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最早并不为人所认知,英国学者霍布逊(R.L.Hobson)是世界上首个发现并且记录元青花的人,他著作的《明以前的青花瓷器》一文,为元青花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005年元青花鬼谷子下山拍出了2个多亿以后,元青花开始受到世人的宠爱,也导致了景德镇元青花仿品销量大增,仿品层出不穷,并且不断的改进仿制工艺,从最初的低级仿品逐步进化到柴窑烧制的高级仿品。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
关于瓷器的鉴定很多人都走进一个误区,就是在鉴定过程中都去找相似点,我们很多书籍学者大部分谈论的都是某个时期的一些特征,比如器型,青花发色等等,实际从理论上来说化学料可以调制出接近任何一种青花的发色。
比如说元青花分为延佑型和至正型,延佑型大部分使用国产料,研究非常少,我们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在至正型元青花,至正时期的元青花大部分使用的是苏麻里青料。
元青花松竹梅纹八棱兽耳大罐
我们的研究学者或者鉴定专家都知道苏麻离青是低锰高铁型原料,发色有如下特征:
(1)呈鲜艳的靛蓝色,略含程度不同的紫色,有些呈非常幽雅的紫罗兰色。
(2)有浓淡色阶,勾勒线条较深,填色颜料较浅。颜料积聚处有蓝黑色斑点,釉面下凹并哑光。
(3)颜料比较细腻均匀,线条边缘稍有晕化。有些呈色浓重,有呈放射状流散。
苏麻离青呈色有如下缺陷:
(1)苏麻离青因高铁低锰容易产生“铁钴斑”,铁钴斑经常出人意料地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影响瓷器的整体美观。
(2)釉里黑是苏麻离青发色不正所致,不利于呈现均匀一致的蓝紫色。
(3)苏麻里青颜料加热后很容易流散,产生“晕散渲染”,不利于勾画人物、动物、植物等的细部特征。
元青花鱼藻纹罐
其实这些特征景德镇造假者也都知道,并且可能比专家有更加深入透彻的研究,毕竟景德镇得到元青花标本并不困难,而且要掌握这些特点并制作出相应特征的青花并不是十分困难,因此研究学者或者鉴定专家如果单单通过这些特点来鉴定元代青花,以及后来的永宣、成化、嘉万、清三代青花等,那么就会走入一个鉴定的死胡同,鉴定一定是不要去研究像的地方,而是要去研究不能仿的地方,目前笔者任职于香港福羲国际拍卖行,负责于市场藏品征集一职如手上有珍贵藏品,困于出手,可咨询福羲孔生:壹叁零,肆玖捌捌,肆捌捌叁量大可无前期费用。只有了解透彻了这些不好仿不容易仿的细微之处,在鉴定过程中不管仿品如何均能一眼判断。
因此在研究和鉴定过程一点要去了解当时的工艺材料特点和制作工艺的本质。就笔者在景德镇学习仿古青花烧制的经历,谈谈元青花就造假者来说不好仿,甚至不可仿的几个关键要素,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元青花凤穿花卉纹玉壶春
1、鉴定是需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比如说元青花纹饰繁密,层次较多,通常说是“满画”,七至九层纹饰为常见,有时多达十几层。至正型元青花大器的绘画技术和艺术风格不只前无古人,并且后人难及其项背。大气、豪宕、洒脱、潇洒,显现了画师们特殊的功力,留下了这种大气庞然的永存的作品。
至正型元青花是没有重笔的,一方面是因为画师高超的技艺说明他心中在没画之前心中就已经有了整个图案的布局了,另外一方面我们应该从元代材料和工艺的特点来看待这个绘画工艺,因为元代使用的是麻仓土,麻仓土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是疏松多孔,像压缩饼干一样的。那么在这样的材料上面绘画是非常容易晕散的,就像在生宣纸绘画一样的道理。而且本身苏麻里青料也是十分容易晕散,如果绘画技艺不到家,就会造成重笔的地方散而不收,整个瓷器烧制出来以后,就会十分的难看没有任何艺术性,加之当时的麻仓土和苏麻里青料是十分昂贵的,那么就迫使了画工必须具备高超的绘画技艺。对于一个不规整的器型上绘画如此繁杂的图案,并且做到一笔不重复,这一点是今天的仿古高手们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达到的技术水平,以后也永远达不到这个技术水平,因为所处的环境和学习氛围都发生了变化。
元青花牡丹龙纹尊
2、元代青花的绘画技巧也是鉴定的要点,元青花由于青料的原因,他都是小笔先勾勒出大致的图案,然后用大笔来渲染,造假者往往就是一支笔在绘画,这也是重要的鉴定依据之一。
3、元青花的罐瓶类的胎体多数是四段三接,也有五段四接的。接口分别在底部、腹部、颈部。用泥条粘接口,接合处有显着凸起。其实这个技艺是十分高超的,古代是几段拉坯出来以后,胎体是能够基本吻合的,那么在胎体的结合部位是看不到修胎痕迹的,只会看到泥条挤压或者抹平的痕迹,是十分自然的。并且元代是不太注重内壁的,因此内壁大部分都是当时的工匠拉坯时候留下的指纹。今天的仿品大部分都是需要铁刀修整一下的,这都是细微的不好仿的地方。
元青花牡丹龙纹罐
4、元青花大多为宽而较矮的圈足。这样的圈足是古人高超的技巧的一个体现,对于一个罐子来说古代的匠人就是用竹刀一刀挖成,绝不拖泥带水再去修饰,有的能形成一个小的鸡心凸,有的有细细的竹刀旋纹,如果看到底足有多次修胎的痕迹那一定是现代仿古者技艺不到家的修胎痕,并且麻仓土实际上是疏松多孔的,那么底部的气孔的方向一定是随着竹刀修胎的方向的。
5、元青花的上釉工艺总的来说有几种大罐一般都是浇釉法,小一点的器型很多用浸釉法,对于大盘来说用的是甩釉法,每一种上釉工艺呈现的特征是不同的,比如说大罐通常器底、器内盖内不施釉,但大多数器内和器底见有釉斑。其实底部的釉斑是浇釉法上釉时流淌到底部,在修足的时候会刮去一部分釉,所以底部的挂釉一定是自然的流淌的,而不是人为甩上去的那种。
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
总的来说古代匠人高超的技艺会形成很多不好仿的地方,我们在研究和鉴赏过程中一定要去发现这些不好仿的地方,而不要走一些共同的特征,并且仿古制作早就能仿的特征,只有跳出了这个死胡同才能够鉴赏方面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才能在鉴定文物的路上越走越远。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