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书画 吴冠中 收藏 专访 北京 上海
 
  主页 > 瓷器陶艺 >
 

瓷器胎釉、器型、纹饰、彩料的鉴定

时间:2022-03-07 14:50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点击:

鉴藏家应知道,据所有历史资料考证,全国古代制瓷业从来对瓷器的器型及其纹饰都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执行标准”。历代皇帝也没向全国瓷窑颁发过瓷器的器型、胎釉、彩料及纹饰的“执行标准”旨意。只有限制某种纹饰与釉色,是皇家专用的民间不准用。

自明洪武时期设御窑厂,历代皇帝只有个别器型是按皇室下达的图样生产的,清雍正与同治、光绪时代多如此。然而,鉴藏家老是以某一馆藏或一考古出土器物作为排比样器,去排比所有被鉴定的类此器物对照某一部位、某一点的高低肥瘦、纹饰图案一划一撇是否到位、色彩是否纯正?借此断其被鉴定器物的真伪。如此鉴定器物致使多少真东西被“看走眼”。

瓷器的器型、胎釉、纹饰及彩料在中国陶瓷历史上确有其时代的某种特征。各个朝代皇室及其平民百姓,对瓷器的实用造型及艺术造型,与装饰图案的爱好都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着。然而,每个朝代的窑口千千万万,制瓷业都在山里,因为交通原因各窑口艺人交流甚少,产品的销路也分别在各个地方有自己的消费区域与消费群体,所以民窑的器型、纹饰在同时代有地域不同的异变。比如中国东北人的模样与南方人的模样总体就有明显的区别;同个时代江浙的民居与两广的民居外观造型也有明显不同。官窑瓷器因为多数是在一个地方统一烧造,或是朝廷来图照造,部分器型、纹饰会较统一。但,古瓷无论官窑民窑,无论有图样无图样因为都是手工制作,同类瓷器器型也不会象现代机器所做的一模一样,纹饰也不会似定板印刷上去的,横竖一致撇捺一范。

如果一个人,早上上班开始写自己的名字,按上班时间八个鈡头重复地写到下午。看看对比一下,早上写的字会不会与下午写的竖横点撇捺都一个样?肯定会不一样的!何况古时人的劳动工时不只八个鈡头。每天画的画,写的字并不是自己经常写的。有时心情好,工作做得完美细腻些,笔划也美些;心情坏时工作做得粗糙些,笔划也了草。这是人的情绪影响工作行为的实际状况。何况一批同类的货品,其成型及纹饰不只一个人所作。成型有多人,画纹饰也必须多人。人多了,同一批相同器型及其纹饰图案的器物,烧制成成品后,其器型、纹饰图案表现的手法、笔法,笔划的结构也会各有其特点,定然各有所不同。这一点不可否认!民窑、官窑都如此。反过来严格的说:世上根本难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遗存器。

形成于某个历史时段的一个器物,有它特有的器型、胎釉、彩料、纹饰特征。专家掌握了这个器物的特征,即会被定称谓某个朝代的“朝代标准器”。中国历史战争频繁:如民族自己内斗,或是外国侵略,对我国历代的瓷器破坏几乎是毁灭性的!民窑也好,官窑也好,有些器型、纹饰当然会在世上被消迹。肯定地说,有部分瓷器的器型及纹饰已是失传于战争破坏与自然损坏中。受自然损坏的或受战争破坏后而遗存下来的器物,其中也有部分器型、纹饰是另类的,至今也应在地上或地下被藏着,尚未有被专家发现。特别是官窑产品,相对于民窑因生产量较少,遗存下来不多,历代藏家都喜欢珍藏,少露于市面。

