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君子如玉"的文化传统。汝窑以其独特的玉质感以及内敛的宝光深受历来文人青睐,一经问世,便为历代皇室所珍藏。直到现在,能够拥有一件珍稀的汝窑瓷器也成了瓷器爱好者毕生的追求。
北宋 汝窑青瓷胆瓶,台北故宫藏
有些话还是要说:一白自身在拍卖行工作,并且在这一行已从事六年之久,但是本公司是不成交没有任何费用的,因此无需担心下面内容会出现任何套路,笔者也不希望读者带着有色眼镜来阅读本文,如是在不喜欢请右滑退出,切勿多言!
汝窑的工艺特点是什么?
汝窑与北宋的其他主要窑口,如官窑、哥窑、定窑、钧窑、吉州窑等相比,其制作的区别在于其工艺特点。汝窑的造型力求简单实用,不再追求传统造型的繁琐和堆塑的装饰,如湖田窑、耀州窑、越窑等很多瓷器的制作模式。汝窑瓷器作为宫廷御用瓷器,是当时先进文化的代表,具有引领文人风尚作用,从而影响到后世瓷业的发展方向。
已知的汝窑瓷器的器型有瓶、壶、尊、灯、洗、奁、炉、碗、水仙盆、立体狮子等,还有一些器物上还刻有铭文,比如瓶、尊、碟等器底上多见"奉华"二字刻款,应为奉华宫专用之物。洗、碗、碟等器底上多见"蔡"字刻款,有些字口里还留有残存金粉的痕迹。
汝窑的颜色是如何烧造出来的?
汝瓷有多种釉色,属于青瓷类,又可细分为天青、天蓝、粉青、豆青、青绿、月白等。其釉面莹润柔和,质地似玉,泛酥油光泽。制釉原料主要采用当地的黄金土、黑长石等,其中含有三氧化二铁,玛瑙入釉后,和水搅拌均匀,呈乳浊状,施满胎体后阴干,适时入窑。入窑后严格控制火候,窑内完全处于还原气氛,即一氧化碳中,这种还原剂可以将三氧化二铁转变成氧化亚铁,与玛瑙和长石等结合形成一种新的青色化合物,这便是汝釉。由于掌控火候和胎体、釉浆配方比例及其他操作方面的差异,形成了釉色之间的差异。
2015年清凉寺村汝官窑遗址IV区出土的北宋时期玛瑙,可佐证汝窑在烧制时加入了玛瑙粉末
汝窑是当时领先制瓷技术的代表吗?
汝窑胎体其实并不先进,属于半瓷半陶硅酸盐类的低温瓷胎。胎体具有吸水性,颜色泛黄灰,松软有细孔,这便是我们所说的香灰胎。汝窑的典雅与精美,有赖于汝釉的质量。因为胎体松软,所以敲击声发木,并没有悦耳的声音。
北宋 汝窑天青釉椭圆水仙盆上的"芝麻钉" 吉林省博物院藏
"官窑汝瓷"为支钉烧,支钉采用耐火材料制成的,这是当地的铝钒土。烧成针状支钉后,根据器物的大小及形状,将其粘在垫片(垫饼)上。一般来说,支钉的数量是单数,有些可能是双数。将其放进匣钵内,器身施满釉的器物放在支钉上,盖上钵盖,用耐火材料泥住,烧成后敲出。器物的底部只留下芝麻大小的支钉痕,使器物看起来非常完美。器物上留下的钉痕被古人称为"芝麻钉"。此外,一些较大的器皿,有的采用支线钉,支线钉痕成短线状,位于圈足的根部内侧。从目前出土汝窑瓷器来看,除支钉烧,还有垫烧和圈足露胎烧,胎体有手拉胎和模制。
五支钉垫圈及支钉垫饼
汝瓷最大的特点是"粗料细作"。胎土和釉料均为"就地取材",胎土较为粗劣,当时并未掌握溶剂使用技术,因此便在釉料上下功夫,开创性地使用当地的玛瑙入釉,这是一个大胆的创新。尤其是在"火控"方面,汝窑工匠摸索出了一套比较完美的、适合汝窑胎釉的烧制工艺。从材质和条件来看,其他地方名窑都好于汝窑,但汝窑确是当之无愧的"魁",这不能不归功于北宋汝窑的"工匠精神"。
匣钵
汝窑只有小器型吗?
