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书画 吴冠中 收藏 专访 北京 上海
 
  主页 > 瓷器陶艺 >
 

“瓷器”都有哪些器形

时间:2024-01-26 11:52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点击:

每一件古瓷

都是一个活化石

都是穿越历史

遗留下的璀璨明珠

探究古瓷背后

世纪变迁的故事

让高雅艺术

走入凡尘

短小精悍的专业解读

每个人都将读懂古瓷的魅力

每一件瓷器上都显示着特定时代制瓷工艺的风格特点,浓缩着已逝去年代的种种信息。特别是瓷器的器形,是瓷器式样传承演变的直接反映,它对时代风格的反映更加清晰。

今日分享内容:碗、盘、瓶、壶、杯、罐等历代瓷器的形制特点。

一、碗形:

墩式碗:是明洪武时期开始流行的碗式,下腹丰满,中心偏下,稳重大方,器壁墩厚,故名。明正德和清康熙年间流行

花口碗:口部如开放的花朵,有荷叶、海棠、葵瓣、莲花等不同样式

正德碗:式样出现的很早,世代相传,因明正德年间民窑普遍烧造,质量很好,有很高的声誉,后世称之为“正德民式碗”。这种碗口沿外撇,腹部宽深,外观端正,非常实用,多为青花。明代的官窑也烧造这种碗式,故又称“宫碗”

注碗:是与注子配套使用的温酒器。一般碗壁直而深,有的注碗,体呈莲花形。宋代南北瓷窑均有烧造,以南方居多。

折腰碗:因腰部曲折而得名。敞口,浅腹,口与腹部之间呈内弧形,底与腹部呈外弧形,两个圆弧之间有明显的折角,小圈足。出现于唐代,盛行于元代中期。除“折腰”外,其还具有足外撇,足壁厚,足内底有凸起的乳钉等特点

鸡心碗:是明永乐、宣德年间流行的碗式,永乐鸡心碗多呈单体细长的莲瓣,宣德鸡心碗多为双层短宽的莲瓣,清康熙、雍正多有仿制。其碗底有鸡心状凸起而得名,腹深足小,有白釉刻、划、印和青花描金等装饰,青花器外壁多饰有条形莲瓣纹饰。

斗笠碗:因碗身像斗笠而得名,侈口,小底,圈足。始烧于五代。

卧足碗:流行于明永乐年间,因碗底有卧足而得名。卧足是指底足向内凹陷,呈馒头状,向碗心鼓起,像一只倒扣的锅,又名“釜底碗”

盖碗:碗有盖并可盖合于碗口者,具有保温、防尘、美观等优点。器形有撇口式和直口式等,腹部下收,圈足。盖有两种,一种盖小于碗口;一种盖大于碗口,较“天盖式”

高足碗:因碗腹下有高足而得名。有古籍言,五代时始有高足碗。但未见实物,只见碗底底部写有高足碗者,但碗足并不高。元代瓷器中常见高足碗

诸葛碗:又名孔明碗,器形为卧足浅盘与墩式碗叠套在一起,碗腹中空,足底有一圆孔想通,可能是一种供器。宋代龙泉窑和明清景德镇窑均有烧造

二、盘型:

花口盘:因盘的口部像开放的花朵而得名,常见菊瓣盘和莲瓣盘,边沿的起伏较大。菊瓣盘因盘身由菊瓣纹组成而得名。莲瓣盘从盘口到盘身由若干个莲瓣纹构成。

高足盘:隋代就有了关于高足盘的记载,古代有人把它叫作浅盘圈足豆。隋代之后数量锐减。清代中晚期,高足盘突然多起来,但与隋代差异很大,故有学者认为,清代高足盘是由明代的高足杯和高足碗演变而来,与隋代高足盘渊源不大。

三、瓶形:

宝月瓶:亦称“抱月瓶”,小口,直径,侧颈双耳,以瓶腹似圆月而得名。它是明永乐、宣德景德镇窑常见器物之一。清雍正、乾隆也有仿制,多为青花。

葫芦瓶:因瓶体似葫芦而得名。因与“福禄”谐音,被古人视为吉祥之物,历代多有制作。明清两代,葫芦瓶的样式更加丰富,有方、圆、上园下方、多棱形,多小口,短颈,瓶体由两截黏合而成。

胆式瓶:多为口颈相连,颈较长,肩以下渐硕,腹下部丰满,因瓶体之形似垂胆而得名。始流行于宋代。主要用于插花。明清时仍大量制作。

蒜头瓶:是仿青铜蒜头壶而制,口部似蒜头,长颈,腹部像油锤,圈足。

赏瓶:是清雍正景德镇窑所创新的瓶式,圈足,撇口细颈,附弦纹圆腹,腹部绘缠枝连纹,颈部绘青花蕉叶纹,取其“清廉”之义。雍正赏瓶,传世品甚少,乾隆起各朝均有制作,传世品较多。从乾隆起,常见两种器形,一种是肩部有两道凸起的弦纹,一种肩部无装饰。