再者,朝代与朝代过渡之间,有过渡器物,其器型、胎釉、彩料、纹饰在朝代变换交接中产生,要全部认识它们只有从水里、地下中出来,才使我们增添了一些新的认识依据。

历史上的陶瓷器的器型、纹饰特征也有间隔若干代后,又被后代制瓷艺人拾取参照,用于后代制瓷工艺上,会产出部分器型纹饰与前代巧合的器物。所以,把一些遗存在世上的瓷器,从现有瓷器图录中査不到的器型及纹饰,又没有可依样的“排比器”对比参照,就认为是伪器,这是“瞎子摸象”式的鉴定。决定器物的真伪应是结合历史现实,万不可老套呆板。应该提醒,各朝代的器物器型、彩料、纹饰除了少数一些是帝王指定图形烧造外,(如清代雍正朝皇帝喜欢亲自参予瓷器纹饰设计及器型设计)。多数都是瓷工们以宫廷喜爱为主格调,加上自己的想象去创造设计的。因为是手工,艺人又多位,瓷坯也有不一致含水量,较干或较湿。所有同类型器物的厚薄、高低、阔窄、甚至重量大都是不会统一,除非是现代的制瓷流水线用一个模式统一制造烧出。

古代的制瓷业,尚若是要求严格的御窑厂,如果同一个人在同一个时候制作两三个同样瓷器,其器型、胎釉、彩料、纹饰或其貭地厚薄也许会是一模一样(实际很难,要一模一样花费的时间很多,除了要专门仿造)。不同批的,一定有些变化,这是铁定的事实!鉴定瓷器应知道,单是御窑厂的制瓷工匠,每个工序都有“作工”多人。宫廷定下来的制造数量不是只靠一个人单独能制作完成。所以对一个器物的器型、纹饰有时可以研究他的细小特点,有些是不应拘于某一点的不同,而去判定真假。“作工多人”就说明同类器物,器型及画面笔法风格应有多样化,构图虽一致,下笔运笔有所不同。只定于某点某部位上与所谓“排比样器”排比对照,以狭隘的相同与不同的鉴定理念,是会鉴错的!这等于认为历史上某一个朝代同类器型丶纹饰的瓷器制作,不论民窑与官窑,制坯与彩绘各个工序全由一个人所为,否认了“作工多人”这-事实,此实际吗?古瓷的鉴定如果死呆地用“排比法”,那就可能成“瞎子摸象”,研究一个自认为是真古瓷,而去排比另一些瓷器而判真假。可以说,世上没有第二个与排比器一模一样的器物。

如图78与图54明代的不同朝代梅瓶,瓶口颈部同样是梯形特征,如果用书本上的:明代梅瓶口颈部“决无梯形感”的理念,此类瓶作为排比样器,用排比方法鉴定如此类形状的明代梅瓶,岂不是瞎子摸象似的大错!“真”与“伪”会被颠倒的。

“器型、胎釉、彩料、纹饰”,每个朝代有它自己的形态特征,虽这是已知规律,但不等于未知的就没有。一概否认后发现的器型、纹饰存在;或否认后代没有前代那种器型及纹饰,认为隔代的器物其器型、胎釉、彩料、纹饰的某一个部位不能与之前朝一致或是另样,如某部位与前代一致或图录中找没有的另样纹饰、器型就判为伪品,这是鉴定上的一种不应该犯的错误,不符合事实,也不科学。

随着时代的推移,未被发现的的另样古器物会愈来愈多。某一个时代的型器、纹饰会在另-个时代产品上出现,而用已知的某一个时代的特征,去排比对照另一个现存的器物是否各种特征与之吻合?而决定它的真、伪是会错鉴的。古瓷的鉴定应是科学的、仔细的、合符实际,不可用原始而呆板的方法去鉴定新发现的物件。

但是,鉴定者也应知道,每一个时期,或每一个朝代都有时代生活习惯的实用器,有当时人们喜欢的艺术造形及纹饰。这样才产生了各个朝代器物各自的时代特征,也就是所谓朝代的“标准器”。这是不可忽略与否认的。特有的时代器型、胎釉、彩料、纹饰也是历史遗存器物分时代的重要依据,这种依据甭想否定。但是,认定时代特征界限应较模糊。某朝代的标准器的纹饰、器型有些会延伸到下个朝代才被弃代。

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中这样指出:“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发现一项工艺和某些纹饰会跨越几个世纪,因而很易受其迷惑。”

