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的悠久历史是源自于我国宋朝时期,而就在当时汝窑就是已经是“汝、哥、定、钧、官”五大名瓷之一了,主要是因为产于汝州而得名,因此在中国陶瓷史上被大家称作为“汝窑为魁”。汝瓷最开始烧制于唐代,兴盛时期是在北宋年间,大部分都是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亦称“汝官瓷”。
汝窑淡天青釉碗
汝窑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用料也很有讲究,并且使用了独特配方,采用了高超的技艺烧制而成,由于铁已经还原达到了最佳效果,因此才超越了当时所有的窑口,成为了是中国青瓷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创举。汝瓷在北宋后期,由于宋金战乱才导致失传。
乾隆年间仿宋汝釉圆洗
汝窑瓷器的稀少造成了市场”物以稀为贵“的局面,过于庞大的需求量使得历代作伪者甚多,各种层次的伪品大量涌现,这其中不乏精品。如,宋元时期、特别是与汝窑同时期的一些仿汝窑产品都很成功。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宫廷仿汝窑的产品也是极为成功,特别是雍正时期精品力作频现。当代也有一些精品,但更多的是一些粗制滥造的低仿品。若您手上有珍品藏品困于出手,想寻正规免费平台参与拍卖,有缘者可与笔者联络;一六六、二四六九、二九一二。(朱生)这些仿品给收藏者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本文向读者简单介绍五种鉴定手段,使读者进一步确认其所遇到的汝瓷究竟是否是真的汝窑瓷器,若不是作假假又出自哪儿?
一、胎色
汝窑瓷器的重要特点就是香灰胎,顾名思义就是胎色如香燃尽所残留下来灰烬一样。从色彩上看,汝窑瓷器的香灰胎在色彩上通体一色,成功地控制了瓷器胎体色彩常见到的串色和偏色现象,稳定性很强。汝窑瓷器在胎体上的色彩并非是一件器物趋于统一。通过对出土窑址中大量残片实物观测,发现胎色之间差距很小,这显示出了汝窑瓷器极高技术水平,以至于香灰胎体成为了汝窑瓷器的象征。汝窑瓷器之所以能够将色彩固定化到一种,首先,选料上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其选料考究具有一致性;其次,淘洗是精益求精;再者,烧造的温度基本一致胎体受热均匀,只有这样才能烧制出一件件在色彩上近乎一致的香灰胎体。
二、釉色
汝窑釉色的最大也是其最特别的特征是釉色中掺入了玛瑙,皇室宫廷成员爱好汝瓷,愿意投入成本只为生产出精美的瓷器供皇室使用或观赏,以玛瑙入釉的汝瓷瓷器釉面柔润,纯洁似玉,釉色透亮呈天青、天蓝、豆青、月白、粉青、东青等色且釉面呈乳浊或结晶状。汝窑的釉面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能够观察到釉面下有大小不一的气泡,釉面莹润朴素,色泽温润纯正,视觉上看上去似玉非玉,犹如碧峰翠色,后世呈汝窑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
天青
粉青
天蓝
三、支钉
宋汝窑的支钉有很多种,宫廷使用瓷器的支钉通常都是俗称的“芝麻钉”, 这里所说的芝麻钉也不是芝麻粒样子的支钉的, 而是有些扁长形状的支钉痕迹,而且一定是凸出来的。 部分有小椭圆形的支钉也会有。支钉的颜色一般都是略显很色的,这是时间的原因, 传世的宫廷用器才会看到灰白的支钉颜色。 不能用支钉的颜色来判断胎体的颜色的,这是和制作工艺有关系的。支钉有三个钉或者五个钉,通常都是单数的。因为三个点可以确定一个面,四个点的话就可能有一个点不在同一平面上。如果是一件比较大的器物,就可能采用五个支钉分散着力点,因为每个点承重是平均的。三个支钉的话,每个支钉受力大,留下的钉痕就会大一些;而五个支钉呢,每个支钉平均受力小,留下的钉痕就会小一些。支钉多少,钉痕大小与器物大小和重量有关系。
四、釉质
真品的釉面长期与空气接触,釉面有一种古旧感,但是通过釉质还能鉴别,釉面匀净,气泡廖若晨星,而且釉内没有绒毛状的流动痕迹者为真品,反之则为仿品。通过30倍以上放大镜观看,真品内气泡清晰可见,似晨星闪烁仿品气泡如堆积的肥皂泡。
五、开片纹
汝瓷开片堪称一绝,开片的形成,开始时是器物于高温焙烧下产生的一种釉表缺陷,行话叫“崩釉”。汝窑的艺术匠师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病,通过人为地操作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而且控制的恰到好处,可谓巧夺天工的绝活。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象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沫,部分柳条纹状的开片是因手拉坯辘轳旋转时,使泥料分子排列结构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现象。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