玉壶春瓶:其基本造型是由左右两个对称的“S”形构成,线条优美柔和。北宋时期开始流行,当时是一种装酒的实用器具,后来逐渐演变为观赏性的陈设瓷,是中国瓷器造型中一种典型器形。

壁瓶:又称“轿瓶”或“挂瓶”,是专为悬于壁上或挂于轿中而设计的一种瓶式,始见于明宣德年间。

天球瓶:创烧于明永乐、宣德年间的景德镇窑,多为青花,以海水龙纹为贵,是受西亚文化影响极深的一种瓷器造型。永乐开始成为观赏式瓶,宣德较为流行。因圆球腹大而扁,像是从天上降下来似的而得名。小口,短颈,假圈足,砂底微凹。除了传统的青花外,还有五彩、斗彩、粉彩等彩绘品种。

转心瓶:又名“镂空转心瓶”,腹部玲珑剔透,两面洞见开光,腹内装有一个能拨转的小瓶,可随外瓶底心上的鸡心钮与内瓶底心上的鸡心槽相合而转动。是清乾隆景德镇窑所创瓶式,专供宫廷使用,数量极少。

象腿瓶:在清初叫“一统瓶”,有“大清一统天下”的寓意。多为广口外撇,短颈,肩部款与口相若,平底,身如直筒,整个器形如粗壮的象腿。

灯笼瓶:是清乾隆流行的瓶式,圆筒式腹,短颈,因形似灯笼而得名。传世品以景德镇窑制品。

藏草瓶:多为造型奇特的瓶式,基本特征是球腹,下承以喇叭形足,小口,直径细长。是清乾隆时宫廷特有品种,为官窑特制,数量较少,乾隆以后不再烧制。

双联瓶:是传统瓶式之一,制坯器时将两个瓶体合在一起,为一个内膛,又叫“合欢瓶”,有和合吉祥的寓意。清乾隆年间流行双联瓶,有许多不同的式样。常见的式样是两器腹或是从口部至圈足连在一起。以粉彩、珐琅彩制品为佳。

凤尾瓶:是清康熙年间所创新的瓶式,腹下内收,侈口外撇,长颈,鼓腹,至颈部始向外三开,丰底,因瓶体形状略如凤尾而得名。民窑产品居多。

交泰瓶:是清乾隆年间所创新的瓶式,腹部镂雕如意头形,上下两个胎体互相勾套,器形近似胆式瓶,可以活动,有字母扣固定,做工巧妙。

油锤瓶:为清康熙年间所创烧的瓶式,因整体造型似轧油用的圆锤而得名。小口直径,口径相连呈管状,腹部浑圆。以青花和单色釉器居多。

琮式瓶:为南宋官窑、龙泉窑仿西周玉琮并加以变化而烧制的瓶式,在器形上各有特点:官窑琮式瓶,瓶体短硕;龙泉窑琮式瓶,瓶体瘦长,圆口,方身,直腹,圈足,器身四面以凸起的横竖线纹为装饰,口与足大小相若,器身四面还有八卦纹。

梅瓶:多为短颈,宽肩,圆身,至颈稍细,小口外卷,平底,足外撇的形式。宋代北方名窑生产的梅萍肩部丰满,颈部瘦削,形体修长,秀丽挺拔。南方生产的梅萍略显矮胖,肩部溜圆。元代梅瓶小口外折,短颈上窄下宽呈梯形,肩部比宋代梅瓶更为丰满,颈部也随之增大,至足部微外撇。明永乐、宣德梅瓶,小唇口微外撇,短颈微束,丰肩,腹以下渐收敛,给人敦厚稳重之感。清代梅瓶口部增大,肩部加宽,常有附加装饰,除了仿永乐、宣德时的造型外,更有所创新,式样繁多。

四、壶形:

鸡头壶:是三国末年至西晋浙江越窑、瓯窑创烧产品。圆腹,肩部贴一鸡头,小而无颈。壶嘴有的可通,有的是实心的。壶肩部有系,小平底。唐代以后鸡头壶渐渐消失。

皮囊壶:是辽代契丹特有的陶瓷器,因形如皮革缝制的水囊而得名。扁体,直身,下部丰满。壶两面随形起线,如缝合皮革的痕迹。口部一端翘起与流口平齐,形似驼峰,另一端有直立的短流。两端有圆孔,可系绳提拿,中间凹下。

多穆壶:形如竹筒,器身有凸起的弦纹,于上半截出流,顶部很像僧帽壶。多穆壶为游牧民族盛放乳汁的青白釉瓷器,元代流行。清代仍有烧造,有茶叶末釉描金、素三彩等品种。

投壶:古代士大夫宴饮时,按次投矢入壶,以定胜负,负者罚酒。器形为圆口,直颈,圆腹,圈足,颈两侧有对称的双贯耳,颈至腹部凸起三组弦纹装饰,俗称“弦纹瓶”,为室内陈设品。宋代官窑、龙泉窑均有烧制投壶。

