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北京 吴冠中 上海 专访 黄金时代 书画
 
  主页 > 鉴赏收藏 >
 

谢时臣《虎丘图》

时间:2025-03-12 11:04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点击:

明 谢时臣《虎丘图》

波士顿美术馆藏

长卷 纸本 浅设色 19.0x210厘米

谢时臣(1488—1567),明代画家。字思忠,号樗仙。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八十一岁时尚在世。工书法,长于隶书 。擅山水 ,师法吴镇、沈周,稍作变化,兼有“浙派”和“吴门派”笔法,风格独特。

自跋:时在丙申秋日,久雨困人,独坐山斋,戏弄水墨以适孤兴。苏郡谢时臣记。

1536年,嘉靖十五年丙申,此时谢时臣约49岁,正值创作盛年。他早年师法沈周和王蒙,此阶段作品多体现吴门画派的文人意趣与元人笔墨的融合。

时在秋日,所画的图,却是春日的景象。独坐山斋,兴意来了,静中思动,笔下春意,趣意盎然。

先从东面的环山河着手,将人的视线引导至虎丘山上的寺庙亭台。

接着用山道,一步步将剑池、千人坐以及云岩寺塔等名胜,徐徐展现。

虎丘塔是整幅画的核心位置。

最后又用蜿蜒的小路,将视线延伸到湖泊之上。非常地写实。《虎阜志》,记载虎丘道:

虎邱山在郡西北九里,唐避讳曰武邱,先名海涌山,高一百三十尺,周二百十丈,遥望平田中一小邱,比入山则泉石奇诡,应接不暇。

阖闾葬此,以扁诸、鱼肠剑各三千以殉,越三日,金精结为白虎踞其上,因名虎丘。

沈周 虎丘饯别图 局部

谢时臣的《虎丘图》在素宣间流淌着一曲流动的江南长歌。

他笔下的虎丘不是沈周《虎丘饯别图》中清雅克制的文人雅集舞台,而是将茶寮酒肆的烟火气、山道寻幽的孤影、云岩寺塔的沧桑一并纳入水墨织就的时空经纬。画面自山脚蜿蜒而上,柳枝蘸着湿墨摇曳,松柏以焦墨点染苍翠,虚实相生的笔触仿佛让宣纸浸透了江南春雨的润泽,却又在斧劈皴勾勒的飞檐峭壁间透出骨力——这恰似画家本人艺术生命的隐喻:根系深扎吴门土壤,枝叶却向着更辽阔的天地舒展。

如今的云岩寺塔(虎丘塔)

云岩寺塔以近乎工笔的严谨屹立中景,斗拱层叠的细节印证着谢时臣“得江山之助”的写生功力,而环绕塔身的流云又以米氏云山般的墨韵将其虚化,让千年古塔在实景的庄重与诗意的缥缈间取得微妙平衡。

谢时臣 《虎阜春晴图》(局部)

更令人称绝的是近三十个点景人物的铺陈:船头弓腰待泊的老者,山径上携琴的逸士,酒肆中挥袖论道的群贤,每个不足寸许的身影皆以“极其潇洒”的笔触点染,眉眼未详而神采毕现。

沈周 吴门十二景图册·虎丘山

这些市井与文脉交织的生命律动,恰是职业画家对吴门传统的叛逆——当沈周在《虎丘十二景图》中以虚构山峦强化文人意趣时,谢时臣却让虎丘成为容纳众生悲欢的容器,甚至不避讳在自题中坦承“久雨困人”的孤寂,将水墨游戏化作排遣焦虑的心灵慰藉。

卷尾处江天浩渺的留白,既是王蒙层峦密体构图的余韵回响,亦是画家对“韵秀不足”批评的无声回应。那些被姜绍书诟病的“匠气”,在云水苍茫处化作纵横自如的磅礴;曾被吴门鉴赏家贬斥的“浊墨”,反而成就了夜雨初霁时山色空蒙的浑厚。徐渭所言“画病在生动与否”在此得到最佳印证:渔网抛洒的弧线、马蹄扬尘的轨迹、松涛掠过的震颤,种种动态在尺素间凝成永恒的生命力。

当观者目光随山道盘旋至天际,忽见孤雁横空而过,方才惊觉这卷210厘米的巨嶂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虎丘全貌,更是明代中期职业画家突破身份桎梏、熔铸雅俗的艺术宣言——正如画中那条隐现于云雾的山径,看似“路不通”处,恰是心象豁然开朗的禅机。

山水里的人物

春耕图景。一支看秃笔,画出了春天的浑蒙和浑厚的生气。

河里渔翁正在起网。小桥流水处,一个人正在问路。

处处溪桥处处人,这就是充满烟火气的江南啊。男士挑着担子,行走在路上。

临河的水榭,一男子正静坐其中。这是虎丘前山部分,也是进入景区的山门。

山间的小路,三人正在行走,交谈。

双井桥下,二仙亭边,两人散漫地坐着,聊天。另一人在稍远处观双井桥。从下到上,从近到远,经山门、千人石、经幢、二仙亭、双井桥、剑池、来到最高处的虎丘塔。

据《虎阜志》记载: 其前为千人坐,盖神僧竺道生讲经处……生公讲经无人信者,乃聚石为徒,与谈至理,石皆点头。

刘宋元嘉五年(428年),竺道生在苏州虎丘讲经弘法。《莲社高贤传》记载,道生法师刚到苏州,无人来听。他就将虎丘上的石头当成听众,宣讲佛教见解,提出“一阐提可成佛”主张,并向众石询问是否同意,群石纷纷点头,留下“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佳话。

沈周·虎丘十二景册页·千人石

阁楼里,人影重重,在交谈。

云岩寺塔。

庙宇楼观,茶楼酒肆,人们在热闹闲谈。

人物,景色,涣漫开来,上山的场景跟写实。似乎有一个携琴的文士和一个拄着拐杖的老者沿着阶梯正在爬山。

乡村的场景。有陶渊明所写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劳作景象。

一个渔夫正在撑船,还载着一位客人。

这里也是一位渔夫在撑船,而客人小小的身影,坐在乌篷处。

云水苍茫,悠悠无尽。山水江南,诗画般的虎丘。水到山,又从山到水的视觉切换,将整个虎丘的全貌尽皆展现在观光者的面前。

宝历二年(826年),白居易与友人夜游虎丘,作诗《夜游西武丘寺八韵》:

不厌西丘寺,闲来即一过。

舟船转云岛,楼阁出烟萝。

路入青松影,门临白月波。

鱼跳惊秉烛,猿觑怪鸣珂。

摇曳双红旆,娉婷十翠娥。

香花助罗绮,钟梵避笙歌。

领郡时将久,游山数几何。

一年十二度,非少亦非多。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责任编辑:zgshw)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沈周《青园图卷》 下一篇:赵孟頫《行书千字文》卷
   
  特别推荐
赵孟頫《行书千字文》卷
谢时臣《虎丘图》
沈周《青园图卷》
文徵明《前后赤壁赋》
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吴昌硕十幅富贵图
八大山人《临董其昌山水册
黄君璧《山水册页》
齐白石《虾趣图》
徐渭《驴背吟诗图》
 
  本月热点
奇石收藏 如何挑选一块能升值
书画收藏五大价值 告诉你为什么
古典时期的艺术品收藏
于右任 行书自作诗
蓝瑛《桃源泛舟图》
怀素 苦笋帖
光绪元宝价格高涨 收藏价值难以
书画收藏经验谈:写明赠人的字画
拉斐尔
邮票为何干不过纪念币?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