北宋汝窑为当时宫廷指定用瓷,其工艺之精湛,受到历代文人墨客所追捧。明代王世懋在《窥天外乘》中说道:"宋时窑器以汝州第一,而京师自置官窑次之。"
汝窑瓷器器型一般小件居多,盘、洗、碗等口径一般在10~16厘米之间,很少超过30厘米,故有"汝窑无大器"之说。但现代看来,明显这些说法是不够准确的。据笔者多年数据研究,民间收藏的汝瓷不少,绝不是真伪不分,而是千真万确,毋庸置疑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出土的汝窑也不少,超过30厘米的大器也并非没有。
从瓷片断面可看到汝窑胎体呈黄灰色,即香灰胎
汝窑釉面开片是烧造失误造成的吗?
汝窑釉面有开片,原本是一种釉面缺陷。瓷器的胎和釉成分不同,物理性能也不一样。物质受热膨胀,遇冷收缩。瓷胎比瓷釉的膨胀系数大,瓷器烧成冷却的时候,收缩幅度大的胎体就会把玻璃质的釉层拉碎,釉面出现开片。但由于胎体本身完整,而且胎釉结合牢固,釉层即使开裂,也不会剥落或起翘,丝毫不影响使用。
釉面开片原是产品的缺陷,但自古以来就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反而成为审美鉴赏的一种标识。但也有少数汝窑釉面光润,没有或轻微开片,很难被人用肉眼发现,古人认为这种汝窑为上品。
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釉面
汝窑釉层中也存在气泡,古人称赞其为"寥若晨星"。汝瓷釉浆的主要成分为黄金土,其中含有少量三氧化二铁在窑内与一氧化碳(还原性气氛)接触后,一些氧原子会与之形成二氧化碳气体,形成气泡并向外释放,在液态釉上留下点状泡痕。有些气泡在釉液中还没有释放出来,但是窑已经熄火,窑内的温度尚高,小气泡就会聚集成大气泡。在窑温缓慢下降后,釉面凝固,釉下残留稀疏的气泡,便成了"晨星"。
如何辨别汝窑?
汝窑制作工艺早已失传。上世纪50年代,河南就组织研究仿制汝瓷产品,并取得了成功。改革开放后,由于收藏热潮的兴起,河南等地的一些私窑也在仿制汝瓷,并在釉面做旧,冒充宋代汝窑出售。要想真正认识"宋汝",就必须见真器,手拿把掐,将型制、质地、釉色、纹片等工艺特点铭记于心,手感重量和温度都要体验。只有记住真的,才能辨别出假的。一般来说,辨别可分以下3步。
一看形制。看现存汝窑中是否有这种造型的物件,如果釉色、质地等工艺与宋代汝窑都很接近,那么这件东西很可能是新发现的宋代汝窑的新器型。不过,现在很多造假者为了迎合收藏者的心态,而臆造出一些造型奇特的"汝瓷";也有的是仿造早已发表过的、大家所熟悉器形,然后用酸咬作旧出"宋汝"。
二看质地。用手指轻弹,声音不发木,手感不对劲,或轻或重,支钉痕太白或太脏,釉面上有人为的划痕或油渍,都需要警惕对待。老东西不必脏,北宋汝窑工艺精湛,有自然的"包浆",釉面上常出现未化开的玛瑙颗粒;胎色黄灰,不致密、松软。汝窑瓷器表面光润,自然不刺眼,如果釉面不刺眼,但手感发涩,或有刺鼻的味道,这些也需要警惕。有缘者可与一白交流壹捌,玖贰柒玖捌零陆,肆柒,当代仿品一般胎体较薄,较坚硬,敲击发声较高,没有自然包浆。
汝窑釉面的气泡
三看气泡。北宋汝窑是用柴烧,装窑用匣钵,温度是缓慢升高,烧成熄火后保温好,钵内冷却很慢,故而小气泡有机会聚集成大气泡,气泡稀疏,"寥若晨星"现代仿品通常用电窑或气窑中烧成,气泡现象与真正汝窑不同,或小泡密集或看不见气泡,或泡大而众多。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