泥土假土沁,没经验的收藏者认为是出土器接纳了。老的牛毛纹色彩更深,条纹槽里是深黄或深灰色,也有淡黄色或浅灰色。而纹槽上没有泥土紧固粘着,如有,湿布轻轻一擦就没了。
百倍显微镜观察被鉴定瓷器上肉眼看不见的细微牛毛纹:老瓷器釉面上的牛毛纹是淡黄色至深黄色,或浅灰色至深灰色,如图178。也有很多后划的发光刺亮的牛毛纹。新瓷器上只有发光刺亮的牛毛纹,如图179。出土老瓷器多有沁污气泡,但少有牛毛纹,也是正常的,多为历史新瓷或名瓷被埋藏,历代收藏者爱护有加。出土老瓷器部分没有沁色的牛毛纹。但必有被沁污的有色气泡。
百年以上的老瓷器釉面中,如果没有寻找到沁污的气泡或者沁色的牛毛纹等老器的特征,那是说不过去的。如说得过去,最好建议收藏爱好者别接受,别买。如果直观感受到一个瓷器是老的,又有以上所介诏的老瓷特征,假设买了也不会全部是做旧伪品。在相同的环境中,一个瓷器釉层里面有被外来物沁入的气泡多或少,与器物产生的年代长短及被用过的时间长短成正比。但,不是绝对的!老瓷器遗存的环境及釉面的抗腐蚀貭地能影响此种正常比例,是常见的。因为历史上古器物遗存的环境复杂多样,器物釉面沁污的气泡多与少,不会是绝对地反眏器物历时的长短!
版权说明:图文来自网络,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立即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