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地
宋钧窑瓷器主要产于中国河南省禹县(今禹州市)境内。具体地点集中在神垕镇一带,这一地区已发现超过100处钧窑遗址,其中钧台八卦洞窑的瓷器以其工精质高,最具有代表性。自唐代起,禹县便开始烧造钧瓷,北宋晚期达到鼎盛,金元时期继续烧造,对河南、河北、山西一带的窑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钧窑系。
二、胎质
北宋钧窑瓷器的胎骨相当厚重,胎质坚硬,胎色较深,多呈浅灰色或褐紫色。胎质细腻致密,历经千年仍能保持其坚固性。
三、器形
宋钧窑瓷器的器形多样,但多为陈设用瓷,如花盆、花盆托、出戟尊、笔洗等。其中,花盆是最主要的器形,造型规整对称,体现了宋代理学的审美观念。花盆通体多呈十二瓣菱花式或四瓣海棠式,深腹壁,矮圈足,釉色丰富多变。
四、底足
宋钧窑瓷器的底足处理精细,一般满釉,带护胎釉,有部分支烧现象。底部无釉的胎质表面多呈酱黄色,部分官钧窑底足涂抹有芝麻酱色釉或较稀薄的青白釉。
五、窑变
钧瓷之美,美在窑变。钧瓷的窑变现象主要指钧釉在烧制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色彩、纹路、图画等变化。钧瓷施釉入窑烧成后,产品上会出现不同的色彩和纹路,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钧瓷的窑变现象与其特定的生产制作工艺密切相关,包括原料、胎质、釉料、施釉工艺和烧成工艺等多个方面。
六、釉水
宋钧窑瓷器的釉质莹润、含蓄,呈乳浊状,有着绚丽多姿的审美风韵。釉色主要分为蓝色系和红色系两大类,蓝色系以月白釉、天青釉、天蓝釉等为主,红色系以玫瑰紫釉、海棠红釉、胭脂红釉、茄皮紫釉等为主。釉层一般较为厚重,但部分器物外壁釉层较薄,釉面不太均匀,色泽较暗且多棕眼。
七、蚯蚓走泥纹
蚯蚓走泥纹是钧窑瓷器的独特特征之一。这种纹饰在釉中有细小弯曲极不规则看似裂纹的东西,但并非人为装饰,而是在烧制过程中胎釉自然变化而来。蚯蚓走泥纹的存在增加了钧瓷的艺术魅力和收藏价值。
八、鉴别
鉴别宋钧窑瓷器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1.制作工艺:钧窑瓷器多采用手拉坯工艺制作,底部较厚向上逐渐趋薄,口沿处胎体最薄。现代仿品多采用注浆法成型,胎壁厚薄均匀但份量较轻且易有模具接缝痕。
2.釉色和釉质:真品釉色莹润自然,釉质光滑细腻;仿品釉色往往发乌不自然且釉面呆板。通过放大镜观察釉面可以看到真品釉面有无数平行的摩擦痕而仿品则无此特征。
3.底足特征:真品底足处理精细满釉带护胎釉;仿品底足往往处理粗糙且无护胎釉或护胎釉不均匀。
4.窑变效果:真品窑变效果自然多变且难以复制;仿品窑变效果往往生硬不自然且缺乏变化。
5.蚯蚓走泥纹:真品蚯蚓走泥纹自然流畅且分布不均;仿品蚯蚓走泥纹往往人为刻画且分布规律。
仿品蚯蚓走泥纹 特征
真品蚯蚓走泥纹特征
九、历史文献引用
关于宋钧窑瓷器的历史文献记载丰富如《中国陶瓷史》、《钧窑瓷器》等书籍均有详细论述。这些文献不仅介绍了钧窑瓷器的产地、胎质、器形等特征还探讨了其窑变现象和艺术价值。
十、真假蚯蚓走泥纹区别
真假蚯蚓走泥纹的区别主要在于其自然程度和分布规律。真品蚯蚓走泥纹自然流畅且分布不均仿佛真的蚯蚓在泥中行走留下的痕迹;而仿品蚯蚓走泥纹则往往人为刻画且分布规律缺乏自然感。通过仔细观察和对比可以明显区分出真假蚯蚓走泥纹。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