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晚期
嘉靖、隆庆以后,由于实行了瓷器“官搭民烧”制度,即官窑的钦限御器放在民窑中烧制。这样一来,民窑的制瓷技术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民窑生产出了一些高级的青花瓷器,不仅胎釉制作精细,而且突破了官方对瓷器纹饰所作的规定。
嘉靖
嘉靖期间曾多次爆发农民暴乱,国力衰弱。景德镇官窑开始施行“官搭民烧”制度,由于民窑“钦限”器的烧造促进了制瓷技术进步,缩小了官窑器和民窑器之间的差别,嘉靖民窑精瓷已与官窑器之间无明显差别。
官窑器物釉面滋润光亮,透明釉青灰色,釉面也往后越粗,有隐约的波浪感,个别器物釉厚浑浊。器物底部多施亮青釉,一些口部刷酱黄釉。
嘉靖朝大致使用过三种色料,东平产“陂塘青”、瑞州产“石子青”和西域产的“回青”料,而官窑青花瓷几乎都掺合使用回青和石子青。由于青花钴料不同成分、不同比例和烧制温度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颜色,嘉靖青花大致可分为三种颜色。
嘉靖前期有一种呈黑蓝色的青花,色泽深沉灰暗,有晕散现象,和正德晚期青花发色类似。另一种发色浅淡鲜亮,极富神韵,有成化青花的效果。最具嘉靖朝特点的青花发色浓翠、蓝中泛紫、艳丽而浓烈,是嘉靖青花最上等的颜色。
隆庆
隆庆青花以回青料为主。这时期的青料选料精细,煅烧技术纯熟,在同样使用回青的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中,隆庆朝的青花发色蓝中泛紫,浓重鲜艳,纯正稳定,回青料已被运用的炉火纯青。
隆庆青花与嘉靖朝相似,造型上比较有特点的有团龙纹提梁壶。传世品很少,大器少见,多为盘碗之类。民窑青花多小件器物。器形有所增多,如六方罐、瓜棱罐、镂空古钱纹狮首纽盖炉、多层套盒、各式盖盒、蟋蟀盖罐、方碟、军持等,多承于嘉靖又有别于嘉靖。
图案基本沿袭前朝,但较其豪迈,画意潇洒,布局疏朗,绘画技法主要采用单线平涂,填色工整,很少有溢出轮廓线外。还有用开光的形式来表现纹饰
万历
万历朝共48年,是明代历时最长的朝代,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社会经济有所发展,由于宫廷和上层社会对于细瓷的追求和废除禁海,致使瓷器产量剧增,青花瓷品种繁多,数量巨大,还出现了专供对外贸易的外销瓷。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器物造型也开始转变,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此风格一直影响了明末乃至清初青花瓷器的面貌。
万历青花胎土淘炼不够精细,所以总体质地不如前朝,较粗松,制作工艺也不如前朝精细。官窑小件器物胎体精细致密,且白腻,大器稍差,釉面光润肥厚,足内施亮青釉。
万历早期仍然使用回青青料,发色浓重艳丽,蓝中泛紫。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回青料用竭,开始使用浙江产的浙料,由于这个时期对青花钴土矿料有了新的工艺,从传统的水选到火煅,迅速提高了青花的发色质量,使得浙料呈色青翠幽蓝,蓝中泛灰,多有晕散,色调颇具沉静感。
万历朝创造了一些新的器物,有筒瓶、壁瓶、莲花瓣式盘、四吉祥开光花鸟盆、高达73厘米的大瓶和多棱器。主要造型有花觚,分撇口式、洗口式、倭角式、出戟式、海棠式,有四方形、六方形、瓜棱形,还有带环耳、兽耳、贴兽纹等。
万历青花构图繁密、主次不清,稍显凌乱,很多器物里外满工,绘满了装饰图案,甚至在一件器物上绘了不同内容的二十几种吉祥图案。琢器类的瓶、觚等立件,构图简单的全器只用一种题材的纹样绘制,大多采用多层装饰的方法,从两层三层一直多到八九层的都有,每层内容都很丰富。但也有疏朗清秀的,还有的在青花瓷上镂空纹饰,别具一格。
天启
明天启朝仅7年,又处于明末多事之秋,景德镇官窑陷入衰落状态,至崇祯时官窑停产,但民窑在大量外销订单的刺激下,青花瓷的风格百花齐放,一直受到官窑影响的民窑,此时摆脱了几百年的精神束缚,逐渐离开了长期依靠的官窑蓝本,有很大的创新。其时代特点是大件产品渐少,小件产品增多大件产品规整度略差,小件产品则很精细,颇有万历遗风。
瓷胎均由全白高岭土制成,胎质完全瓷化。胎体继承了万历朝的特点,大件器物胎质较粗糙,胎体粗重,器形不太规整。釉面玻璃质感不如前朝,釉色白中微带青,有个别釉面灰暗、粗糙。
天启朝采用石子青钴料,青花颜色多种多样,有万历时的淡描青花,亦有纯净艳丽与浓郁的色调。总之,具有明清之际过渡时期的特色。
天启青花瓷大致可分为四类:传统的官窑器、寺庙用供器、国内外市场的日用瓷器、日本市场订制的外销瓷。造型主要是小件器物,制作精细;大件器物少见,规整度略差。官窑器绘画手法大多采用"双勾混水",线条流畅,类似淡描青花。画风豪放简练,简笔写意,十分清爽,一改万历时繁满的凌乱布局,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并为后代青花开启一代良风。其纹饰也显露出受日本风格的影响。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