这是耿宝昌先生多年的实践发现告诉了鉴藏者。如浙江的紫砂茶壶,自明代至民国,都有不同的艺人在生产,只为泡茶这样一用具,它的器型虽有时代变化,有的跨越了百几年后产出的茶壶,也与先人做的遗存器一模一样的巧合。

瓷泥做的瓷器也如历代艺人用沙泥做茶壶,每朝代产出的器型千变万化。或是随艺匠的爱好;或是时代观感的爱好;或是为当时社会日常应用的需求而造型及上纹饰。器物器型与纹饰多而复杂,有些还会有意无意地复古。历史朝代的不同而某一造型的茶具会重复地出现在好茶者手中。明成化朝的瓷器器型、纹饰,就有一部分重复先朝宣德器的器型、纹饰。清康熙、雍正、乾隆就喜仿古,仿成化、仿宣德。碗、盘之类产出的时间不同,朝代不同,但重复器型不少。

瓷器的器型、纹饰各朝代都有其特征,但不能只把现有己知的实物做为唯一的排比鉴定样器,因为中国国土辽阔,多族群。江、河、湖、海、山脉众多,上古交通极为不便。那时人们思想闭塞保守,制瓷技术交流少,窑口千千万万,都同时按一定的标准生产瓷器是不可能的,也不现实。鉴定不应把没见过的瓷器器型定为赝品、臆造、伪造。

如果按已知的器型、胎釉、彩料、纹饰作为标准而去否定不知的胎釉、器型、彩料、纹饰是大错。

一个朝代的历史存在,如果只生产现在已知的几种特征的瓷器,那不是有些悲哀了吗?古老的瓷业还会发展到现在这么辉煌吗?古代劳动者思想虽保守但并不呆板。

目前,中国陶瓷研究多是以宫廷用遗存器,也即官窑器,作为主要研究物件,虽然有些朝代对需用的某一类瓷器的胎釉、器型、彩料、纹饰有严格要求,限制滥产。但多数还是由御窑厂按朝廷的喜好自行设计制造的。虽清代雍正皇帝有亲自参与设计、修改御用瓷的器形、纹饰图稿。但可以说,因为皇宫用瓷量巨大,他所重视参与产出的瓷器只是少数,只占宫廷用瓷一小部分而已,且多为自用。因为他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及时间亲自参与所有宫廷用瓷每款的设计,或过问。而民窑对某种官瓷的纹饰会受到官家一定的限制。而民窑对瓷器的设计、创作海阔天空,为生活日用而制作,任所爱为,无拘无束。

实际官用瓷的胎釉、器型、彩料、纹饰也是很丰富的。从全国各地不断出土,包括官窑场址的考古出土;地方的窑藏及陪葬器的出土;历代江、河、湖、海沉船捞出的瓷器,新的胎釉、器型、彩料、纹饰不断显现在世人面前。证实了遗存于现今各博物馆(院)中己知各时代各类陶瓷器的胎釉、器型、彩料、纹饰远远不能代表历代陶瓷器所有特征。特别指出的是,只用故宫传世的器物(瓷器)去套死历代所有产出物(瓷器)的胎釉、器型、彩料、纹饰未必是绝对全面的、唯一的!文物鉴定老专家孙学海先生说过:“我们的历史太悠久,各种文化在历年出土、出水物告诉我们,这片土地上都曾经灿烂过一段时期,很多东西我们没见过,但不等于没有”。

故宫(包括台湾故宫)遗存的传世瓷器只是专家们研究古瓷器的一小部分,历代产出的器物,在历史动荡的长河里流失的极大一部分,它们的器型、纹饰以及胎貭未被后人能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更谈不上已经研究透彻,不能以区区已知几件瓷器的特征,而概括相对应的时代官窑所有产出器的特征,及至众多民窑产出的瓷器所有特征变化。

