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在位二十二年,当时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大大推动了制瓷工艺的进步,使其在继承元瓷工艺的基础上,又不断有所创新。在我国的陶瓷工艺史上,此时的鲜红釉、甜白釉和青花瓷器独树一帜,占有特殊的地位,成为明、清两代的典型,并广泛影响于后世。
明初,随着手工业和城市经济的迅速发达,对外贸易也日益繁荣。至永乐三年(1405年)始,三宝太监郑和曾先后七次下西洋,足迹速涉地中海、东非一带,既向外推销了精美的瓷器,又带回制瓷所需”苏尼勃青”色料(波斯语音为”拉古瓦德”------LAJIWARD,释为如青金蓝色料,产于古波斯雷伊城,今伊朗德黑兰城以南约40公里处),为景德镇烧制独具特色的青花器皿提供了物质基础。由于频繁的中外文化和贸易交流,这一时期的瓷器在造型和纹饰上,也受到西亚地区文化的影响。如永乐青花水注、无挡樽、花浇、卧壶及天球瓶等,就与古代波斯陶器的造型、纹饰有很多相似之处.这种通商的影响不独瓷器为然,在铜器、金银器上也有表现。这一时期出现的部分异国造型和纹饰,反映了我国陶瓷史上中外交流的盛况。
明朝永乐时期的瓷器艺术独创与多元兼具,堪称东亚工艺美术史的高峰。明代晚期文人在谈论明初官方用瓷时,曾经提到“永乐、宣德年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这段话清楚地总结了永乐皇帝的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甜白、青花及红釉瓷器。本文先带大家了解下甜白!
甜白釉的由来——甜白为常
“洁素莹然,甚适于心”是永乐皇帝对自己心爱瓷器的赞誉。甜白釉色创烧于永乐,恬静优雅,开创白瓷新面貌。
甜白釉瓷为明代永乐朝御窑厂创烧的一种洁白的釉色瓷。通俗地说就是在极薄的胎体上,施不含铁或含铁量极低的白色乳浊釉,再高温焙烧还原出成色极白的莹润釉色,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和甜净之意,故称甜白釉瓷!甜白釉----釉质洁白,温润似玉,肥厚如脂,比后来宣德时期的更光净,无棕眼,简称“奶白”或“甜白”(亦有写作“甜白”的。“填白”本是一种工艺,即于红、蓝等一色釉地上刻留花纹后填入白釉).釉层有薄厚之分:薄釉常施薄胎及脱胎圆器上,釉面平整晶莹,器物的口、足边沿及带系的菱角处微显胎骨,足边沿的釉面截削整齐,施釉下淌,有光素与刻、印纹样两种装饰。釉则釉质凝厚,较薄胎器的釉面更为肥腴,多施于厚胎琢器,以光素器为多:少数器皿上线条流畅的暗刻花纹,有时须仔细审视或借光线透视,方可看出纹, 饰或款字来,因此,往往真品反而不如仿品的纹饰、款字清晰。厚釉的釉面有平与不平之分,不平的釉面侧视如阴云密布的云层向下垂堆,釉表面微显灰暗之色。
明永乐 甜白莲花纹梅瓶
甜白釉瓷是永乐时期宫中主要用瓷。根据1989年景德镇珠山明代御窑厂遗址发掘报告,永乐前期地层中的甜白釉瓷器占所有出土物的98%以上。据学者推测,永乐皇帝大量烧造白色瓷器有可能与他燕王时期居于北平,感染元人尚白之风气有关。因其为报答父母之恩所建造的金陵大报恩寺塔,是以白瓷砖搭建而成的,因此也有人推测,大量烧制的白釉瓷器不但带有宗教意涵,同时也承载了皇帝对父母的追思。
明永乐 甜白三系竹节把壶
相同器形的瓷壶存世不多,台北故宫另藏有一件器形相同,器身饰以凤凰一对的青花三系竹节把壶,有学者推测两者皆为明初宫廷用茶器。广东台山南宋沉船中,亦曾出水有类似造型的锡壶,也有学者据以推测其为穆斯林使用的汤瓶。
甜白釉的鉴定要点
1.釉色洁白,肥厚莹润如玉,无棕眼(一说对光斜视,可看到釉面满布极细的小孔,俗称“棕眼”,并呈现似乎难以觉察的橘皮纹,由于孔眼细小紧密,它们与釉内的微小气泡使光线散射,从而产生一种特别的柔和感,致使甜白釉成为既区别于历史上邢窑、定窑、德化窑、又不同于同时代及以后的景德镇白釉的一代绝品);
明永乐 甜白釉暗花「四季花卉」图撇口碗
2.胎体极薄,能映见手指螺纹,大部分无纹饰,少数有暗花,题材多为双龙双凤,及莲花、玫瑰、山茶、牡丹等,纹饰极精细,圆润流畅(仿品纤细而板滞),但肉眼难以看出,需借光透视方见;
3.迎光透视,胎釉呈肉红色;足底折角积釉处呈淡淡的虾青色(水绿色或灰黄的光泽),釉面偶然显露如同青、灰、白三色交织在一起的淡淡的虾青色;釉表有细橘皮纹和少量缩釉点;
4. 永乐甜白釉的纹饰一般刻于内壁和盏心,宣德白釉碗、盏则刻于外壁和底面,另外纹饰趋向繁多;
永乐甜白釉执壶
5.永乐甜白釉的釉层有厚薄之分,器物的口、足边沿及带系的棱角处微露胎骨,足边沿的釉面截削整齐,施釉不淌;永乐器物四壁薄而透亮,但器底却不透,不仅是因胎厚,而且是由于烧制技术的特别,永乐甜白釉明代即有仿制,但胎体厚重,釉面闪黄或闪灰;
6. 永乐甜白釉瓷品多数无款(一说永乐的甜白釉薄胎的多有款),有款的多为“永乐年制”四字划、印篆书款;
永乐年制篆书款
总之,甜白釉器,胎质细腻,制作精细,线条流畅,釉色莹润,肥厚如脂,光洁如玉,釉面无棕眼,呈现一种淡月梨花般娇嫩的白色,观赏之中已然产生爱怜之情。奇怪的是,细细观赏甜白釉,确有一种从视觉到味觉转换的奇妙感觉,仿佛在品尝香甜的白糖,怪不得古人要叫它”甜白“。虽然没有青花的兰白相映,没有彩瓷的艳丽缤纷但它仍是明瓷中的珍品。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