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北京 吴冠中 上海 专访 黄金时代 书画
 
  主页 > 鉴赏收藏 >
 

沈周《青园图卷》

时间:2025-03-12 09:09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点击:

沈周·青园图卷

此图画的是青山绿水中的一处普通人家居所,室内一人静静读书,满屋古书,别无长物。

后自题云:

修身以立世,修德以润身。

左右不违规,谦恭肯迕人!

择交秋益己,致养务丰亲。

乡里推高誉,兰馨逼四邻。

款“长洲沈周”。

读书,就是修身齐家,就是修己安人,修身以立世,修德以润身。

沈周,真是一个纯儒。

一个流传的故事是这样的:曾经有一位默默无闻的贫穷画家,为了筹集更多的金钱来赡养他年迈的母亲,他选择了临摹沈周的画作。他精心绘制了这些画作,并带着它们去请沈周大师题字。沈周得知此事后,并未流露出任何不悦之情,反而以宽容和善良的心态,欣然为这些画作润色补笔。他的妙笔生花,使得这些画作仿佛真的是出自沈周之手,充满了沈周的艺术风格。更为令人敬佩的是,沈周还在每幅画的后面题款盖印,以自己的名声来成全那位无名画家对母亲的一片孝心。他的慷慨之举,不仅彰显了大师的风范,也传递了人间真情的温暖。这位贫穷画家因此得以卖出更多的画作,筹集到了足够的资金来照顾他的母亲。

若是一个注重自己画作商业价值的人,绝不会如此作。而唯有沈周这样的痴心人,或者叫有点儿“滥好人”的长者,才会有如此不合常理的作为。因为他在意的是“达则兼济天下”,有能力帮助到他人,就尽量帮助一些。这就是他说的“左右不违规,谦恭肯迕人”。

沈周的生命底色是这样,读书治学生活的滋养,其气质温柔敦厚,鲜活不已。

现如今是一个全民阅读的时代,各个读书平台做的风生水起,真是个好的时代。我们也不禁在想?我们真的享受到读书之乐了吗?

关于读书,我最喜欢的是朱子的那首《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的源头。

这不是一个封闭的池塘,而是一个接通着河流的池塘,因为流动,所以清澈。又因为池塘有深度,有安稳、静定的体,所以能如镜子一般平静。这首小诗很有寓意,我们为什么读书?因为可以让我们的知识体系和智慧生生不已,如此我们的身心安定、敏锐,应物如镜,“圣人之心如明镜止水,物来不乱,物去不留”。

在《沈周传》()里有“及长,书无所不览”,沈周非常喜欢看书,也沉浸于看书,一生与书为伴,如此,源头活水源源不绝。进而可以以静定、明觉之心应万物,可以获得“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欣悦。

我也喜欢陶渊明那样的读书生活:

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读书之乐,便是乐在此处。我认可樊登老师的读书方法论,但是呢,他的读书方式还是有点功利,利多乐少。少了古人的悠游,放松与悦乐。

说道功利,古人也不都像元亮先生这样惬意、深情,多是像陆游那样,读了要践行: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人学习知识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学习知识这件事还必须亲自实践。这是主流的读书生活,读书修身,慢慢的儒家践行工夫。

沈周·东庄图册 其一

沈周是一个真儒家,他一生平平淡淡,没有太大的波澜,但是他好读书,也躬行,是诗书画上躬行,在待人处事上躬行,所以到了老了,在画艺上,领袖吴门,成一代宗师,直接封神。这就是“少壮工夫老始成”,这也是“及长,书无所不览”的收获。

读书能增加人的静气,这幅画,给人一种恬静,安然,淡泊,笃定的精神。

苏轼说过: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虽然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但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们不管如何也在买一些书,放在书架上,放在床头,代替手机,代替刷朋友圈,在这个网络时代,捧一本书,回归身心的安顿、静定,一身静气,安安稳稳,这是读书、读古书、赏古画带给我们的

沈周在他的《半清轩》诗里写了他的读书生活:

一轩逼侧两弓余,心远何妨市上居。

盆里栽梅寄潇洒,壁间写竹看扶疏。

闲翻酒券供临帖,静借牙筹记读书。

日有茶烟与香篆,行人帘外欲停车。

虽然住所狭窄,只够放下两张弓的距离,但心志高远,哪怕身处闹市又何妨。盆中栽种的梅花显露出潇洒的姿态,墙壁上题写的竹子呈现着茂盛的景象。闲暇时翻阅酒券以助临帖,静静地用牙筹记录读书的心得。每日里茶香袅袅,香烟缭绕,如此雅致的氛围,让路过的人都不禁想要停车欣赏。

书中的精神世界广阔无穷,人自然对外在的欲求、要求也就降低了,有书桌一张,台灯一盏,经典书籍书本,就可以在书里优游涵泳了。

陆九渊讲,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这也是我的读书法,慢慢来,慢慢读,涵泳往复。

读沈周的画,写沈周的读书生活,写古人的读书生活,而我的读书生活也融入其中,在读书这件事上,古人、今人,无隔。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责任编辑:zgshw)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文徵明《前后赤壁赋》 下一篇:谢时臣《虎丘图》
   
  特别推荐
谢时臣《虎丘图》
沈周《青园图卷》
文徵明《前后赤壁赋》
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吴昌硕十幅富贵图
八大山人《临董其昌山水册
黄君璧《山水册页》
齐白石《虾趣图》
徐渭《驴背吟诗图》
赵孟頫行书《李愿诗卷》
 
  本月热点
奇石收藏 如何挑选一块能升值
书画收藏五大价值 告诉你为什么
古典时期的艺术品收藏
于右任 行书自作诗
蓝瑛《桃源泛舟图》
怀素 苦笋帖
光绪元宝价格高涨 收藏价值难以
书画收藏经验谈:写明赠人的字画
拉斐尔
邮票为何干不过纪念币?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