如明代成化皇帝朱见深,在位二十三年间与贵妃万氏喜欢玩小件瓷器。如果他们只玩现存于博物院里那么些器型瓷,不论谁都会玩腻了。而成化朝瓷器的烧造:“成化间谴中官之浮梁景德镇,烧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费不赀”(《明史,食货志》)。宣德朝一次就下达了要景德镇烧造瓷器44.35万件,成化朝的烧造数量虽历史没记载,从“最多且久,费不赀”最低估计也应烧造几十万件!因为皇帝与万贵妃喜欢玩瓷器,器型与纹饰应是千变万化。部分遗存还在地下或部分藏于民间,而毁于历史为多数。北京及台北故宫和其他博物馆藏的只是小量一部分而已,已后在考古发掘中及民间收藏中会发现大部分新的器物。新发现的成化器物,在民间应该不少,所有博物馆连故宫博物院的传世器图录中,都没有纪录,没有记录不等于没有。

现有各地的博物馆,在近代增添了很多各朝代的展品,大多数展品都是出水出土来的,它们的胎、釉、器型、纹饰、彩料有些以往看都没看到过。

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队,从福建省平潭海域的“碗礁一号”沉船,出水了约一万六千件的瓷器,有一百多种不同器型、纹饰的瓷器(不包括先被群众发现,而被抢盗的约三万多件);这些瓷器器型和纹饰大多数在各类已知的现存数据库的图录中鲜见。现在还没有见到有考证的文章,指明是景德镇某个窑口烧造的,因为景德镇至今还没有从考古中发现有烧制这类瓷器的窑场,没见有遗弃下来的碎瓷片。这样的器物或是其他的地方窑口烧的?这需要有其他地方窑址的遗存物佐证。越南国金瓯海域出水的清中期瓷器,多数器型、纹饰在中国现有图录中也少见。

显然,对古瓷器的鉴定,不能以现存于世上那极有限的一些器物,作为排比鉴定的唯一标准型器去排比、对照另一个被鉴定器。瞎子摸象式的鉴定常会武断地把真器物否认,有时真古器会在鉴定者目中成为所谓“臆造”的伪品。然而,也不能盲目地把现代特有的如矿泉水瓶的器型瓷,鸡嘴对鸭嘴真古假古争执不休,这是对古瓷器极无知的认识。如果鉴定一个从未见过的器型及纹饰的器物,不应简单、武断地以“臆造”这个观念去定它是伪。

中国的瓷器制造历史悠久,胎、釉原料来源多地区;器型、纹饰及其彩料呈色丰富多彩,变化万千。某种器型生产量多的器物,历史遗存量肯定多些;生产量少的器物历史遗存量相对少些。多了,大多数人认识,后世人把它定格为标准器;量少的,多数人不认识;从没见过的器物,被多数鉴藏者认为是臆造器,定格为赝品。这种没科学依据的糊涂鉴定,往往埋没了多少历代精品瓷。

历代瓷器的胎土、釉、器型、纹饰、彩料多是在阶段性变化中。也有不是阶段性变化,而是混杂性变化。这种混杂变化出自于每批量器物烧制的火候、瓷土、釉、彩料等的不同或配方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火温的变化。故从胎土、器型、纹饰、彩料的某一特征作为代表一个时代的器物特征,去排比鉴定时代的遗存器是不准确的。

(责任编辑:zgshw)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瓷器上的画工不好就一定是仿品? 下一篇:瓷器鉴定篇:明成化时期是否有大器
   
  特别推荐
粉彩的历史沿革及各时期“粉彩瓷器”的特征
雍正“青花”都有哪些特征
宋代汝窑真品如何分辨
汝州张公巷窑、南宋官窑和大峪东沟窑
光绪瓷器又叫“小康熙”
居仁堂瓷器是什么年代
千窑一宝——那抹夺目光辉的珊瑚红
浅谈龙泉青瓷
浅谈龙泉青瓷
如何看釉光:鉴别老瓷器
 
  本月热点
关于钧瓷你不知道的二三事
活瓷杯的功效与作用
浅谈宋瓷中的龙泉窑与景德镇窑
五毒是什么?故宫博物院收藏万历
明万历青花瓷底部特征
舞动汉风—徐州驮篮山汉墓的乐舞
瓷器鉴定秘诀之一-瓷器上的蛤蜊
民国仿郎窑红底足特征
玩玉款瓷器是什么年代
大清同治年制官窑瓷器底款真品图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