盘口壶:是三国至隋代流行的瓷质盛贮器,因口沿外折成盘状而得名。盘口壶由口、直颈、腹、系组成。

唾壶:卫生用具之一,是承唾液的容器。三国两晋时期的青瓷唾壶,大口,圆球腹,高圈足,器形有些像樽。以后逐渐演变为盘口,扁圆腹,平底,假圈足。南北朝时,有的唾壶还配有盖和托盘。宋代龙泉窑、定窑、越窑都有唾壶传世,器形为盘口,扁圆腹,浅圈足

鹦鹉壶:因壶身为鹦鹉形而得名,是五代至北宋年间烧制的壶式。腹中空,嘴上有小口,提梁和壶口在背部,喇叭形底,形象生动逼真。

扁壶:两侧有双耳或四耳,以便穿绳提拿或携带,造型是由游牧民族盛水的皮囊演变而来。扁壶是西夏瓷器中比较常见的器物,元、明、清时期的扁壶腹部正反两面各有一圈足,背面圈足起放置平稳的作用,正面圈足有对称和加固胎体的作用;有的只有一侧有圈足,有的小型扁壶没有圈足。

梨壶:器形为圆口,短颈,颀腹,弯流,曲把,矮圈足,带尖顶盖或平顶盖,有白釉、青花和釉上彩等品种。为元代所创壶式之一,因形状像鸭梨而得名。明代各朝继续烧制。

僧帽壶:多为圆颈、鼓腹、圈足,自口沿到腹部设有一曲柄,相对处有流,顶部形状很像僧帽,向柄的一边峻高,向流的一边斜矮。

提梁壶:因肩部有高耸的提梁而得名。明隆庆官窑所制青花器物浑圆,尤以提梁壶最著名,明万历提梁壶,一侧内面有一凸孔,有门窗形壶柄,便于穿系兽钮壶盖。

盂壶:是明宣德仿青铜器盂而形成的壶式。清乾隆时唐英奉旨仿制宣德青花四足盂,侈口,束颈,圆腹曲柄,腹下有四条直足,造型很美,壶体上满绘青花缠枝莲八吉祥图案。嘉庆、道光年间仍有烧造。

五、杯形:

爵杯:爵象征着权力和地位,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酒器和礼器,一般用于皇室贵族的祭祀礼仪。青铜铸造的爵,周身往往铸有云雷、饕餮、蕉叶等精美纹饰。元代官窑烧造的瓷爵,通体圆润透亮,如同铸造的一般,造型简洁,为当时宫廷的祭祀瓷器。

压手杯:是明永乐的著名杯式,口平坦而外撇,自下腹壁处内收,腹壁近于竖直,圈足。形体端庄大方,握于手中时,体积大小适中,凝重中见灵巧,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压合于手缘,轻重适度,稳贴合手,故名。

鸡缸杯:饮酒用具,明成化斗彩杯之一。器形为敞口、浅腹、卧足,因杯身用斗彩绘母鸡啄虫哺雏图而得名。鸡的神态画的特别生动,画面中还有兰草、牡丹、柱石等。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各期均有仿制。

六、罐形:

谷仓罐:早期又称五联罐,是东汉时期墓葬中常见的明器,器形为置于中心的大罐肩部或周边附堆4个小罐或壶,腹间不相同。五罐有耳或平底无耳,盖钮有双线鸟形钮和半环钮两种,盖和腹有密集的细弦纹。

将军罐:因器盖颇似将军的头盔而得名,是明清时期的罐器之一。将军罐出现于明末,器形较为拙、矮。清顺治时基本定型,器形为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部渐收,器多高大,多为通体浑圆,平底无釉。康熙时,将军罐广为流行,罐体浑圆,拉长颈部,展肩提腹,收紧圈足,显得挺拔向上,气魄宏伟。

壮罐:是明代官窑创烧的一种罐式,器形为草帽式圆盖钮,广口,口径与底颈相仿,短直径,腹呈高形圆筒状,圈足。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72变”的钧窑瓷,尽显文化魅力 下一篇:一篇文章带你读懂“哥窑”
   
  特别推荐
粉彩的历史沿革及各时期“粉彩瓷器”的特征
雍正“青花”都有哪些特征
宋代汝窑真品如何分辨
汝州张公巷窑、南宋官窑和大峪东沟窑
光绪瓷器又叫“小康熙”
居仁堂瓷器是什么年代
千窑一宝——那抹夺目光辉的珊瑚红
浅谈龙泉青瓷
浅谈龙泉青瓷
如何看釉光:鉴别老瓷器
 
  本月热点
关于钧瓷你不知道的二三事
活瓷杯的功效与作用
浅谈宋瓷中的龙泉窑与景德镇窑
五毒是什么?故宫博物院收藏万历
明万历青花瓷底部特征
舞动汉风—徐州驮篮山汉墓的乐舞
瓷器鉴定秘诀之一-瓷器上的蛤蜊
民国仿郎窑红底足特征
玩玉款瓷器是什么年代
大清同治年制官窑瓷器底款真品图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